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工艺品换来真品,专家鉴定后言明:上交国宝会有补偿

 综合历史 2022-06-14 发布于广东

现今网络信息化,因此人们图方便,许多时候都用一些简短的名词,代称一些事物,比如见到某些古董文物,都会直接一句国宝代称。

但实质上并非如此,就像我国的大熊猫,不仅仅是看起来非常可爱,主要是仅有我国才有这种动物。并且生育率非常低,生性又顽皮,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数量只会不增反减,达到了一级保护动物的标准,所以才称为国宝

但笔者不得不说一句,大熊猫真的很可爱,看它吃饭的样子,满脸只有一个萌字。

同理,古董文物也是有分级的,大等级是一二三,副级是甲乙等分类,简单明了。但是每一类古董文物的硬性要求都不一样,尤其是要达到国宝级别。

例如,瓷器——时代确切,遗存稀少,器型完整,工艺上有重要研究价值,最好是著名工匠的作品,或者有文献记载的。

像上面所说,称得上国宝的古董文物,就算种类不同,依然需要确切的时代,且遗存稀少,器型完整。这就是国宝文物的基本要求,并且还要有很高的附带价值。例如,风土民情有关,历史名人有关等各方面都有研究价值。

而今天要讲的,就是与一件国宝有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上蔡县,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名为张进才。他从小对历史很感兴趣,也因为这爱好,毕业后也是做的历史老师。平常除了教书,闲暇时总会到处转悠,或者在别人家里转悠,寻找一些老旧物件研究。

因此乡里乡村,学生同事都知道张进才,有这么个嗜好,早已见怪不怪。某一天,张进才在学校中一位学生家里,发现一个瓷瓶,它浑身沾满干硬的泥土,表面凹凸不平,他一时之间也瞧不出所以然来,反而起了兴趣。

于是张进才,把这瓷瓶清洗干净,虽然不专业,瓶身缝隙还有许多泥渣,但已经可以大致看出,这个瓷瓶很是不凡。张进才一看,喜欢的不得了,便想出钱买下。

然而瓶子的主人(乡亲),说这是祖传之物当场拒绝,张进才只能无奈回家。回过头来,这乡亲虽然发现,这瓶子通体青翠,造型也端庄浑朴,但是终究不了解古董为何物,之后就没当回事了。

不过张进才倒是,心心念念着这瓶子,经常去乡亲家里看瓶子。没办法,乡亲便与张进才谈条件,最后用5块钱和一个工艺品瓷瓶,交换古董瓷瓶。

之后的日子里,对这个瓷瓶爱不释手,不仅清理干净,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虽然以他中学老师的水平,不能确切断定种类和名称,却也大概知道是魏晋时期的青瓷。

也许是张进才,太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青瓷之事没有防备,被一些有心人知道。没多久,便有人上门出价,想要收他手中的青瓷。

价格出到二十万左右,他依旧拒绝。其实,张进才早已肯定手中青瓷是真品,比之将它当作商品出售,更愿意将它收藏起来,“日日把玩”。

不过消息这东西,一漏就全漏了,没多久就有人上门,自称是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需要收藏张进才手中的青瓷。

当然,收藏之前自然要验货的,只是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专家们“激动不已”,很肯定这瓷瓶是,南朝大仰覆青瓷莲花尊,全世界仅有三件。

最主要的是,国家手里仅有一件,并且比之张进才手中的青瓷,无论是品相、器型、体型、完整度都差很多,所以这青瓷可称国宝。

之后的事情自然顺理成章,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家收藏,需要给予文物主人一定的补偿。而张进才作为老师,品行还是可以的,愿意主动上交,不需要补偿,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够参加捐献仪式。

专家们很爽快地答应了此事,一月后张进才拿到北京来信,打开一看不仅有邀请函,还有一张千余元的汇款单,想到自己可以圆梦,个人激动不已

张进才认为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不能用金钱衡量,上交国家是应该的。除此之外,还能参加仪式,已经让他感觉很光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