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羊病诊断与治疗:羊的投药方法

 雨人畜牧联盟 2022-06-14 发布于黑龙江

在养羊生产中,为了促进羊群生长,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经常需要进行投药。羊的投药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全群投药法;二是个体给药法。

1、全群投药法

(1)混水给药

1)操作方法。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让羊自由饮用。此法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羊病,尤其适用于已患病、采食量明显减少而饮水状况较好的羊群。投喂的药物应该是较易溶于水的药片、药粉和药液。如葡萄糖高锰酸钾、四环素、卡那霉素、北里霉素(吉他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亚硒酸钠等。

2)注意事项。

①对油剂(如鱼肝油等)及难溶于水的药物(如制霉菌素、红霉索),不能采用此法给药。

②对微溶于水且又易引起中毒的药物片剂,要充分研细,然后溶于水中,使之成为悬浮液。

③对其水溶液稳定性较差的药物,如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等要现用现配,一次配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为了保证药效,最好在用药前停止供水1~2小时,然后再喂给药液,便羊群在较短时间内将药液饮完。

④ 要准确掌握药物的浓度。用药混水时,应根据“毫克/千克”或“%”首先计算出全群羊所需药量,并严格按比例配制符合浓度的药液。“毫克/千克”代表百万分率。例如,1毫克/千克就是百万分之一,等于每千克水中加入125毫克药物或每吨水中加人125克药物。如果将“毫克/千克”换算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可,如500毫克/千克=0.05%。

⑤应根据羊的可能饮水量来计算药液量。羊的饮水量多少与其品种、饲养方法、饲料种类、季节及气候等因素紧密相关,生产中要给予考虑。例如,冬天饮水量一般减少,配给药液就不宜过多;而夏天饮水量增加,配给药液必须充足,否则就会造成部分羊只饮水过少,影响药效。

(2)混料给药

1)操作方法。将药物均匀混入饲料中,让羊吃料时能同时吃进药物。此法简便易行,切实可靠,适用于长期投药,是养羊最常用的投药方式。适用于混料的药物比较多,尤其对一些不溶于水且适口性差的药物,采用此法投药更为恰当,如土霉素、复方新诺明、氯苯胍、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鱼肝油等。

2)注意事项

①药物与饲料的混合必须均匀,尤其对一些易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抗寄生虫药物等,更要特别注意。常用的混合方法是将药物均匀混入少量饲料中,然后将含有全部药量的部分饲料与大批量饲料混合。大批量饲料混药时,还需要多次逐步递增混合才能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保证饲喂时每只羊都能服入大致等量的药物。

② 要注意掌握饲料中药物的浓度。混料的浓度与混水的浓度虽然都用“毫克/千克”或百分数表示,但饲料中的药物浓度不能当作溶液中的药物浓度,因为混水比混料的药物浓度往往要高。例如,北里霉素(吉他霉素),混料用量为110~330毫克千克,而混水用量却为250~500毫克/千克。但对羊易产生毒性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其混水器往往比混料量低。例如磺胺嘧啶,用于治疗时混料用量为0.2%,而限水用量为0.1%。

(3)药浴和喷淋 药浴和喷是防治羊体外寄生虫,尤其是螨病的有效措施。

1)操作方法。一般可选择在每年剪毛或抓绒后7~10天进行。选用杀虫药配成所需浓度的水乳剂,使羊在药浴池或特制药浴喷淋装置内进行药浴或喷淋,也可人工使其在药浴池或大盆、大锅内逐只进行。喷淋装置,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9AL-8 型喷淋装置,主要由机械和建筑两个部分组成;另一种是流动药浴车,主要型号有9A-21型新长征一号牛/羊洗浴车、9LYY-15型移动式羊洗浴机、9AL-2型小型洗浴机及9YY-16型移动羊洗浴车。9AL-2型小型洗浴机每15~30分钟可淋浴200~250 只羊。喷淋装置多在牧区使用,深受牧民欢迎。规模化羊场多建药浴池,而小规模饲养和散养多采用大盆或大锅进行药浴。

2)注意事项

①药浴或喷淋要选择在温暖晴朗的天气进行。药浴或喷淋前要使羊只饮足水,以免因口渴误饮药液而引发中毒。

②药浴过程中,应注意浴液的温度,保持在36~39℃,并随时补充新药液,以保证浴液的有效浓度。

2、个体给药法

(1)口服法

1)长颈瓶给药法。当给羊灌服流态药物时,可将药物倒入细口长颈的玻璃瓶、塑料瓶或一般的酒瓶中。

操作时,先使保定羊只站立,抬高羊的嘴巴,给药者右手拿药瓶,左手用食指和中指自羊右口角伸入口内,轻轻压迫舌头,羊口即张开。然后,右手将药瓶口从左口角伸入羊口中,并将左手抽出,待瓶口伸到舌头中段,即抬高瓶底,将药物灌入。

2)药板给药法。此法专用于给羊服用舌用舔剂。舔剂不流动,在口腔中不会向咽部滑动,因而不致发生误咽。给药时,用竹质或木质药板,药板长约3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3毫米,表面必须光滑没有棱角。

操作时,先使保定羊只站立,给药者站在羊的右侧,左手将开口器放入羊口中,右手持药板,用药板前部刮取药物,从右口角伸入口内到达舌根部,将药板翻转,轻轻按压,并向后抽出,把药抹在舌根部,待羊下咽后,再抹第二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药给完。

提示

防止连续大量灌入或在羊叫唤时投给,以防药液进入气管。

(2)灌肠法 灌肠法是将药物配成液体,直接灌入羊的直肠内。羊可用小橡胶管灌肠

操作时,先使保定羊只站立,将直肠内的粪便清除,然后在橡胶管前端涂上凡士林,插入直肠内,把连接橡胶管的盛药容器提高到羊的背部以上。灌肠完毕后,拔出橡胶管,用手压住肛门或拍打尾根部,以防药液排出。灌肠药液的温度应与体温一致。

(3)胃管法 羊插入胃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鼻腔插入;二是经口腔插入。

1)经鼻腔插入。操作时,先使保定羊只站立,将胃管插入鼻孔内,沿下鼻道慢慢送入,到达咽部时有阻挡的感觉,待羊进行吞咽动作时乘机送人食管;如果不吞咽,可轻轻来回抽动胃管,诱发吞咽。胃管通过咽部后,如果进入食管,继续深送会感到稍有阻力,这时要向胃管内用力吹气,或者用橡胶球打气,如果见左侧颈沟有起伏,表示胃管已进人食管。如果胃管误入气管,多数羊会表现不安、咳嗽,继续深送,感觉毫无阻力,向胃管内吹气,左侧颈沟看不见波动,用手在左侧颈沟胸腔入口处摸不到胃管,同时,胃管末端有与呼吸一致的气流出现。如果胃管已进入食管,继续深送即可到达胃内。此时从胃管内排出酸臭气体将胃管放低时则流出胃内容物。

2)经口腔插入。先装好木质开口器,用绳固定在羊头,将胃管通过木质开口器的中间孔,沿上腭直插入咽部,借吞咽动作胃管可顺利进入食管,继续深送,胃管即可到达胃内。胃管插入正确后,即可接上漏斗灌药。药液灌完后,再灌少量清水,然后取掉漏斗,用嘴对胃管吹气或者用橡胶球打气,使胃管内残留的液体完全入胃,用拇指堵住胃管管口,或者折叠胃管,慢慢抽出。此法适用于灌服大量水剂及有刺激性的药液。患咽炎、咽喉炎和咳嗽严重的病羊,不可用胃管灌药。

(4)注射法

1)肌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法是兽医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肌肉内血管丰富,容易吸收,感觉神经较少,疼痛轻微。刺激性较大或较难吸收的药液(水剂、乳剂、油剂等)及多种疫苗的接种,均可应用此法。注射前必须仔细检查注射器有无缺损,针头是否通畅、有无倒钩,活塞是否严密,并将针头、注射器充分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肌肉肥厚并能避开大血管及神经干的部位,羊一般可选择颈部两侧

操作时,先使保定羊只站立,注射部位剪毛消毒,操作者左手固定注射部位,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垂直的角度迅速刺入肌肉2~3厘米(视羊的大小而定),回抽针管内芯,确认无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出针头,进行局部消毒。

2)皮下注射法。对于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物,或者希望药物较快吸收、尽快产生药效时,均可用皮下注射法给药,如阿托品、阿维菌索、疫苗、血清等均可用此法。注射前也必须仔细检查注射器和针头是否通畅、有无倒钩,活塞是否严密,并将针头、注射器充分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羊的颈部两侧或股内侧的皮肤较松处。

操作时,先使保定羊只站立,局部消毒,以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和皮肤呈30度角,向内下方刺入2—3 厘米,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消毒注射部位

3)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法主要用于皮内变态反应诊断及炭疽芽孢苗免疫注射。注射前也需要仔细检查注射器和针头是否通畅、有无倒钩,活塞是否严密,并将针头、注射器充分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在颈部两侧或尾根部。

操作时,先使保定羊只站立、进行局部消毒,然后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固定(绷紧)皮肤、右手将注射器、使就针头与皮肤呈30度角,刺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缓慢注入药液、至皮肤表面形城一个小圆形丘疹即可、注射完毕,拨出针头,消毒注射部位。

4)静脉注射法 静注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中、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可迅速产生药效,但排泄也较快。此法主要用于补液和刺激性较大的不适于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的药物。注射部位多采用颈静脉和耳静脉,也可以采用四胶静脉

操作时,先保定羊只(可取站立式,也可取侧卧式)、在颈静脉上1/3处、局部剪毛消毒,用左手拇指在其血管的近心端按压,使血管怒张,其余四指在颈的时侧固定。右手持针头或注射器,将针头向斜下方刺入静脉内,松开左手见到回血后,再将药液慢慢注入静脉内。注射究毕后,以左手按住注入孔、右手拔出针头,消毒注射部位。

如果药液量较大,可采用输液器进行输液。操作时步骤同静脉注射,保定羊只、消毒局部、按压血管、右手将已排尽空气的输液针头刺人静脉血管内,见到回血时方可松手,观察2-3分钟、看药液滴入是否均勾,扎针部分是否异常,如果一切正常,可用胶布或纸夹固定好针头,让配好的药液缓慢地滴入血管内即可。输液后左手用酒精棉球按住针孔,右手将针头拨出,左手继续按压片刻,以防药液流出。

5)气管内注射法。气管内注射法是将药液直接注入气管内,用以治疗寄生虫病(如注射碘液治疗肺线虫病)或支气管肺炎等。注射前也需要仔细检查注射器和针头是否正常,并将针头、注射器充分冲洗干净,严格消毒。

操作时,先将羊侧卧保定,并使其后躯低于前躯,注射部位在喉头的下方,气管的上1/3 处,以左手食指找到气管软骨环之间,剪毛消毒,以拇指和中指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气管内,抽动活塞,见有气泡时即可缓缓注人药液,注射完毕,取针消毒。注意药量不要超过5 毫升(以羊只大小而定),药液加热至接近体温,以减少刺激。为避免剧烈咳嗽,可先注入2%普鲁卡因液0.5-1.0毫升后再注射药液。如果欲使药液流入两侧肺部,需要隔天将羊翻转,卧于另一侧,以上述同样的方法注射药液1次。也可进行站立式保定,助手抬高羊头,操作者注射。

6)腹腔注射法。腹腔注射法一般用于腹膜炎的治疗、羔羊体液和营养物质的补充及腹膜透析,以治疗内脏的某些疾病。注射部位、保定的方法、操作步骤因羊个体大小不同而不同。小羊在脐孔后方5—10厘米处,先由助手捉起羊的两后肢,使其内脏因重力而下垂,找准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操作者用左手捏起腹壁,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腹腔,回抽观察以确定针刺于腹腔内,将药液注入,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消毒注射部位。大羊在右肷部,常规剪毛、消毒,用16 号针头与腹壁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能左右活动时,再将药液徐徐注人腹腔,注射完毕,取针消毒。

7)乳腺内注射法。乳腺内注射法是治疗乳腺炎的有效方法。使用通乳针头(或将大号长针头剪去尖锐部分,再将其磨至钝圆,以免损伤乳腺管)注射药物。

操作时,将通乳针头消毒后晾干,取侧卧位保定,挤净乳池内的乳汁,轻轻地将通乳针头经乳头管送入乳池,把药液慢慢地注入其内,注射完毕。拔出通乳针头,轻轻捏住乳头孔,轻轻按摩乳房,促进药物吸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