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四 黄巾起义(7)

 秦时汉唐 2022-06-14 发布于重庆

汉代用人,非常重视舆论的评价,选拔的标准,就是依据地方上的评论,即所谓的清议,只有被舆论赞誉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推荐的对象。

由于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有些人就成了清议权威,鉴定人才的专家,被喻为天下名士。

这些鉴赏家对人物的褒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地方上的舆论,因而影响到士人的仕途进退。

士子们为了取得清议的赞誉,就必须拜访高师,广交朋友,借以展示自己的才学,提高名声,博取眼球,赢得好感,特别是鉴赏家们的赞誉。

曹操家境好,但社会地位不高,要出人头地,也不得不走这条路。

他注重结交名士,起点不高,就先结交巴结得上的,如张邈、袁绍,从小结下深厚友谊。

比如袁绍,那可是出生四世三公的望族,自带光环,比他这个宦官的后代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后来有了一定基础,就主动结识和拜访成名已久的名士,如李瓒、何颙等。

李瓒,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东汉名士、党人领袖李膺的儿子,官至东平相。

曹操同他交往,彼此了解很深。

李瓒非常赞赏曹操的才能,临终时对儿子李宣说:“国家将要大乱,天下英雄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曹操的,张盂卓(张邈字)是我的朋友,袁本初(袁绍字)是你的外亲,但你也切记不要去依附他们,一定要去投靠曹操。”

后来,李瓒的几个儿子遵从父命,在乱世中果然保全了性命。

何颙(?—190),字伯求,南阳襄乡(今湖北襄阳) 人,名士,官拜议郎、长吏,与陈蕃、李膺等党人交好,和袁绍关系密切。

他初遇曹操,就一见如故,私下里跟别人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被名士如此赞誉,很是感激。

曹操又去拜访了无论朝廷还是评议界都赫赫有名的大名士乔玄。

乔玄(110年-184年),一作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历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司空、司徒,官至太尉。

他谦恭下士,善于观察和品评人物,在清议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

乔玄听了曹操的谈吐,大为吃惊,说:“天下将乱,非天命卓越之人不能拯救世人。能安定天下的人,我看非你莫属了。”

又说:“我见过天下名士无数,但从未遇到过你这样的奇才。我老了,愿将妻子儿女托付给你。”

能以家室相托,可见乔玄真的是非常看重他。

曹操非常感激,把这位老前辈视为知己。

当时,最有名望的评议是汝南人许劭所主持的月旦评,又名汝南月旦评。

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著名人物评论家。

许劭和堂兄弟许靖喜欢品评当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对当时人物进行点评,故称“月旦评”。

所谓评,就是评人品、气度,点,就是指点前程。

月旦评在当时可说是闻名遐迩,盛极一时,具有非常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袁绍从濮阳令上离职回家时,带了很多的车马随从,前呼后拥,十分张扬。快要进入汝南境内时,却急忙把仆从和送行的宾客遣散,说:“我这么讲排场,可千万不能让许子将看到。”

由此可见月旦评的权威和许劭话语权的影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