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帝一般能活多大岁数,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黄之中 2022-06-1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从秦一统天下推出个始皇帝,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为止,在我国2100多年的帝制时代里到底更替过多少个王朝、出现过多少位帝王?

我简单翻了下二十四史以及《清史稿》,在其中被承认过的政权大概有72个,帝王则有440个。当然这个数据不见得有多准确,但也差不了多少。

图片

历史的真相往往经不起细扒,而且通常是越扒越难看或者越无聊

那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这些整天被臣民恭颂着“万寿无疆”或者“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帝王们,到底都活了多大岁数?

其实这个数据还挺难统计的。因为像是在两晋南北朝或是五代十国那种混乱、分裂的年代,都有大把的帝王生卒时间难以考证。即便是在大一统的王朝里,谁又能告诉我西汉前少帝刘恭生于何年,而明建文帝朱允炆又崩于何载?

于是在跟各种数据表格打了好几天交道以后,能明确找到生卒日期的帝王只有313位。其中最长寿的除了那个不被正史所认可的南越王赵佗外,就是活了89岁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至于最短寿的,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孝殇皇帝刘隆,还差一个多月才满周岁时就夭折了——当然肯定还有比刘隆更惨的,比如北魏时被胡太后弄上帝位仅1天就被废掉的那个小女婴,很可能夭折在河阴之变中。由此推断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在世间只存活了两个月出头。

而这313位帝王的平均寿命,居然还不到41岁。

当然这也不算奇怪。毕竟帝王可是个高危职业,在上述统计的313位帝王中就有137位因为各种原因死于非命或死因不明,占总数的44%。尤其是在那些还不到30岁就一命呜呼的帝王中,想找出几个自然死亡的都挺费劲。

图片

大多数帝王都是在今天我们认为的青壮年时期就崩掉了

图片

皇帝人均寿命超过50岁的只有一个清朝,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比如“独以强亡”的汉朝29帝中有23人算是寿终正寝,但平均寿命也只有34岁;明朝16帝中官方盖章死于非命的只有朱允炆和朱由检两人,但朱家皇帝中能熬过70大寿的也仅有朱元璋一人,挺过60岁的也只能再添上朱棣和朱厚熜这两个名字而已,平均寿命更是只有43岁。

而在历史上所有的大一统王朝中,清朝12帝的平均寿命是最长的,也还不到54岁,放在今天绝对也算是“夭寿”了。

这些帝王能活多大岁数,在今天看来只是个有趣的统计数字罢了。可事实上这个事情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不仅能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也与历史的走向息息相关。

01

我们都知道“康雍乾盛世”——咱先甭管这个所谓的盛世是真是伪,但其能够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玄烨、胤禛和弘历这爷仨是真能活啊。

图片

清朝没有像元朝那样不足百年而亡,康雍乾三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不“争气”的雍正皇帝,也活到了58岁。这个在今天会让人觉得属于早逝的年纪,在历代帝王中可绝对算是高寿了。而康熙皇帝虽然寿止69岁,却当了足足61年的皇帝,再加上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这爷孙三代统治了大清王朝135年的时间,而清朝12帝中剩下9位的在位时间加一块,也不过才141年而已。

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属于空前绝后的记录,还是弘历“谦退”的结果——这个疯狂的“爷粉”为了彰显尊重和孝道,在执政60年后就退位又当了3年的太上皇,否则他将独霸历代帝王中的两项记录,即不但寿命最长,而且在位时间也是最长的。

而在这两项记录上比弘历更富传奇色彩的,还属南北朝时期的南梁武帝萧衍。

为啥?别看老萧在位的47年比弘历少了一大截,但南梁享国不过55年、传8帝(其中还有俩不被承认)。也就是说在整个南梁一朝除了萧衍以外,剩下的7个皇帝加在一块才守住了8年的江山,说他一人独撑一朝也绝不为过。

更何况人家老萧不但在皇帝长寿榜上的排名仅次于弘历,而且即便到了86岁的高龄仍然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要不是因为侯景之乱被困台城活活饿死,萧衍活过90、直奔百岁而去也不是啥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图片

能活过65岁的帝王,加一块也没超过30个

图片

历史上在位时间达到30年的皇帝,一共有33个

当然像萧衍这样的“隐藏BOSS”还不止一个,比如宋高宗赵构——这位如今在网络上经常被戏谑为“完颜构”的南宋第一位皇帝,其实一生过得非常悲苦和绝望。在当藩王时,他没完没了的被父兄坑害,靖康之变中生母、发妻和亲女均被金人所掳、所辱,唯一的儿子赵旉还因苗刘兵变而死。赵构本人更是在女真人的搜山检海中受惊过甚,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导致他最终不得不将帝位传给了太祖一系的养子赵昚。

再加上纷乱不堪的国事,导致赵构早早的对权力都失去了兴趣。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赵构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而避位宫中——此时他已经55岁了。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宋朝皇帝中活得最久的宋太宗赵炅也没活过60岁,所以赵构可能以为自己也命不久矣,干脆直接躺平了。

谁知道老天却跟他开了个大玩笑。最终赵构不但寿终于81岁,成为史上仅有的6个年过耄耋的帝王之一,还足足当了26年的太上皇。

要是他当初没退位,那么毫无疑问将成为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有最年长、赖在皇位上最久的,自然就有最短寿的以及龙椅上的匆匆过客。

而一旦提到短命皇帝,那就肯定少不了要提到东汉,毕竟在史书明确有载的10个最短命帝王中,东汉就占了仨。

图片

东汉皇帝不但普遍短寿,而且登基时普遍年幼,导致君权长期不振

图片

史上最短寿的10个皇帝中,东汉就占了3个

但这又能怨谁呢?东汉的皇帝普遍短寿且生儿子费劲,以至于在汉章帝刘炟之后11个皇帝中,即位时年纪最大的汉桓帝刘志也不过才15岁,还有一堆的吃奶娃。此外东汉推行外戚政治,这些皇帝的外公或舅舅们虽然没胆量篡位,但谋权的兴趣却一点都不少,因此弄个黄口孺子摆在台面上当傀儡,才最合他们的意。

而傀儡要是不听话,他们也不介意再换一个,比如跋扈将军梁冀: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同时因为医学和卫生条件的问题,古代的幼儿夭折率又极高,哪怕是皇家也不例外。因此东汉能冒出一大堆短命皇帝,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相比那些不幸生于乱世的帝王家,最终不及成年就短命而夭的皇帝,那些在位时间最为短暂的帝王中不乏年富力强的成年人,但也逃不过匆匆过客的命运。

而且他们过把帝王瘾的时间之短,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在最惨的10个倒霉蛋中,最短的连登基大典都没熬过就挂了,最长的也没挺过一个半月。

图片

这10个倒霉蛋中,在位最长的也没熬过一个半月

像金末帝完颜承麟虽是皇族,但在正常情况下大金朝要是想选个继承人,这厮的排位顺序估计能排出八条街开外。可问题是当时女真人能控制的地盘就剩下了蔡州(今河南汝南)这么一座孤城,还被宋蒙联军围了个水泄不通。金哀宗完颜守绪虽然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骨子里还有点祖宗遗传下来的血性,不愿以亡国之君的身份死去,就逮住了完颜承麟这么个倒霉蛋,打算把帝位传给他。

结果完颜承麟的登基大典还没结束,蔡州就告城破。于是完颜承麟这位猛将兄估计是半披着龙袍半挂甲就率军迎战,随即便战死在乱军之中,也算是颇为壮烈可叹的一幕。

而此时距他登基继位,还不足1个时辰。

剩下的基本都是两晋南北朝那个混乱黑暗的时代才会有的闹剧。唯一的例外也是在今天最有名的,莫过于海昏侯刘贺——这货本是在大将军霍光的提议下才以小宗入继大统的,结果一朝得志后就分不清谁才是大小王,所以在27天后就被不耐烦的霍光给撵下台了。

02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首创帝制,秦王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即始皇帝。同时他还认为传统的谥法制度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实在太不像话。于是谥法也被取消了,那以后的皇帝该咋称呼?这对始皇帝来说也不是个问题——干脆就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皇帝称呼下去,简单明了还秩序井然,是不是看上去就像个很天才的主意?

图片

始皇帝想得挺美,但万万想不到他打下的江山会二世而亡

只可惜大秦朝的统治就是建立在始皇帝巨大的威望和震慑力下的,他的儿子甭管是扶苏还是胡亥都没这个本事,所以秦历二世而亡是个谁都改变不了的趋势,白瞎了老秦的天才脑袋了。

继秦而兴的汉朝虽被王莽分成了前后或东西两部分,但刘家皇帝坐天下的时间之久还是空前绝后的。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当汉朝国运将衰之时,总会有一个有能力而且能较长时间坐稳帝位的明君雄主应运而生,继而力挽狂澜。

汉太祖刘邦称帝立国时已经54岁了,在位仅8年即崩。随后吕氏乱政,大汉朝内外交困,很可能重演秦二世而亡的悲剧,幸好有刘恒、刘启父子相继执政累计达40年之久,还开创了文景之治,将汉朝的国势稳定了下来。

内忧稍缓,但外患犹存,于是汉武帝刘彻横空出世——这位两汉29帝中最长寿的皇帝不但在位时间长达55年,仅次于康乾这对爷孙,而且还不惜代价的跟穷凶极恶的匈奴人死磕了足足43年,虽然将自己打得油尽灯枯,但也彻底打掉了匈奴人的进攻能力。此后的百余年间尽管匈奴人偶有骚扰边境,但像汉初时那样进出中原如入自家后院的景象,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图片

两汉国祚延续405载,总能涌现出持续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很重要

汉武之后,又有汉宣帝刘询一手打造出了孝宣中兴,令西汉的国力达到巅峰;王莽篡汉后,又有光武皇帝刘秀再造中兴、延续汉祚;而经过一连串幼主和短命鬼当国的混乱之后,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又合计在位42年,清除了外戚势力、打击了党人集团,又替大汉朝续命了几十年。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埋怨汉亡于桓灵二帝,其实是出身门第局限了眼光——要是没有桓灵二帝,大汉朝恐怕在诸葛亮爷爷辈的时候就寿终正寝了。

汉亡之后的魏蜀吴三国,均有着一个共同的而且还是非常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开国先祖都是在汉末那个地狱级难度副本杀出来的最终赢家。他们的能力太强、手段太狠、威望太大,几乎就是形同始皇帝之于秦朝的存在。所以当他们一死,继承其丰硕遗产的子孙压根就镇不住场子更无法服众,所以在曹丕、曹叡死后,曹魏实际上就已经姓司马了。而打刘备托孤白帝城之后,别看后主刘禅在位达41年之久,但先是给丞相爸爸当人形图章,后又陷入朝争而焦头烂额,否则当了俘虏后怎么会乐不思蜀?至于孙吴,在孙权死后就剩下一大群姓孙的搞大内斗,一直斗到国破家亡才算拉倒。

图片

曹操、刘备、孙权三杰奠定了魏蜀吴三国之基,但他们的子孙显然没有将其发扬光大的本事

两晋的司马家皇帝更是好不到哪儿去。如果说河内司马氏“才共一石”,那么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就独占了九斗半,就给子孙后代留下半斗不说,还大都被司马炎给抢跑了,这样的王朝还能有个好?

所以在两晋155年间,姓司马的皇帝能说了算的时候几乎寥寥无几,还两次亡于智障——创造出“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的大傻瓜、晋惠帝司马衷大家都很熟悉,其实以这厮的智商在两晋15帝中根本没法垫底,因为还有个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他永远都无法超越的纯智障:

“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资治通鉴·卷一百八·晋纪第三十》)

所以摊上这样的朝代,皇帝长寿或是短命根本无足轻重。因为决定晋朝死生存亡的从来都不是姓司马的,而是王导,是桓温,是谢安,是刘裕。

图片

两晋皇帝基本就是个象征和摆设,活多久以及在位多长时间根本无足轻重

南北朝其实也没有逃脱出汉亡以来的这个魔咒,仅比两晋稍好——南朝的刘宋几乎就是宋文帝刘义隆的一人之朝,在南齐这样的人物换成了萧赜,南梁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萧衍,至于南陈则是陈顼。

图片

南朝大体延续了三国时的强人政治趋势,指望子孙青出于蓝是不可能的

图片

北朝本有机会一统天下,但鲜卑人糟糕的治国能力拖了后腿

北朝的情况稍好。享国148年的北魏实际上就是由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和孝文帝元宏3人撑起来了,剩下的17位皇帝不是在拆自家墙角,就是在混日子。而北魏之后,北方就沦为宇文泰和高欢这两位乱世枭雄的角斗场,其子孙后代及闲杂人等统统都只能是这部大戏的群演,连配角都算不上。一直等到这二位爷玩得够够的了、死得透透的了,隋朝的开山老怪杨坚才敢站出来搞事情。

03


我一直以为隋朝是在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王朝,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堪与秦朝媲美。比如结束了自汉末以来长达400多年的战乱和分裂局面,改革并完善了中央官制、法律制度、兵役制度和农业生产政策,可以说直接催熟了一个伟大的盛唐。同时科举的诞生和大运河的开凿在此后的千年间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图片

隋朝是又一个像秦朝那样替人作嫁衣裳的朝代

当然这主要归功于功业堪与始皇帝并列为千古一帝的隋文帝杨坚——只可惜老杨当上皇帝时已经40出头了,要是他能早个十来年就谋朝篡位或是能多熬过一些岁月,或者干脆选个没那么败家的儿子接班,或许就不至于替李渊父子作嫁衣裳了。

而从李渊立唐到安史之乱间的138年间,大唐王朝走马灯般的更替过10人次的皇帝。这个频率就显得有点太高了,一点都没有盛世王朝该有的安稳景象,倒有点两晋南北朝时的乱世模样。然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初唐是中国帝制时代无法超越的巅峰,先有贞观之治,继有永徽之治、武周之治,最后是谁也无法超越的开元盛世——相比之下连强盛如初汉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所不如,毕竟还被匈奴人欺负了70多年,最后还打了个两败俱伤嘛。那么李渊和李世民的子孙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大概是因为除了李显、李旦哥俩和李重茂这个打酱油的(这3人5次的累计在位时间才16年)外,李渊、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这祖孙(媳)三代再加上天宝年前的李隆基,每位皇帝的眼光、格局、才华、手段和作为,都能位列历代帝王的前茅,甚至不乏前五、前三的种子选手。这种明君贤主持续井喷,而且在顶层激烈的政治斗争不断的同时又毫不妨碍外战捷报频传、开疆拓土不断,还能经济繁荣、民生安定以及文化昌盛的景象,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绝无仅有的。

图片

盛唐就盛在前半截,此后就是在吃老本

此外,频繁且又激烈的帝位之争的背后,恰恰掩盖了这样一个现实——除了唐高祖李渊在位仅9年外,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4年、唐高宗李治在位35年,武则天名义上只当了16年的女皇,但其政治影响辐射的范围长达40年左右。再加上在皇位上赖了45年之久的唐玄宗李隆基,我们会发现初唐时帝权之强大、之稳定在历史上唯有“我大清”的康雍乾三世可比,这样一来初唐盛世的景象是不是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帝位传承,则与此前的情况截然相反。

从唐肃宗李亨到唐末帝李柷,大唐王朝又熬过了151年,但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苟延残喘了151年。而在这151年间,又有14位李家皇帝粉墨登场,人均在位时间仅10年出头。

而初唐时李家皇帝出了3个打酱油的皇帝,但无伤大雅;而中唐以后的李家皇帝,可以说是个个都在打酱油。哪怕其中最像样的唐宣宗李忱,也被欧阳修毫不客气的批评为“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新唐书·卷八·本纪第八》)。他那个“小太宗”的名号要是让老祖宗李世民听说了,估计昭陵里的棺材板都未必压得住:

“然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宣宗用敏中辈于时事,有何经画哉?至宠爱次子,不定长子储位,裴休奏请,则曰'若立太子,便是闲人’,此尤见昧人君之大节也。卒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是宣宗区区为善,止于小节尔。”(《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三·宣宗》)

外有藩镇、朋党、阉宦作乱,自己也不争气——看看中晚唐有多少个皇帝是服丹暴毙的?这样的王朝活着只能让人闹心,不如早死早托生。

所以这时候的李家皇帝能活多久、在位多长时间,已经不重要了。

五代十国的情况与两晋南北朝大同小异,再次不再赘述,一张表解决问题。

图片

只统计了五代。至于十国,实在懒得弄,就当不存在好了

相比于历朝历代,两宋皇帝就显得有点奇葩了。

赵家皇帝的遗传基因似乎不怎么好,所以除了宋高宗赵构和宋孝宗赵昚,两宋18帝中能活到60岁的仅有宋理宗赵昀,长寿的极少。同时除了南宋最后的两位少帝外,最短命的宋哲宗赵煦也活到了23岁,平均寿命达到了47.2岁,在历史上国祚超过百年的王朝中仅次于清朝和辽朝,在汉人王朝中则无一朝能出其右。

在我们的印象中,两宋对外无能,在内党争不断,虽未积贫,但积弱却达到了极处。但就在如此内忧外患不断的情况下,两宋能享国319年、在历朝历代中仅次于两汉,而且皇帝的小日子似乎也过得不错,不但大多不至于死于非命,而且平均在位时间(18.6年)也超过了历代前朝,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家皇帝都是管仲的信徒——老管可说了,“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嘛,于是老赵家的孝子贤孙们就一股脑的把所有的技能点都点在了内政上。不过正所谓过犹不及,赵家皇帝搞内政搞得太上头,导致“外举事”根本就没法济得起来,结果被外族欺负得一塌糊涂,最终两次亡国。

不过就像许多热衷于“安内”的人士始终认为外患不过癣疥之疾、内忧才是心腹之患一样,虽然两宋在外战方面一直丢人现眼,但在对内治理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帝制时代却可谓是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在此前此后的历朝中把皇帝搞得焦头烂额的诸如宗室、外戚、朋党、阉宦等不安定因素,在两宋都服服帖帖得跟乖孙子似的,体制内爆发的、能威胁江山稳定的政变、叛乱几乎一个都没有,甚至在其他朝代层出不穷的民变都没啥看头——诸如方腊、杨幺、李顺等在两宋算是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仅对赵家皇帝的统治根基几乎毫无威胁,要是跟其他朝代的张角、黄巢、李自成等同行相比,也可以用“啥也不是”四字来形容。

图片

两宋皇帝其实是历朝皇帝中活得最省心的,当然那几位“末代”不算

也就是两宋倒霉,摊上了契丹、女真、蒙古这样的就算是武德充沛如汉唐遇到也得头大的外族,这才凄凄惨惨的被打成狗。否则凭借赵家皇帝善于和稀泥的祖传本事,大宋朝就算能再续命个三、五百年,都没啥可稀奇的。

不过就算外患再严重,一般也威胁不到皇帝的安危。就像靖康之变完全可以看作是个偶然事件——若非赵佶这厮没完没了的作死,然后将自己外强中干的本来面目暴露得一干二净,女真人还真就未必敢那么快的南侵。就算真打过来了,也未必能打得那般顺风顺水。

毕竟宋人虽然出门打架不行,但守家挨打抗揍的本事绝对一流。不信的话,可以去问问契丹人或是党项人。

04

蒙古人马上打天下的能力没啥可说的,但马下治天下的本事就一言难尽了,基本上跟宋人打仗的水平不相上下,甚至还有所不如。

图片

元朝皇帝……要不是找不到理由不说,我才懒得理

当然大元朝没熬过百年就宣告玩完,原因并不止于是因为蒙古人一通胡搞式的治国方式,还在于他们打遍天下寂寞无敌之后,只好热衷于拿自己人练手来过过瘾。所以虽然元朝寿止98年,居然一口气更替过11个皇帝,这还是在一头一尾的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合计在位60年的前提下——这意味着剩下的9个元朝皇帝平均在皇位上蹲个4年出头就得麻溜换人,就算是两晋南北朝或五代十国的那些倒霉帝王,一般都不至于混得这么惨。

相比之下,重新恢复了中华的大明朝就显得正常多了。明朝共享国祚276年、历16帝,人均寿命43.1岁,平均在位19.3年——这些数据在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既不突出也不落后,再正常不过。

但明朝又是个非常别扭的王朝。一方面朱元璋的子孙们像两宋一样大力推行崇文抑武政策,同时对外政策却异常强硬,但始终也无法像汉唐一样打出令人荡气回肠的灭国战、歼灭战。另一方面明朝虽然推行文官政治,但却始终不肯像两宋那样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就导致君臣关系紧张,内斗和内耗的情况非常严重。

图片

与别的朝代相反,除了开国两祖外朱家皇帝在位越久,对明朝伤害越大

所以与其说明朝亡于建贼或闯逆,不如说是自毁于内讧。表面上看,明朝基本没出现过像汉唐那样频繁宫变、内战的情况,但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程度毫不逊色,各种疑案迭出,以至于明朝16帝中死于非命或死因存疑的达到了半数左右。

从皇太极改国号算起,清朝与明朝的国祚同为276年,但相较于明朝16帝,清朝的帝位实际上只更替过11次。哪怕算上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家的皇帝们平均在位时间也达到了25.4年,人均寿命更是达到了53.4岁,在中国2100多年的王朝史中是唯一一个突破50岁大关的。

历史已经证明,在帝制无法动摇的前提下帝权越强大、越能集权,王朝就越稳定、越能长治久安。相较清朝,明朝最吃亏的地方就在于除了开国二祖外,剩下的朱家皇帝看似穷凶极恶,其实外强中干,实际上对勋贵重臣、尤其是文官集团从来都没什么办法,只能眼睁睁的坐视自己的江山陷于内耗。而对于视臣子如奴才的姓爱新觉罗的清朝皇帝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个问题,谁要是不听话,那就借他的脑袋一用,啥问题都解决了。

图片

而士大夫偏偏就这么贱——朱家皇帝软,他们就蹬鼻子上脸;爱新觉罗家的皇帝硬,他们就心甘情愿当奴才了。

所以清朝的皇帝大多当得比较省心,像是继承了父祖丰厚遗产的乾隆皇帝就一口气活到了89。不过等到被洋鬼子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以后,大清朝的皇帝也不好当了,从咸丰皇帝以后人均寿命迅速降到了40岁以下——要不是有个保命能力世界一流的宣统皇帝坐镇,这个数字恐怕都得降到了30以下。

所以说哪朝哪代到了最后,其实都是一个德性。


来源:水煮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