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御书钱

 光影剑客 2022-06-14 发布于陕西

御书钱,就是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皇帝亲书写钱文的钱币,称之为御书钱。宋代钱币有个独特现象,皇帝喜欢写钱文。开创这一先河的是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以后宋朝多位皇帝都亲手书写过钱文,而宋徽宗赵佶以其特有的瘦金体钱文更是代表了宋代货币文化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钱币史上有三座铸钱工艺的高峰,一是王莽时期,二是宋徽宗时期,三是金章宗时期。尤其是北宋徽宗赵佶的钱币艺术达到了最高点。宋代由于封建经济、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增大,加之当朝皇帝和书法大师的亲笔提写钱文,金属货币不但铸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铸造工艺的精湛、钱文的精美以及版式之多也是绝后的。两宋皇帝对于书法的喜爱,并非仅是附庸风雅、玩弄笔墨,而是到了入迷的境界。他们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也导致了御书钱的出现。

人们常说,书法在运用上有三难:篆刻难,书匾难,制钱文难。此三难中方印、书匾还比较容易,而在圆钱上铸字则要难得多了。因此御书钱首先要求帝王的书法需要相当高的造诣。

文字是远古圣人所造,有至高无上的崇高境界,钱币则是“先王所造”,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二者的高度统一,就形成了封建王权和文化的象征。帝王写钱文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历史上善书的皇帝并不罕见,如晋元帝的“凤尾诺”、齐武帝的“花草书”均久负盛名,但是他们都没有写过钱文。唐高祖李渊是位大书法家。他学王羲之后代王褒的书法,得其妙,但没有亲书钱文。

御书钱是宋代独特的文化现象。两宋国祚三百余年,历经十八位帝王,使用年号五十七种,铸币五十余种,其中年号钱四十五种。

一、北宋御书钱

1、宋太宗御书钱--“淳化元宝”,真、行、草三种书体

    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始铸,铸工精湛

  中国皇帝最早书写钱文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为赵炅。赵炅“性好学,敬业,多艺能”,对书法有偏爱,曾使人整理刻《淳化阁帖》。他经常书写纨扇赐予众将,还曾为宰相赵普写过神道碑。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说赵炅的字是“真造八法,草入三眜,行书无对,飞白入神。”可见其书法造诣之深。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他亲自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淳化元宝”钱文,铸行新币,开了铸造“御书钱”的先河。一个年号钱有三种书体,这在中国货币史上是空前的,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御书钱”。淳化元宝制作工整。钱文旋读,光背无文,钱币直径约2.4厘米。当年在四川也曾铸有当十大铁钱。另外有一种缩水淳化,“淳”字的三点水紧缩。铁钱和缩水淳化均不多见,此外曾在山西五台山出土过淳化金币供养钱,淳化小平钱传世较多,不甚稀罕。

2、宋太宗御书钱--“至道元宝”,真、行、草三种书体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始铸,制作精美,三体御书钱。尤其以行、草二体钱文更为出众。当时铸造量很大,流传至今极多。另有合背钱及铁钱,相对稀少。

    太宗钱文,楷书写得浑厚端庄、笔力含蓄;行书线条清晰、劲挺奔放;草书则神采飞扬、奔放流畅,为后世所称道。淳化元宝铸成后,赵炅将钱币赏赐给近臣,当时就有文学家称颂钱文是“尽返鹊回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北宋初期文学家王禹偁对御书钱极为推崇,被贬官之后,还念念不忘御书钱,曾写过一首咏钱诗。“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

3、宋真宗御书钱--咸平、景德、祥符、天禧、乾兴

     宋太宗之后,宋真宗继承帝位,前后经历五种年号,分别为咸平、景德、祥符、天禧、乾兴。除乾兴未铸币外,其余四种年号皆有宋真宗御书钱。宋真宗好文学,善书法,千古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即出自他的《励学篇》 。然而宋真宗似只善楷书,笔法偶带行意,师法虞世南,虽灵巧但拘谨,显得胆怯小气,书法作品章法松散,无不透露出宋真宗文质、懦弱、懒散的本性。从传世的宋真宗书法作品与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除大字版)、天禧通宝这些钱币的文字看,也均符合宋太宗的书法面貌,当属宋真宗御书钱无疑。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的“祥符元宝”,是有名的吉祥钱,字小缘宽楷书旋读,相传是真宗亲书。

此后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似乎都没有文献记载他们铸造过御书钱,我们只能猜测其中可能依然存在着一些御书钱,如果有御书钱也依然会保留着御赐近臣的传统。或许那些没有文献记载是何人所书钱文的宋钱依然是御书钱,或许御书钱中一些特别精致但不具有母钱特征者正是帝王用来赏赐大臣的,相信皇帝御赐的钱币肯定是经过刻意挑选的。

自宋仁宗起,到宋哲宗止,是北宋将“对子钱”发扬光大的时期。期间同一帝王不同年号的钱文风格多变,即便是相同年号的钱文也有多种风格,有些品种据文献记载为当时的文人书法家所写。为此不得不推测,虽然宋仁宗也精于书法,但他可能并没有铸造过御书钱,而且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4、北宋末期宋徽宗御书钱--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

     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铸工精美,堪称币纹楷书之巅峰

  

     北宋末期宋徽宗也是书画界的知名人物。宋徽宗创作的“瘦金体”更是受到了列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金章宗完颜璟还特别推崇“瘦金体”,其临摹的作品足以乱真。宋徽宗的瘦金体再次以御书钱的形式写在了钱币上,风格鲜明,一直影响到清代。为了凸显自己的书法美感,宋徽宗还特地强调了御书钱的铸造问题,如《宋史·食货志》载:“崇宁四年设立“钱纲验样法”,提及赤仄乌背能使钱文字画分明。

5、宋徽宗御书钱--大观通宝

     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始铸,形制精美。大观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规则的钱币。

  

二、南宋御书钱

1、宋高宗御书钱--建炎通宝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宋朝第十位皇帝。后宋室迁至扬州,再徙临安建都,史称“南宋”,赵构为南宋开国皇帝,庙号高宗。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将御书钱再次推向一个高潮的影响下,南宋王朝早期依然在铸造御书钱,有些也有明确文献记载。

宋高宗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至于宋高宗建炎通宝是否为御书钱,除了没有文献记载外,从留存的建炎钱币看,钱文也比较丰富,而且继承着真、篆成对的对钱制度,钱文风格上有些品种则保留着浓郁的宋徽宗瘦金体风貌。从钱币实物集合宋高宗的书法作品分析,加上建炎年间并不稳定的政治局面,似乎可以认为建炎钱并非宋高宗御书钱。

2、宋高宗御书钱--绍兴通宝

据《咸淳临安志》卷五·户部载:“绍兴丁丑七月七日,以职事赐对僣,陈货泉之利,贸易流通民赖而用。近年鼓铸稍阙,乞将饶贛韶三州钱监院各选官偹料措置铸发。而睿知髙明,爱民尤笃,先尝制造钱様髙出于臣子意向之表。臣奏事既退,伏宸翰宣示绍兴通宝两等,其文本于洛画,形质浑厚,追崇宁之规模,字势雄劲,迈锺王之笔迹。好周郭,偹极精微,臣百拜肃观,光开心目,《经》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又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仰惟陛下励精庶政以求民瘼,躬俭节用示天下先,而乃坯治钱宝,使贸迁交易以济民用,所以扩寔惠者广矣大矣。昔汉议钱政改革不常,而卒莫得其要领。唐开元通宝其字欧阳询书,犹为当时所称。岂如圣神规画尽善,亲以翰墨作新斯制,广布寰宇,动流亿年,俾生民宝之,永以为重。”

  从这段文字的记载可见绍兴通宝铸于绍兴丁丑年七月七日,即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为宋高宗御书钱。通过比较绍兴元宝与绍兴通宝的钱文,也能看出绍兴通宝钱文书法韵味更为灵动,似乎还在刻意模仿瘦金体的一些特征,但整体来说与宋高宗的书法作品上的笔迹确实雷同,钱文上具有瘦金体的一些笔意,应是刻意所为,可见南宋初期御书钱的出现也是为了传承祖宗风貌,继承文治。

此后南宋帝王虽也多有书法作品传世,但对于御书钱的记载却没有什么资料可查了。有幸的是,我们仍然有很多机会能够接触到南宋钱币,从钱文上看,庆元时期宋钱对钱文书法的关注度已明显降低,庆元年间虽然有着书法娟秀的庆元通宝折三钱,但广为流通的小平与折二钱钱文已变得匠气,篆书钱文也被舍弃了。庆元通宝小平钱与折二钱的钱文风格一直影响着此后的南宋小平钱与折二钱。

临安府钱牌残件

但此后的南宋大钱钱文依然注重书法艺术,大钱和小平、折二钱的钱文明显不同,非书法名家不可为。如嘉泰通宝折三大钱、开禧通宝背利大钱、嘉定元宝折十大钱、大宋通宝当拾大钱、端平通宝折五大钱、端平重宝大钱、嘉熙重宝折五大钱、淳祐通宝光背系列与当百大钱等。这些钱币是否为御书钱,虽无文献记载,也不能否定它们不是御书钱,更不能忽略这些大钱的存在、否定南宋钱币在书法艺术上的成绩。另外,南宋晚期出现的虚值货币临安府钱牌上的文字也非常精彩。笔者以为,在这些大钱上使用名家书法除了能提升货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发行权威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防伪功能。

在宋文化的影响下,与其共存的辽、金、西夏、元的钱文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清代晚期与邻国货币上。可见,从宋太宗握笔题写御书钱的那一刻起,宋钱书法文化就注定要在文化传承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