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群的免疫程序包括单一传染病免疫程序和多种传染病综合免疫程序。有些传染病需要多次进行免疫接种,在牛/羊多大日龄接种第一次,什么时候再接种第二次、第三次等,称为单一传染病免疫程序。为预防多种传染病,对多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和顺序做出安排,称为多种传染病综合免疫程序。对于单一传染病免疫程序,不同的传染病都有具体要求;对于牛/羊群多种传染病综合免疫程序,要根据具体情况先确定对哪几种病进行免疫,然后合理安排。
1、制定牛/羊群免疫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在制定牛/羊群免疫程序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间 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决定需要接种哪些种类的疫苗和进行接种的时间。
(2)牛/羊体的基础抗体水平 牛/羊体的基础水平两个方面:一是犊牛、羔羊的母源抗体水平。初生犊牛、羔羊吃初乳后,乳汁的抗体被犊牛、羔羊的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从中获得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可增强犊牛、羔羊的抗病力,同时也可干扰首次免疫的效果。所以要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必须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待抗体水平降至一定程度时,才可进行免疫接种。二是重复免疫牛/羊的残存抗体水平。重复免疫后,牛/羊体内都或多或少存在上一次免疫接种产生的抗体。过早接种,可能因体内抗体水平过高而使接种进入体内的疫苗大多被中和而影响免疫效果;过迟接种,则错过最佳免疫时机,容易遭受疫病侵袭。
(3)疫苗的种类和剂型 牛/羊用疫苗有强毒灭活疫苗弱毒灭活苗两大类,常用剂型有4种,即真空冻干苗、氢氧化铝灭活疫苗、油佐剂苗和湿苗。油佐剂苗或氢氧化铝灭活疫苗注射后,需2~3周才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并且注射量较大,一般免疫期较短,但受母源抗体的干扰较小。弱毒活疫苗注射后,经7天左右就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注射剂量小,一般免疫期较长,但易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4)免疫接种方法 牛/羊用疫苗一般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接种有些可以口服、滴鼻或气雾免疫,个别菌苗(如气喘病弱毒菌苗)需要做胸腔内注射才能产生免疫力。总之,应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改变。
(5)各种疫苗的配合接种 疫苗是生物制品,有其特异性,只能预防与之相对应的疾病。为了预防多种传染病,需要接种多种疫苗。有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也可把几种疫苗混合接种,但不能盲目混合,要依据其抗原性的强弱、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类型等合理配合。因为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疫苗间有时可产生相互干扰作用,并且各种疫苗的抗原性有较大差异,抗原性强的疫苗可干扰抗原性弱的疫苗,影响其免疫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程序是依据本场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世界上没有统一的、完全一致的免疫程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免疫程序。
2、免疫程序的实施
(1)牛群的免疫程序
1)口蹄疫免疫。在可能流行口蹄疫的地区、国境线地带,每年春秋两季各用同型的口蹄疫弱毒疫菌接种1次,肌内或皮下注射,1~2岁牛1毫升,2岁以上牛2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6个月。此疫苗残余毒力较强,会引起一些幼牛发病。因此,1岁以下的小牛不要接种。
2)狂犬病免疫。对被疯狗咬伤的牛,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颈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50毫升,间隔3~5天,免疫期为6个月。在狂犬病多发地区,也可用来进行定期预防接种。
3)伪狂犬病免疫 疫区内的牛,每年秋季接种牛伪狂犬病氢氧化铝甲醛苗1次,颈部皮下注射,成年牛10毫升,犊牛8毫升。必要时6-7天后加强注射1次。免疫期为1年。
4)牛痘免疫。牛痘多发地区,每年冬季给断奶后的犊牛接种牛痘苗1次,皮内注射0.2~0.3毫升,免疫期为1年。
5)牛瘟免疫。牛瘟疫苗有多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适用于朝鲜牛和牦牛之外其他品种的牛。此苗应按制造和检验规程就地制造使用。以制苗兔血液或淋巴、脾脏组织制备的湿苗(1:100),无论大小牛一律肌内注射2毫升;冻干苗按瓶签规定的方法使用。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在1年以上。
6)炭疽免疫。经常发生炭疽病和受该病威胁地区的牛,每年春季应做炭疽菌苗预防接种1次。炭疽菌苗有3种,使用时从下列菌苗中任选1种:
①无毒炭疽芽孢苗。1岁以上牛皮下注射1毫升,1岁以下牛皮下注射 0.5 毫升。
②2号炭疽芽孢苗。大小牛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
③炭疽芽孢氢氧化铝佐剂苗(或称浓缩芽孢苗)。为上两种芽孢苗的10倍浓缩制品,以1份浓缩苗加9份20%氢氧化铝胶稀释后,按无毒炭疽芽孢苗或2号炭疽芽孢苗的用法、用量使用。以上各苗均在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为6个月。
7)布氏杆菌病免疫。在布氏杆菌病多发地区,每年要定期对检疫为阴性的牛进行预防接种。我国现有3种菌苗:第一种是流产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只用于处女犊牛,即6~8月龄时免疫1次,必要时在妊娠前加强免疫1次,每次颈部皮下注射5毫升(含600亿~800亿活菌),免疫期可达7年。第二种是布氏杆菌羊型5号冻干弱毒菌苗,用于3~8月龄的犊牛,可皮下注射(用菌500亿/头),可气雾吸入(室内气雾时用菌250亿/头,室外气雾时用400亿/头)免疫期为1年。上两种菌苗,公牛、成年母牛和妊娠牛均不宜使用。第三种是布氏杆菌猪型2号冻干弱毒菌苗,公牛、母牛均可用,妊娠牛不宜注射,免引起流产。可供皮下注射、气雾吸入和口服接种,皮下注射和口服时用菌数为500亿/头,室内气雾吸入时用菌数为250亿/头。疫在2年以上。
8)气肿疽免疫。对近3年发生过气肿疽的地区,每年春季接种气疽疽明矾菌苗1次,大小牛一律皮下接种5毫升。小牛长到6个月时,加强免疫1次。接种后 14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为6个月。
9)破伤风免疫。常发生破伤风的地区,应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大牛1毫升、小牛0.5毫升,皮下注射。接种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发生创伤或手术(特别是去势术)有感染危险时,可临时再接种1次。
10)牛巴氏杆菌病免疫。历年发生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在春季和秋季各定期预防接种1次,在长途运输前随时加强免疫1次。我国当前使用的是牛出血性败血病氢氧化铝菌苗,体重在100千克以下的牛用药4 毫升,100 千克以上的牛用药6毫升,均皮下或肌内注射。注射后 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9个月。妊娠后期的牛不宜使用。
11)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免疫。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兔化弱毒苗。接种时,按瓶签标明的原量,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50倍,臀部肌内注射,牧区成年牛用药2 毫升,6~12 月龄小牛用药1毫升。农区黄牛尾端皮下注射,用量减半;或者以生理盐水稀释,于距尾尖2~3厘米处皮下注射,大牛用药1毫升,6~12月龄的牛用药0.5毫升。注射后出现反应者可用914(新胂凡纳明)治疗。接种后21-28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2)羊群的免疫程序 生产中规模化羊场具体综合免疫程序
放牧羊群一般多在春秋两季进行免疫接种。
1)春季。妊娠母羊产前一个月接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预防破伤风。肌内注射羊只的后臀,15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成羊与羔羊接种羊梭菌病三联四防疫苗(或五联苗)、预防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或羔羊痢疾)。按说明书接种,或者成加0.2量,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妊娠母羊产前20~30天,接种羔羊痢疾疫苗,可预防羔羊痢疾,如已注射五联苗可略去这次免疫,若没注射,羔羊1月龄可注射。按说明书方法接种,隔10~14天再免疫1次,10~14天产生抗体,羔羊可获得母源抗体。
每年2~3月接种羊痘鸡胚化弱毒苗,可预防羊痘。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0.5毫升,6~10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每年3~4月接种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可预防羊口疮病。大小羊只一律口腔黏膜内注射0.2毫升,免疫期为1年。
每年3~4月,对未免疫的羔羊、成年羊接种小反刍兽疫弱毒苗,免疫期3年。
每年3~4月接种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可预防羊链球菌病。按说明书方法接种,免疫期为6个月。
每年5~6月(配种前2~3周)接种羊口蹄疫0型灭活疫苗,可预防羊口蹄疫。按说明书方法接种,免疫期为6个月。
2)秋季。免疫时间以配种时间而定,接种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疫苗,可预防羊衣原体性流产。羊妊娠前或妊娠后一个月内,每只皮下注射3毫升,免疫期为1年。
每年9月下旬接种羊四联苗(或五联苗,若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上注明免疫期为1年,此次可略)可预防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或羔羊痢疾)。按说明书方法接种,或者成年羊加0.2倍量,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每年9月接种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预防羊口疮病。大小羊一律口腔黏膜内注射0.2 毫升,免疫期为1年。
每年9月接种羊链菌疫苗,可预防羊链球菌病。按说明书方法接种,免疫期为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