
(诗文)七律·赞大美吉安游 文|01一线 吉安古称庐陵、吉州。江南望郡,山水福地,革命圣地。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将军市、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等美称。 吉安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北与宜春市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西揽罗霄山脉中段,据富饶的吉泰盆地,吉安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市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北东方向逐渐平坦。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平原。吉安市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谷盆地七类。可谓“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吉安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庐陵县,属九江郡,新始建国元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庐陵县为桓亭县,东汉建武元年复名庐陵县。东汉初平二年,庐陵设郡,庐陵县改名西昌县,县属庐陵郡。晋朝时期,太康元年,司马炎平吴,庐陵郡治迁石阳,县属沿旧。隋开皇十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期间改制不断。唐开元二十一年,江南道分为东西二道,庐陵县属于江南西道吉州。至宋乃称吉州。元朝初期,为取国泰民安之意取名“吉安”。明清称吉安府。中华民国时期,废府撤道,改庐陵县为吉安县。新中国成立后,于二零零一年正式挂牌成立吉安市人民政府。 我们的祖辈誉称庐陵地带为吉安,吉水,青原、永丰,永新,安福,泰和,万安、遂川……昭示着这块土地吉泰物丰,祥和平安。赣江两岸,川流映秀。山丘钟林,叠嶂青原。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才子和英雄。可谓“天地人合一的画卷,红古绿辉映的华章。”苏东坡赞曰:“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李东阳诗曰:“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这里,“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千年古村品灯彩,一叶入盏添茶趣”。大美吉安,东坡流连,霞客眷恋,唐风宋韵,最忆江南。今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吉安县的永和镇吉州窑、桐坪镇云天麓谷两景区,以及吉水、安福两县活动。梦回古庐陵,叙写新诗篇。应景写诗七律一首。敬请大家点评!
七律·赞大美吉安游 画卷庐陵日月融,星光闪烁耀南宫。 青天彩练赣江舞,圣地才人典籍忠。 山水关情千面种,文章节义一方雄。 荒郊野外新裁出,大美桃源任采风。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