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釜沉舟”与“洹上之盟”到底在哪儿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14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破釜沉舟”和“洹上之盟”都是秦朝末年发生在安阳大地的事件。在这个故事里出了四个成语典故。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国大将章邯率大军攻打赵王歇所逃之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国告急,向诸侯国求救。楚王就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救赵。大军走到安阳(今内黄县楚旺镇一带),宋义命部队安营扎寨,想坐山观虎斗,一连十来天稳坐钓鱼台,丝毫没有前进的意思。项羽几次催促,宋义想得渔翁之利,仍按兵不动。这下急坏了性格暴躁的副将项羽,项羽一时性急进帐杀了宋义。(楚旺西街原有宋义墓)项羽自立为楚王。项羽提着宋义的头整饬(chi)军纪,号令三军继续北上。

到了繁阳以北的漳河,他派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带两万人马过河救巨鹿,在这里遇上了秦国军队。两军一交战,楚军稍赢。于是就截断章邯所修的通道,使王离部队的粮食得不到供应。陈余又请求增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焼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资治通鉴语)。把剩余的军队全部渡过漳河。楚军的处境是前有秦军,后是漳河,将士置于死地,此时的楚军只有死拼,没有退路。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来历。

文章图片2

秦军原打算先佯装败却,然后再以逸待劳迎头痛击楚军。谁知楚军一到巨鹿,就包围了王离的军队,与秦军交了九次锋,杀声震天,个个奋勇杀敌,秦军乱了阵脚,军队损失了一半。这时各诸侯国的军队才敢进攻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

当时诸侯国被楚军的虎威镇住了,救援巨鹿的诸侯军有十多个营盘,躲在营垒里,不敢与秦军交战,都作壁上观。当见到楚军无不以一当十,拼死杀敌,他们都惊呆了。

破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们进辕门的时候,个个跪着前行,谁都不敢仰头看项羽一眼,从此项羽成了诸侯们的首领。

《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描写的: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呼声动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成语'作壁上观’和'以一当十’就是这样来的。

文章图片3

项羽要乘胜追击秦军,被范增制止了说:“秦二世昏庸,赵高专制擅权,他们是不会轻绕败将章邯的。再说,章邯还有一二十万人马呢,我们未必能全部吃掉他们。不如等他们内部起了内讧,再去攻打秦军。”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停止了进军。

果然,章邯回到秦国,在赵高的怂恿下,秦二世要惩办章邯。这可气坏了章邯手下的将军们。有个将军叫司马欣,就劝说章邯:“我们在前方拼死血战,还要受罚。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不如向楚军求和。”于是章邯就派人与楚军交涉投降事宜。项羽和章邯在“洹水南,殷墟上”缔结了“洹上之盟。”章邯投降了项羽。

现在安阳市西北濒临洹河与殷墟的洹园内有结盟亭。可去凭吊。

文章图片4

洹园结盟亭

项羽听从范增的意见,不计前嫌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项羽扩大了队伍,浩浩荡荡向西进军。

项羽战败秦军后,又来到繁阳(今楚旺)。帮助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使人民安居乐业。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项羽的功绩,就在离破釜沉舟不远的繁水之阳的繁阳街中心,立了项羽雕像,建立了项羽庙。并把繁阳改名为楚王。项羽庙原在北门外卫水岸边,明朝天启年间,重修楚王庙时,把它移到楚王南街,目前庙碑仍在。宋义墓在楚旺西街。

楚王镇地处内黄县、安阳县、河北魏县三县交界的地方,是内黄县最大的集镇,濒临卫河,自古是水旱码头。

卫河就是隋唐大运河,由隋炀帝大业四年所赐名,故叫御河,明清以后因御河从古卫地而来,又叫卫河。卫河水运十分繁忙,清朝在这里设有漕运官,专管水运。楚旺民间流传民谣说:金彭城,银水冶,赶不上楚旺一斜街。

文章图片5

繁忙的卫河水运

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经过楚王镇,看到这里车船攘来熙往,商贸兴隆,田园一派繁忙景象,就把楚王镇改为楚旺镇了。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