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始经启示录105:意识有变而本心不变

 新用户17779036 2022-06-14 发布于江苏

导读

关尹子说,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变于意,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站在土的立场上,万物没有生灭?为什么说是非善恶是人的分别意识在作怪?怎样理解修行人讲的,万事入心而不住心?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一起开始精读《关尹子》鉴篇的第11章,先读经文。

01

关尹子曰:

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变于意。知夫惟意,则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恶之。

意有变,心无变,意有觉,心无觉。

惟一我心,则意者,尘往来尔,事者,欻起灭尔。吾心有大常者存。

02

关尹子告诉我们说:

万物都是从土中产生出来的,最终又会变化回归于土。

事情都是生于人五行属土的脾意,也就是意识,最终也会变化回归于意识。

知道事情的生灭,都是因为意识的作用,也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会一会儿认为一件事是正确的,过一会儿又认为这件事儿是错误的。

一会儿认为一件事儿是善的、是好的;过了一会儿又认为这件事是恶的、是坏的。

人的意识随时都会变化,而心本身则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人的意根有知觉,而本来妙心因为不变,则无知觉。

本来妙心源自不二,所以我们要专注于一心,至于那些意识,不过是像灰尘一样来来往往而已,那些事情不过是像火苗一样起起灭灭罢了。

而我们的内心则一直要有不生不灭、不变不化,超越时空限制的大道存在。

03

读了这段经文,我立刻就想到人们经常喜欢讲的“尘归尘,土归土”。

人去世以后,我们会说尘归尘,土归土。其实,别光说人,万物都是土中生,最后也还是一定会回到土里去。

如果站在万物的角度上看是有生有灭的,有加有减的而站在土的立场上看,则是无生无灭的,无增无减的。

如果我们能够做自己的旁观者,就会发现,咱们的身体,不过是从大地而得,最后再还给大地而已。

我们从大地取了多少,就一定会还回去多少。

我经常开玩笑说,咱们人这个身体不过是一台造粪的机器而已。

看着是吃各种食物,长成了一个身体,当这一生结束的时候,这个身体还会一点儿不少的,再还给大地。

04

人生所有的事情,源头可能就是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意识。

但不管这件事有多大,它持续的时间有多长,最后总会结束,总会过去的,总会变成一个意识留存在咱们的记忆当中。

从关尹子的这段经文当中,我们既能够读出一个“变”字,还能够发现一个“常”字。意有变而心无变,意无常而心可常。

意识有生有灭、有是有非、有善有恶,而本心则无生无灭、无是无非、无善无恶,一片宁静和空灵,可以超越时空而存在。

05

我们读懂了这段经文,就会明白,所有的事儿咱们都不必要太当回事。

我们认为对的还有错的善的还有恶的,都是意识在分别、在作怪。

今天看这个人很好,明天看他可能就不顺眼了。这一会儿,认为这件事儿是有利的,可能再过一阵,突然明白背后藏着危险。

所有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都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在分别、在作怪而已。

其实,所有的事情都不过像风吹一粒灰尘,来了,又走了。有来,就一定会有走,都不过是一阵风而已。

06

咱们在这一生当中,碰见什么事儿都可以入心而不住心,对事情不去做好坏,不去分别,不去计较,不去在乎。

做到那些修行者们讲的不迎不拒,事情在动,意识在动,而本心不动。

其实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心经》上讲的“观自在”

就是儒家《大学》书中讲的“止而定,定而静,静而安”的境界,就是《中庸》书中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境界。

我们看懂了,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只有一个“变”字,又看明白了万变不离其宗。万变的背后有一个我们寂然不动的本心。

人就有可能从妄想、从自欺、从自限、从自负的这种困扰当中解脱出来,让心回到它本有的自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