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3年叶剑英前去拜访朱德,不见警卫直接进门:怎么没人阻拦我?

 云霄ovnuryu5tu 2022-06-14 发布于广东

引言

1973年很平常的一天,叶剑英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往朱德的家,86岁高龄的朱德正在家中舞文弄墨。

谁知,叶剑英到了门口却没有看见一个警卫,他径直走了进去,纳闷地问朱德夫妇,“警卫怎么都不见人了呢,我就这样闯进来,也没人阻拦我?”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微微一笑,回复了一句话。接着朱德让妻子给叶剑英沏了一杯茶,并问他:“有何事找我?”。叶剑英说道,“想让朱老推荐一位好汉,助我一臂之力!”朱德沉思片刻,缓缓起身,在书桌上的白纸上写下一个人的名字……

那为什么当天的警卫们都不在?朱德妻子回复了一句什么话?朱德给叶剑英写出的名字又是谁?

文章图片1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军队亟需能人管理

1971年,毛泽东心中萌生了许多新想法,不仅想亲自来领导军队,还决定重新起用一批被雪藏的革命老同志,并决心和这一帮老战友共同执掌军队。

其实,毛主席在狠抓军队这件事情上已经考虑了很久,他一直对军队放心不下,担心军队迟早会出问题。

之所以毛主席会有这个想法源自于1970年的“八一”社论的修改风波。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还有委员们因为要不要改变以往的提法发生了争执。

周恩来总理实在拿不定主意,只好把讨论稿呈递给毛主席亲自审定。毛主席的意见是按政治局的讨论意见来修改,并命人将“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毛主席和”这四个字去掉了。

这件事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但毛主席内心对这样的社论提法很在意。

1971年8月,毛主席在其南方巡视的讲话中说到:“我不相信我们的军队会造反,毕竟军以下还有师、团,还有司、政和后机关,任何人都调不动军队来干坏事。但是革命胜利之后,军队的事情我管得太少。所以,我现在要开始管军队了……”

文章图片2

毛主席在土地革命的战争时期就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但他也很清楚地认识到枪杆子再厉害,还是基于党的领导之下,他曾经鲜明地指出:“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这是我们的原则。”

1973这一年,毛泽东刚好80岁,身体健康状态大不如从前。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毛主席深刻反思的同时也急于安排好下一代领导人。当时的叶剑英正在主持军委的工作,他认识到,林彪掌管军队工作十余年,许多问题积重难返。叶剑英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重点整顿军队,肃清流毒,提高军队战斗力。

叶剑英认为,军队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大军区的领导班子,是军队的“上层建筑”,而基层部队是军队的基础。军队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军队的领导权也必须掌握在可靠的领导人手里。

文章图片3

可如何才能加强军队领导班子的建设?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请什么样的人来坐镇?这可有点难倒叶剑英了。所以和朱德司令有交情的叶剑英想听听朱老总的意见,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叶剑英看不到任何警卫站岗,问了朱德的妻子康克清,才知道警卫们都被朱德“赶”出去看演出了。了解了叶剑英的来意之后,朱德想了一下,立刻心中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他站起身,走上前,在纸上写下三个字:“邓小平”。

抗战时期的邓小平担任过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又担任129师的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的“刘邓大军”更是无人不知,进军大西南的邓小平又担任过西南局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又是“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人物之一,协助周总理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文章图片4

临危受命复出 八大军区司令执行对调

从1949年到1973年,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二十四个年头。同年12月,毛主席将在心中酝酿许久的一个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准备实施。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这一次会议将共产党的最高核心领导人数由上一届的5人增加到9人。叶剑英和朱德两名元帅就是此次被加入了政治局常委,叶剑英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但当时的党内斗争极其激烈。

1973年,在江西完成了自我改造的邓小平回到了北京。邓小平能够重回北京开展工作,周恩来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5

在1972年年初的陈毅元帅追悼会上,毛主席称赞陈毅是个好同志,同时表示邓小平同志的问题也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听闻此话的周恩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转机。

随后邓小平得知消息,并于1972年8月写信给毛主席,表示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为党和人民做工作。

接到信件后的毛主席很快同意了邓小平的请示。于是,邓小平在江西的改造生活结束,于1973年2月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北京。

1973年3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提议之下,准许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在同年的8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

有一次,邓小平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两人不约而同地讲到了八大军区司令雄踞一方的问题,那时的邓小平刚刚恢复工作没多久,毛主席问邓小平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邓小平想了一下,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和毛主席面前的茶杯相互调换了位置。毛主席看了看,微微一笑:“咱俩啊,英雄所见略同!”

文章图片6

毛主席曾经和部下谈话时说:“我们的军队也不纯,军队里也分派别!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知道的,我们的军队当中经常也有人在闹乱子。”所以,在毛主席的心里,对各大军区司令的调整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但毛主席心里也很清楚,八大军区司令的调整需要找到合适的机会。

在中央1973年12月1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会议才刚开始,毛主席就对政治局和军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政治局要议政,军委要议军。如果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就会乱套。

会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看着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委员们,毛主席放缓了语气说:“考虑了很久,我认为八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整。”

至于为什么要做调动,毛主席也说出了理由:“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真的不行呢。搞久了,就油了。我听说有好几个军区,政治委员起不了作用,都是司令拍板说了算。”

文章图片7

毛主席转过头对叶剑英说,“这个提议,是你们提的,我也赞成你们的这个调整。恩来和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当时的邓小平也参加了这一次的政治局会议。

对于他的列席,其他委员有不少感到诧异,但毛主席却坦诚地宣布说:“我批准了剑英同志请小平同志参加军委来当委员。他能不能当政治局委员,等将来的二中全会再说。”

会后,政治局成员又转到人民大会堂继续开会,由周总理主持。会议一致通过邓小平列席政治局会议和参加政治局工作,成为政治局成员和军委委员,参与军委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毛主席陆续开会找军区的负责人谈话,所谈的内容都是围绕八大军区司令的调整,另外他还重点向司令们介绍了邓小平,毛主席说:“我们请邓小平同志来当总参谋长。

不少人很怕他,是因为他办事果断。他是你们的老上司,并不是我个人请他回来的,是政治局请回来的。”

当年的毛主席前前后后接见了43个人,朱德总司令和刚参加军委工作的邓小平一直陪同在主席的身边。当时的周恩来总理看到毛主席的会议效果不错,趁热打铁,还让一部分与会人员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文章图片8

毛主席称赞大家唱得不错,让大家要牢记几个注意,切忌搞军阀作风,然后毛主席宣布散会。所有人随后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对中共中央对调八大军区司令表示一致赞成。

当年,各大军区司令员的调整情况如下: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的司令员对调;济南军区与武汉军区的司令员对调;南京军区与广州军区司令员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与兰州军区司令员对调。

在当时,全国共有十一个军区,只对调了其中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另外三个军区如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和新疆军区司令员未作调动,因为他们的任职时间短。1973年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军队的后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章图片9

整顿迫在眉睫 百万裁军命令言出必行

1975年1月,邓小平正式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任总参谋长,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上任后他就发现了中国军队的问题,提出了裁军计划,但没人支持,不了了之。

1977年,邓小平再次提出裁军计划,当时的部队机关臃肿和人员过剩问题日趋严重。只不过当年苏联在中苏边境布下重兵,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军队不敢掉以轻心。

1979年年底,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开打,中国的边境压力减弱。邓小平在1980 年顺势提出裁军,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减少军队开支,加强经济建设。

自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裁军计划进入实施阶段,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成为第一批被裁的军队。

文章图片10

1981年,在铁道兵的精简问题上,有不少的声音支持保留铁道兵,可以适当减员。可邓小平毅然决然发出“不留一兵一卒!”的命令。

1982年年底,20多万铁道兵被裁,极少一部分人员并入铁道部,铁道兵自此退出历史舞台。与铁道兵一并裁掉的基建工程兵也有将近50万人。

1982年,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尚存423万多,经过此前的精简整编,臃肿情况有所改善。可邓小平清醒地看到,军队军官过多,部队机构臃肿。

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之后,邓小平在11月的军委座谈会上坚定地举起了一根手指,提出还要再裁军一百万。

文章图片11

百万大裁军就此拉开帷幕。与以往的裁军不同,1985年的大裁军与其说是裁军,不如说是裁官。解放军11个大军区撤掉4个;35个军裁掉11个;军级以上单位裁掉了31个,师团级以上的单位撤销了4054个;全军共减员一百万多人,60万军官必须在三年内退出现役。

在1985年的裁军行动中,昆明军区的老一辈领导人,发扬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坚决执行国家命令,不计较个人得失,自愿被纳入裁撤名单。

“百万大裁军”最终迎来了大胜利。经此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世界的面前。军队人数少了,反而凝聚力更强,精气神更足。

那些留下的军人们都深深地懂得,每个人的肩膀上承担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信念,同时还是曾经那些战友的殷切期望。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百万裁军计划”绝不是一句口号,这个数字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性的改革,也让全世界的国家和人民看到了中国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决心。

文章图片12

结语

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其发展都证明,国家领导人当下的决策是英明果断且深思熟虑的,顺应时代的改革只会让国家和人民朝着稳步向前的方向迈进。全世界的发展洪流势不可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人民一路走到今天,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最大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才让不败的中国始终屹立于东方。

文章图片13

参考文献

  1. 陈继安.邓小平与七位元帅[J].党史博览,1997(08):3-10.
  2. 河砚.邓小平与共和国将帅的故事之一:邓小平与朱德元帅——共同的事业 相知与信任[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08):7-8.
  3. 袁小伦.毛泽东、邓小平之间看叶帅[J].党史纵览,2006(12):4-12.
  4. 李金明.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台前幕后[J].湘潮,2005(01):26-31+1.
  5. 马宁,徐秉君.毛主席给我出字谜——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内情[J].百年潮,2013(03):32-35.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3.03.013.
  6. 慕及.得罪人的事我来——邓小平决策百万大裁军的台前幕后[J].中国人才,2015(08):75-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