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江“淘金”地,山东人的“盲流点”,沂蒙山人多

 新一壶春秋 2022-06-14 发布于山东

穆棱,黑龙江牡丹江的县级市,它与俄罗斯毗邻,有44公里的边境线。

穆棱以穆棱河得名。

但在山东人的印象中,穆棱以“淘金文化”“闯关东文化”而闻名,因为穆棱河西镇产黄金,是有名的大东北淘金谷”,淘金热持续150多年。历史上,有太多的山东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

清朝初期,满人入关,定都北京,随后为了保护“龙兴之地”,一度出台严厉措施,严禁汉人出关,“封禁”了长白山、鸭绿江和图们江以北千里河山。

这一时期,“闯关东”的山东人非常少,辽宁省档案馆藏的嘉庆八年《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档案,对吉林将军衙门管辖的官庄进行了统计,当时统计的关内流民吉林只有246户,伯都讷城最多,也仅仅398户。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对东北地区的管理逐渐松懈,内陆大量为了生活的人们开始“闯关东”求生存。

但是,很多山东人来东北采参。当时,采参人进入深山,人人手持一根寻参时压草用的索罗棍,加上野山参在东北叫做“棒槌”,因为出现了“山东棒子”“穷棒子”等代名词。

到了光绪七年,吉林将军铭安开启了穆棱开发的序幕,并从山东招远、辽宁金州等地招募了18户61人来到穆棱,建立招垦局。

不久后,穆棱金矿被发现,”闯关东“出现潮涌之势。史料记载:清代光绪十年,穆棱私人采金人数达五六千人,民国时候到了上万人,头道沟、炮手沟、碾子沟、大崴子沟、干沟子、青金沟、老金沟七大采金点闻名全国。

1910年,在这处遍地黄金的地方,清政府设立穆棱县治。此后,山东人越来越多。1914年出版的《龙江旧闻录》载:“山东人觅同乡寄居,名曰傍亲……,数年作苦致数千金。”“山东人来(黑龙)江者,名曰跑关东”。

从统计上来看,解放前,穆棱的”闯关东“山东人主要来自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区。

而解放后,来穆棱的山东人,很多来自山东沂蒙山区。一份调查显示:1964年到1978年,从山东沂蒙山区等外地流入穆棱的外地人有40000人,有临朐人、五莲人、兰陵人、郯城人等等,这些人根据老家不同,行成了大小不一的屯子。

随行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当时穆棱当地人管这些屯子叫“盲流点”,撵也撵不走后来,后来只能给转正了。他们是“闯关东”一代,人地两生,衣食无着,过年时候天寒地冻,最是想家,有的人家喝碗带着冰碴子的凉水,就当过年了。

正是靠着山东人勤劳朴实,吃苦耐劳,这传说中的“苦寒之地”面貌日新月异,还召唤来了好多亲人、老乡。

如今的穆棱,是“中国大豆之乡”和“中国红豆杉之乡”,是“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这里面有山东人的奉献。

如今,“盲流点”已经被”闯关东“二代、三代忘记,甚至老人们也逐渐把这个名字仅仅当成了回忆中的符号。

但是,在随便那个”山东村“,你走进后听到的依旧是纯正的山东口音,无论大人孩子。村子里的人最喜欢吃的是煎饼卷大葱,那是乡愁的味道。

随着交往,你会发现,更没有变的是山东人骨子里的“实在劲儿”,一家有难众人帮的“热心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