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才是精华,为啥没人愿意讲?

 趣历史 2022-06-14 发布于辽宁

苏轼虽然是一介布衣,但他才华横溢,他的诗集总是富有感染力,让人难以忘怀。苏轼虽然多次遭遇贬职,但他对待生活和百姓依然能够做到与民同乐,这就是苏轼,一个乐观豁达,不怕艰辛的文人墨客,是我们永远爱戴的才子。在他的一生当中有很多的知识被后世所流传,尤其是在诗歌方面上尤为著名。

春宵一刻值千金是苏轼所写的诗句,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诗词,我们这些晚辈每当提起这句诗都会议论纷纷,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句诗的下一句才是诗歌当中的精髓,那么如果是这样,可我们为什么没人去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苏轼——拥有平淡而不平庸的一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公元1037年出生于眉山。从小的苏轼就受到了父亲苏洵的文化熏陶,开始刻苦读书,一直到苏轼成年后,父亲让苏轼报名科举考试,在科举考试结束后凭借着自己的才能赢得了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这时候的苏轼本应该凭借此事让自己的名声大噪,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家里传来了母亲病故的消息,苏轼不得不回乡奔丧。


三年后又应中科考考取了名次,在考试结束后,各界人士看见苏轼所写的试卷都纷纷叫好,也被当时的考官称为“百年一遇的奇才”,苏轼也因这份成绩担任判官,但不幸的是家中再次传来噩耗,苏轼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苏轼只能暂时离开朝廷回到家乡,为父亲苏洵守孝三年,守孝结束后苏轼回到了朝廷,此时的朝廷也被王安石的变法制度搞得沸沸扬扬,在苏轼回到京城时就发现自己生边的朋友,还有欧阳修都因为不同意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赶出京城,苏轼也明白了,此时的朝中一定是危机四伏的。

在王安石变法不断要落实后,苏轼就发现了弊端,发现变法根本没有考虑到底层的平民百姓,于是苏轼上书,直言纳谏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不行之处,王安石听见苏轼的上书后大发雷霆,朝会结束后,王安石派人在皇帝面前说苏轼的不好,皇帝气的直接下诏书把苏轼赶出京城,到杭州任命。不久后有到徐州任命郡守,当时在黄河附近的梁山泊多次遭遇大水,使百姓们苦不堪言,于是苏轼带领百姓修堤坝,建黄楼阻止了水流。


后来四十四岁的苏轼又被调到湖州任命,上任一年后为朝廷上书《湖州谢表》,苏轼也因为自己的文人身份总是把自己所写的书籍代入些感情色彩,说自己愚钝不能像以前那么能干了,但是也就是因为苏轼的这句话让朝廷当时的新党派夸张形容苏轼这时要盲目自大,藐视朝廷,就这样苏轼被捕,那些新党也想借机处死苏轼,但是还好当时的皇帝下令不追杀这些官员,才免遭磨难。

公元1084年苏轼任命到汝州为官,但是路途遥远,加上自己的贫困潦倒,使得自己的小儿子不幸夭折。自己年迈加上丧子之痛让苏轼无力前往汝州,于是上书想让自己留在当时的常州,也得到了应允。在公元1085年新皇帝上任,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就这样王安石的新党派被镇压,不久后苏轼被宣召回京,回京后看见了党派之中的暗斗,发自内心地评价王安石党派更像一丘之貉,说他们和狐狸没什么区别!

同时也指出了当时朝廷当中的腐败现象,两面得罪的苏轼再次遭遇贬官,后来又遭遇多次贬官,常年奔波在外,最后年过六旬的苏轼来到了海南荒岛上。后来宋徽宗大赦天下,让苏轼得以北归,但由于自己的年迈最终在北归路上的常州去世,一年后被自己的儿子找到,听从父亲生前安葬的建议,将苏轼入土为安。

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含义

这句诗出自于苏轼的《春宵》当中,这是苏轼留恋当时春天的短暂而写下的诗歌,其本意是指春天夜晚的美好且短暂,但却是珍贵的,在这种心情下苏轼写下了这篇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便把此诗加入了人物色彩,人们都把这句诗曲解了,将这句诗理解到男女的新欢之夜,把原本留恋春夜改成了婚姻情感当中,更被我们现在有些人曲解为男女新婚之夜的恩爱为春宵,在这种含义下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也被当今很多人曲解成苏轼最下流的一句诗。

这句诗也更多用在现在新婚的那一天,来警示人们珍惜婚姻这一天,是短暂的并且快乐的一天。现如今也有很多的古代诗集被人曲解其真正含义,其实研究这些古代诗集本身的意义是好的,但过于研究使其曲解就未免显得有些过分了,古人的诗集能够有所流传,也就意味着这些诗集一定会有他有意思的一面,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古代诗集。

其实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才是精华,可为什么没人讲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几句诗词是苏轼《春宵》的全部,其实其含义也很容易我们理解,开篇就以春色美景入手,说明了春夜的短暂宝贵,含义就是告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的宝贵。后两句更多的是讽刺了当时权贵们每日享乐,醉生梦死的场景,这本应该是宁静的夜晚,但却被这些权贵们打破了宁静,表达了苏轼对当时官场的批判。

诗句当中第一句过于美好,人们都享受这种美好的情景,下句花有清香月有阴就显得有些凄凉,所以人们并不希望这些不美好的事情所发生,第二句虽然是诗歌的主旨,但人们更倾向于世间的美好,所以第二句人们就不愿意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