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纯德先生经方小方治疗经验选(二)

 金坛区 2022-06-14 发布于上海

01

吴茱萸汤

《伤寒论》中的相关条文是阳明篇的“食谷欲吐,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篇的“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及厥阴病篇的“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我常用此方治疗西医所称“美尼尔氏症”,即中医的头痛、头晕、头眩之证,伴四肢逆冷,恶心欲吐或吐涎沫者。

1981年,我校办公室主任老邱同志恶心呕吐、吐涎沫,头眩晕、面色苍白,我诊之脉沉,四肢很冷,于是处以本方原方两付,服药后,四肢温,头晕恶心止。还治过一名姓田的女患者,自述头晕得很严重,量血压较低,我开的也是吴茱萸汤,因为她的症状较重,所以我给她用的是小红参,处方如下:小红参、吴茱萸各6克、生姜3片、红枣4枚,两付药后就痊愈了。

图片

此方与泽泻汤的区别是:泽泻汤(证)是突然眩晕,没有手足厥逆、吐涎沫等症,而此方的眩晕往往同时伴有四肢冷、吐涎沫。(整理者按:说到吴茱萸汤,我还有一人小故事,我在基层往往能够见到一些小孩子吃饱着凉以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能吃饭,一般处理是---因为很多家长不愿意煎中药汤剂,所以只好用西药来应付,如用吗叮啉片、异丙嗪片和藿香正气胶囊等,有一次即愈者,也有愈而复发者,更有服而无效者,再来复诊者,我一般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即姜半夏、茯苓各15克、生姜取三、五片,每嘱其少量多次频服,总是一剂而解,仍间有不解者,再于方中加入吴茱萸3克,对于病程较长或偏瘦弱者再加入党参10克,效果理想。

可有一例服后未果,至今引为遗憾,记得是一位小女孩儿,七八岁的样子,以呕吐不食来诊,同样是不想服中药,因当时她已发病两三天了,出现了轻度的脱水症状,我在给了上述西药的同时先给她补了生理盐水加氯化钾,没想到一诊即愈,医患双方均很满意,可又过了不久,前症又作,如法再用,一无疗效可言,这时,我很有信心的鼓励其家长让其煎服中药,得到认可后,我先处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遵嘱服用后症状缓解,可小孩子不听话,病情稍有好转,即偷偷的买零食乱吃,隔日来诊,不但呕吐如前,还出现了腹痛、低热,体温是37.4.C当时我没有多想,只于上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内加吴茱萸4克、木香6克、柴胡20克、黄芩8克、白芍12克,开方以后还颇为自许,认为很全面,可是该患者服药后诸症不轻反重,热度升高,腹痛呕吐加重,也就没再找我诊治,转赴医院输了几天液后痊愈,这个情况还是孩子的母亲后来因病来我处就诊时告诉我的,问她当时医院给孩子做的什么诊断,她说医院也没做什么检查,直接补的液。

图片

我后来仔细的考虑这个案例,感觉应该是我的治疗思维出了问题,所以才导致治疗的失败,此患者的病症应该考虑用黄连汤治疗才对,《伤寒论》173条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清代经方大家莫枚士先生在《经方例释》黄连汤条下云:“......此风寒在半表里间,而将又下陷者,以在半表里,故不分风寒,而混称邪气,古人称谓之。例如此胸中热半表也,腹中痛是邪气下陷,欲呕吐是胃尚能拒邪,故既以桂枝治表,连、干和胃,而复以参、甘填中,以助其拒而不使陷,方义之精如此。而连、半合用,合小陷胸法,又藉以荡涤胸胃;参、姜并用,合大半夏及半夏人参汤法,往复循环,妙难言尽。”这个教训是应该记取的。)





02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云:“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此方是治疗妊娠恶阻的一个方子,本方除了人参之外,干姜、半夏均是妊娠慎用或禁用之药,这说明张仲景在用药上真神了。忆曾在广灵治过一个妇女,从妊娠一开始就呕吐,一直呕吐到七个多月,找我诊治时,全身已很消瘦,开始我用的是小半夏加茯苓汤,不效(还需特别指出,怀孕时不可在止吐方中加伏龙肝,因为它有收缩子宫的作用),这才用干姜人参半夏丸,三味药各用一钱,水煎服,一付后,患者自觉胸腹舒服一些,呕吐有所好转,两付后就不吐了。到后来,我就嘱其将这三味药等分,做成丸剂,一次服一钱的丸药。还曾用此方治愈过大同口泉一老汉,呕吐不止,曾用过各种降逆止呕剂,如丁香柿蒂汤、温胆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皆药效不显,后用干姜、半夏、人参做丸,嘱一顿服一钱,共服丸药一两后病愈。





03

桂枝汤

桂枝汤是调和营卫之要剂,所治甚广,这里只谈谈其治疗妊娠反应的用途。妊娠两个月之后、三个月以内这段时间里,孕妇体内有一新生物在其子宫内安居,而且还需要各种营养,这时孕妇的体内环境(内分泌)就会有所改变。此时孕妇就难受、不适,似感冒又不像感冒,全身酸痛困倦,吃东西不香,选择性很强,懒怠、嗜睡,晨起恶寒,中午烦躁,尤其午饭后非要睡上一会儿,这就是一种“夺血”的预兆。因为婴儿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才能从母体通过胎盘送过去,妊娠妇人的这种不适感就叫做营卫不调,我们给她调和营卫,诸证就会自除。一些人往往机械地理解妊娠妇人不用“桂”,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如曾治一29岁女性马某,我校校医,怀孕后除恶心呕吐外,全身倦怠无力,我诊其脉滑,没有其他异样,我就开了一剂桂枝汤,她当天晚上服了头煎,第二天早上复渣。第二天下午又找我时说:“门老师,您这点小药挺顶事,我今天感到格外精神。”我又诊其脉,寸脉不大,亦无其他不良反应,即嘱其将原方继服一剂,服后就一直很好了。

图片

(整理者按:读到这里,余亦忆及一案,大概是在十五年前,曾治一张姓少妇上二十余,患妊娠恶阻,在县中医院屡治乏效(询其治疗皆为支持疗法,无非是静脉补充一些营养而已。)后又延县内不少中、西医,中、西药并用无效,以致身体极度虚弱,双方家长为此而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之际,正商量着要采取中止妊娠来解决此事。一日其婆婆路过我处,见我在院子里读书,随口说到:“你读了这么多的书,怎么就不能给我们想个办法给俺媳妇治一治呢?”我当时感到很奇怪,“您又没有来找我,我怎么知道您儿媳妇怎么了,更从何谈起要给您想什么办法呢?”(----因平素相熟,所以互相讲话也较随便。)她见我说得挺理直气壮的,就把具体的情况向我详细的叙述了一遍,我根据她所述的症状:乏力、恶心、纳呆、瘦弱、还有低热,时有微汗出,汗出后有冷感。

我给她开出的是柴胡桂枝汤的原方,具体剂量我现在记不太清了,大概均是6克左右,因我当时考虑她儿媳妇身体状况已很虚弱,用大剂量恐怕不能耐受,并另嘱其煎成后一定要小量多次的频服,当时因为剂量用得很小,一共给她取了三剂,药费总共是五元多钱吧,我看她当时的表情很复杂,拿着药走了,从此以后,一直没有消息,说实在的,我当时开出这张方子,只是听到她说的那句话,好象是说我读这么多的书没有什么用处,以致于于激发了内心深处的那种争胜之心吧。可是自己心中也是没有一点的底,不知道此方效果究竟如何。既然没有再来,自认为应该是服后无效,我当时还为此苦恼了一阵子呢。

可是没想到时隔一年之后,她儿媳妇本人因他疾来诊,我询及此事,她才告诉我服了你开的那几剂后,诸般不适均一扫而光-----后经细问,三剂药第一剂煎糊了没吃成,第二剂煎好后只吃了一次,恶心即失,胃即思食,且进食后并未呕吐!休息了一夜后次晨即觉精神爽慧异常,身上觉得有力,主动起身去田里去走动一翻,(当时,她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力气下床了。)所以剩下的药也就没有再服。低热也随着不知什么时候也烟消云散了。从此食欲倍增,如期产下一子,今年已上初中二年级矣。





04

竹皮大丸

《金匮要略》曰:“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我的女儿,她生产后四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前来找我说:“爸爸,我胸中烦躁难受得很,而且想吐。”当时她的奶水很多,婴儿每日吃三分之一,余三分之二,我当时想:栀子豉汤证?栀子豉汤证是面色红润,寸脉滑大或不滑而大,烦躁,这是胃中有了腐气了,即胃中发酵不正常了。而我触其寸脉并不滑大,面色亦不红,脉象较弱而且缓,我就想到了“竹皮大丸”,当时用量如下:竹茹9克生石膏9克桂枝9克甘草9克白薇2克。这是我第一次用此方,告诉她服了试一试。

图片

我女儿服了一付后,第二天来告诉我说:“爸,这药可顶事了,吃了胸中就不烦躁了,精神也很好了。”她后来一直很好。《金匮要略》所说的'乳中虚',一些人解释为乳房里面虚了,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应解释为授乳期间虚了;也就是哺乳中间虚了,虚了就是出现了烦乱、呕逆、恶心(不吐),应安中益气,竹茹就是嫩竹子皮。





05

三物黄芩汤

《金匮要略》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此方我个人用量是:生地30克、黄芩10克、苦参6克,水煎服。忆曾于50年代治一女性患者,45岁左右,生了一儿已四个多月了诊其脉象较好,不细不沉不弱,面色红润,问其哪里难受,她自述道:“烦躁较甚,小腹不适,手心烫,生产已四个多月了,总是很不舒服。”诊后我就想到了《金匮要略》中的条文,就开了此方。第三天其夫前来相告:“先生,服了一付药后,我女人精神好多了,您看再吃一付不了?”我估摸她已经好了,就嘱其不要再服了,那以后就一直很好了。此证相当于西医所说的产褥热,我认为此方用于产褥热效果是很好的,我治的另外一例产褥热患者是刘某之妻,用青霉素无效,服此方后病愈。我还是要强调,绝不能在经方中乱加减药物。经方中很多小方,临床上如果运用得当,效果非常好。

图片





06

百合知母汤

曾有一位妇女,既有像《金匮要略》上说的“百合”症状(心烦,如见鬼神),又有“狐惑”症状(多年口腔溃疡、外阴溃疡。)从来也没有治好过,各种内服、外用的药物均用过无效,结果服了几付甘草泻心汤后,症状就减轻了,之后又结合服百合知母汤,心烦及如见鬼神之症服后就好了。百合的量必须大,当用30克以上,因为百合为良善之药,量小不行。





07

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防己地黄汤

《金匮要略》云:“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风湿,脉浮,身重,汗出发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如我治脉管炎,其他症状均已好了,就是有点浮肿,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服后就好了。防己地黄汤治癫狂症、登高、语无伦次、脉虚大者,但地黄量必须要大,需用45--60克左右。





08

栀子豉汤

《伤寒论》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特点:寸脉必须大,属阳明胃经有热,是由于胃部异常发酵,腐气刺激所致的心中懊恼,这个“心中”是指胃脘。





09

乌头粥、乌头蜜

《成方切用》云:“乌头粥治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并治风寒湿麻木不仁。(此粥主治手足不遂及肿痛宜服此预防之。)'乌头粥治四肢麻木下肢尤甚之证,效果很好。如脉管炎疼痛减轻,只剩下肢麻木,用此方治疗效果很好;再如:治下焦虚寒型慢性前列腺炎,我亦常用此方,常用量为:川乌片9克、蜂蜜30克、粳米30克。乌头蜜的用量是:川乌9克和蜂蜜30克。用治麻木、发冷、疼痛,麻木是主要的症状。





10

甘草干姜汤

《金匮要略》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此方所治虚寒肺痿之证,仲景说是土不生金了,(整理者按:余未见仲景曾于何时说过“土不生金”,在仲景书中关于五行者可谓是绝无仅有,门先生此说当为他自己的认识,并非仲景之原意,明者察之。)属中气过虚,脾寒到极点了,影响至肺。本方可治肺痿的咯血,脉搏细弱或略数,但不能治肺脓肿(肺痈)的咯血。我同时也用此方治疗中焦虚寒的胃痛。

图片





11

橘枳姜汤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此方我常用量为:橘皮、枳实各9克、生姜3片,临证时用于治疗胸憋,疗效颇佳。





12

附子粳米汤

《金匮要略》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要理解仲景语言的特点,“腹中雷鸣切痛”是指腹中一阵一阵的疼痛,腹中响时疼痛加重。要抓住此证的要点是“腹中雷鸣”,雷鸣就不是一般的肠鸣音了,而是“咕噜咕噜”一下,好象是打雷一样,之后紧跟着就发生阵痛这个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