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云集话《痴心》——长篇小说《痴心》研讨会纪实(上)

 河南文学杂志 2022-06-14 发布于河南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长篇小说《痴心》研讨会纪实


由鲁山县作家路程、朱六轩共同创作的描写民族工业发展的长篇小说《痴心》,日前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痴心》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全景式再现了中原一家地方企业历经三十年艰苦奋斗,由小到大,最终成为一家业内知名的大型炉用炭砖生产基地的艰难曲折创业故事。在书中,作者塑造了季健中等一批站在改革前沿的先锋人物形象。

2022年6月11日,由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小说研究会、河南大学出版社主办,平顶山市作家协会、河南弘润华夏文学艺术中心承办的“长篇小说《痴心》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研讨会由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长墨白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与会人员:来自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评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文学学会、河南省小说研究会、河南省红楼梦研究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大学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莽原》《南腔北调》《中州大学学报》《郑州师范教育》《大观》《快乐阅读》《河南文学》《河南工人日报》,郑州市作家协会、平顶山市作家协会的作家、评论家以及来自平顶山政协、市委宣传部以及鲁山县的各界人士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纪要如下:

墨白(主持人

(河南省作家协会顾问、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长、著名作家):

“长篇小说《痴心》研讨会”最初定在3月的下旬,由于疫情,一直推迟到现在。长篇小说《痴心》以“河南群星炭材集团”发展史为背景,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创业史”,本书作者之一李健伟(路程)是亲历者,小说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地方企业所经历的曲折复杂的创业路程;丰富的社会经验、人生的艰苦奋斗与情感经历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底色。“鲁阳国营炭材厂”的发展史,是一个关于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学话题,自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的“关于人的存在”的文学话题。以《痴心》为切入点来探讨民族工业的发展,探讨现实主义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再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这也是我们决定召开这个研讨会的初衷。

首先,请田中禾先生致辞。


田中禾

(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小说研究会顾问、著名作家):

非常荣幸,但是由于疫情把我们这个会推迟了几个月,这几个月让我们对这个会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有了更多的酝酿和思考。本来我们觉得是一场很平常的会,但是现在看起来,在疫情当中显得特别的珍贵,是一次人生的机缘。想想看,当世界都在动荡不安,经受疫情和战争纷扰的时候,我们文友还能在这里相聚,享受友情,谈论文学。对我们个人来讲,这是很奢侈的精神享受。对于文学界来讲,是一次难得的记忆,将来可能会通过这个会留下来点东西。所以,我首先讲几点祝贺:

一是祝贺河南省小说研究会成立;二是祝贺李健伟先生的《痴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祝贺这个会在疫情当中克服困难,终于能顺利召开。而且这三个祝贺背后透视着这个会的特殊之处,这个会怎么特殊?是因为它是一个民间团体组织的带有民间性质的聚会。正因为体现了民间性质,虽然我很不自在坐在这儿,但是我发现我们打破了官场的座次,让现职官员坐前面等等这些陈规陋习没有了。也就是说,由于我们会议的民间性质,朋友们相聚心情肯定会更轻松,发言可能会更多一点真诚和自由,少一点套话和废话。这是这个会议特殊的地方,也是值得期待的地方。我们相聚一次不容易,大家讲点真话,总比说一堆废话要好。

《痴心》这部长篇小说72万字,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写作者,一本书问世,本身具有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是,作者因有了这本书,就多了一个精神世界,他不仅仅是一个开拓者,是一个奋斗者,而且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有了一个精神世界,就有了精神的寄托。一个人有一本书和没有一本书,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写一本书很不容易,等于寄托了自己,给自己构建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对个人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意义,这本书记录了一个人的奋斗史,以平凡的语言讲述了平民的奋斗历史,为我们国家民族改革开放的历程留下了一个鲜活的标准。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个体标本,记录了历史。

以文学的眼光来看,今天我们在这儿聚会,都是文学爱好者,我们必定要谈文学,那就要超出这本书来谈文学。那么这本书带来哪个文学的话题呢?我认为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就是关于真实的个人经历与艺术虚构之间的矛盾和平衡关系。还有一个关系,社会关怀和人性关怀之间的矛盾,比如说现在这个书,很明显,它纪实性很强,因此它是以社会关怀来讲述事件为主的书。反过来讲,如果我们站在人性的立场写个人的情感历程,更多地发掘人性和内心精神世界,可能这个书就是另外一种面貌。当然,当一本书已经推向社会的时候,我们这样的意见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它对文学的话题是有意义的。希望大家有什么说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大家想要说的话能够在这儿轻松愉快的说出来,让我们这个会议圆满成功,所谓的成功就是大家很愉快,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谢谢。

墨白(主持人):

以民间的立场构建了一个个人体系的精神史,精辟的论述,谢谢田先生,下面有请左玉昆部长致辞。


左玉昆(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

今天代表平顶山发言的应该是我们政协的杨英峰主席,既然大会这样安排了,我受杨主席委托,算是一个致辞吧。

五黄六月,烁玉流金,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刚才墨白老师介绍,都是专家、名家,今天可谓是群贤毕至。我们共同参加李健伟和朱六轩同志的长篇纪实小说《痴心》研讨会,我代表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向研讨会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对百忙之中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大家知道,平顶山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有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因素和丰富多元的民风民俗,从鲁山县仓颉造字开启人类文明,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游叶留下的“近者悦,远者来”的千秋佳话;从唐代诗人李白在叶县写下著名的《将进酒》,再到汝州籍的唐代诗人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不朽诗句;从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苏轼埋葬在郏县,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到李绿园创作完成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教育类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丰富了平顶山的文化内涵。

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文学艺术中,长篇小说又被誉为文学的重器,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李健伟同志和朱六轩同志长篇小说的问世,是平顶山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对于挖掘、宣传平顶山的历史文化必将起到积极作用。李健伟同志原在平顶山鲁山县鲁阳的炭素厂历任厂长、总经理和董事长,为企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正是带着对企业和职工的爱,才促使他在退休后利用四年多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这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来之前我大概翻了一下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情节很曲折,故事感人,全景式展现了地方中小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奋斗史和创业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今天参加研讨会的都是全省乃至全国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有着卓越的建树,希望各位专家对长篇小说《痴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脉问诊,传经送宝,有利于作者在今后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同时也助推平顶山文学创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各位嘉宾、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墨白(主持人)

《痴心》是厚重的平顶山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谢谢左部长。下面请袁凯声先生致辞。


袁凯声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评论家)

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出席这次研讨会,对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我表示祝贺,这也是河南省小说研究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就某一部作品召开的专题研讨会,所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两位作者我都不熟悉,也是被邀参加这个研讨会之后才对作品做了浏览和阅读。我的感觉,在相对文学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还有一些致力于文学、致力于精神世界创造的人在辛勤地耕耘,并对社会奉献力作,让人敬佩。对两位作者,表示祝贺。

《痴心》是有相当分量的一部作品,它是一部充满着正能量的鸿篇巨制,也是充满着励志精神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作为基础,描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一面。我们知道,河南是一个文学大省,产生了很多卓有影响的作家,包括在座的田中禾先生。河南作家的创作,可以说涉及中原大地的方方面面,即描绘了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人,也描绘了作者的生活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而这部作品从独特的视角对题材有一个新的拓展,是一部以企业家作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今天来了很多对河南文学、当代文学做过深入研究的专家,所以更多的话留给他们说。我这里只想说一下英雄叙事的问题。中西文化的文学遗产中,一直存在英雄叙事,从最早的古希腊神话到中国的神话,英雄叙事俯首皆是,而英雄叙事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变化,一直绵延不绝。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英雄叙事不仅被强化了,而且逐步形成了特定的方式、模式和叙述方式。当然,它因为有一些特殊时期意识形态化的原因,它被推向极致之后就出现了所谓的创作原则,我认为它就是英雄叙事的产物。

这部作品,我觉得也是一部英雄叙事。当然它的英雄叙事是充满时代感和现实感的一个企业家和他所生存的这片土地,以及和他一起共同成长的一批人的精神和事业的追求。这部作品,可能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为我们贡献了一批独特的文学人物形象。

巴赫金有成长小说之说,里面有人和世界一起成长。英雄叙事往往有一个特点,也是人和环境一块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痴心》又记录了变革的时代、风云变化的时代、不断向前推进的时代所走的艰辛、所经历的坎坷和获得的成功。

墨白(主持人):

袁先生是有成就的学者,同时桃李满天下。今天在座的孙先科主席,就是袁先生的学生,还有今天请假的李伟昉先生;李伟昉先生曾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在座的孙先科主席是他的前任;因为李伟昉没来,我就多介绍一点:李伟昉是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我们小说研究会的顾问。因为疫情的原因,河南大学的几位教授今天没有到会,刘涛教授、付国锋博士;因没有到会,李伟昉先生特意为《痴心》研讨会送了花篮。主席台上这两个花篮,左边是河南大学文学院赠送的,右边是《河南大学学报》赠送的,祝贺会议的举办;虽然没有到会,付国锋博士已经提供了关于《痴心》一书的论文:《叙述他异性——读<痴心>》。到底是百年河大,有着优秀的人文传统。其实,孙先科主席也是桃李满天下,我算来算去也算不清他这些年来到底带了多少博士生和研究生,谢谢他们,也谢谢袁先生。

下面,请邢春瑜主席致辞。


邢春瑜(鲁山县政协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十分感谢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小说研究会、河南大学出版社能够举办《痴心》研讨会,并邀请了这么多的大家与会,作为鲁山人,感到很激动。

鲁山地处中原腹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片热土上先后诞生了墨子、袁杰等文学大家。长篇小说《痴心》的出版,既填补了鲁山县在工业领域创作的空白,同时也为文化厚重的鲁山县又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刚才几位老师说了,《痴心》这部长篇小说之所以一发表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最主要的是这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很接地气。

第一,作者之一的李健伟先生本身就是几十年来痴心于企业的发展、痴心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著名企业家,经历了企业发展的兴衰、风雨,为鲁山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健伟先生曾经被评为鲁山县十大公仆,被任命为鲁山县县长助理,可以说他也是鲁山县优秀的企业家。

第二,这部小说以鲁山县地方联营炭素厂为生活背景,作为鲁山人,我读了以后,对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感到很亲切。鲁阳炭素厂也是鲁山县在八九十年代一个比较大型的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我们鲁山县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信长篇小说《痴心》的问世,一方面会为我们鲁山县文艺创作队伍树立新的标杆,激励鲁山县文学创作事业进一步发展,鲁山,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同时,这部小说也为我们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李先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很用心的去思考,对鲁山发展历史的脉络,包括鲁山作为贫困县的根源,包括鲁山县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因此对鲁山的发展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李健伟先生和朱六轩先生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再接再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最后,诚邀与会的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抽时间多回鲁山指导我们工作。河南是老家,鲁山也是赵姓、刘姓、冯姓、马姓、张姓、孙姓的发源地,希望在座的老师和专家们多到鲁山指导工作。最后,预祝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墨白(主持人):

谢谢邢主席。前面算是我们研讨会的开幕式,下面进入研讨环节。原计划是由冯杰院长来主持第二段的研讨会。可他说他要发言,那我只好接着为大家服务。首先,请邵培松副总编辑介绍《痴心》一书出版的情况,大家欢迎。

邵培松(河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作为研讨会主办方之一,首先感谢大家的莅临指导,感谢对河南大学出版社工作的关注支持。坦率说,我们出版社较少出版小说,之所以选择《痴心》,就是看中了她的独特价值,因为长篇小说《痴心》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的、也是少见的工业题材小说。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多是农村题材或历史题材小说,将笔墨对准乡镇企业,反映创业工人群体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凤毛麟角,尤其像《痴心》这么厚重的长篇更是难得一遇。

打动自己的,往往也是打动别人的。自从《痴心》上市以来,无论是广大读者或评论家,还有媒体,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关注。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同志还专门安排机关同志联系出版社,翻阅并高度评价了《痴心》的出版与创作。

常言说,要想写得精彩,首先得活得精彩。从长篇小说《痴心》两位作者身上也印证了这一点。本书作者之一李建伟先生是豫南地区知名企业家,一生投身实业报国的崇高理想,把一个困难重重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办成了一家走向国际、在业内卓有影响的明星企业,这不仅仅是实力,更是艺术。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总不但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位多有著述的资深作家,是鲁山县的作协名誉主席。丰富的生活阅历+精彩的书写,成就了这么一部沉甸甸的大书。

本书另一位作者朱六轩老师,是我特别钦佩尊敬的一位文苑前辈,也是多次合作的老朋友。朱老师精神矍铄,笔耕不辍,多有锦绣文章,尤为擅长撰写大部头。其作品结构精巧,情节跌宕,语言气势磅礴,我一直在向朱老师学习,只是邯郸学步,才识短浅,不得其万一。

语长纸短,言犹不及。期待再有机会,聆听各位领导、老师的教诲指导!同时也借此机会,真诚邀请大家多到河大社,读好书、出好书,期待有更多机会,为大家提供出版服务,谢谢!

墨白(主持人):

谢谢培松,没有你的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个研讨会。下面,请冯杰先生发言。


冯杰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小说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作家):

昨天墨老让我主持,我说主持还能发言不?他说主持就不能发言了,我说那我不主持,我发言。看了《痴心》以后,我有两点感悟:

首先,作家创作和题材方面有着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特别是像《痴心》这样的工业题材。我生长在豫北农村,那时候接触工业题材的小说,我印象最深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长篇有张洁《沉重的翅膀》,我甚至还看草明写鞍钢的东西。河南文学一直是农村题材的创作场地,包括在京的豫籍作家,像周大新、阎连科他们。刘庆邦尽管是煤炭题材挖掘者,但是他的概念还是乡村的。河南作家,从李准到李佩甫,包括田中禾先生的《五月》,那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小说,还有后面写的《匪首》和《十七岁》,都是农村大背景。张宇的《疼痛与抚摸》与《活鬼》,孙方友《陈州笔记》,无不打上了农村的烙印。墨白是以先锋的面目出现的,但他写的颍河镇就是农村。姚雪垠最好的长篇不是《李自成》,是以农村为背景的《长夜》。我印象里,南丁先生写过工业题材,像短篇小说《检验工叶英》。我本人写诗,多以农村为题材,所以,工业题材对于河南的诗人也是个弱项,像苏金伞先生,都是写农村。总之,农村题材是中原作家压箱底的老酒。今天李健伟、朱六轩两位小说家的长篇小说《痴心》让我改变了这个看法。

提起工业题材,好像只能有钢板、瓷砖,一般作家谈论深入生活,写工业题材大部分都是浮光掠影,参与者有工业经验,但是没有文学技巧,这两项,《痴心》的作者都有了。《痴心》上下两卷70多万字,就像一个文字的工厂。我对两位作者非常敬佩,因为两位作者不是专业作家,这么大的工业题材,可以说填补了河南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的空白。小说里有许多鲁山方言,没有华丽辞藻,没有流行的穿越,人物真实,情节丰富,把专业的工业题材写得很生动,出场的有工人、车间主任、厂长、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工程师,冶金界的专业人士,甚至行政上是县委书记等等,好干部、腐败干部都有,是一个小社会和小世界。《痴心》有时代背景的烟云画面,有民族工业奋斗者的浮雕,是三十年创业奋斗的工业创业史,而且还是河南炭材厂的创业简史。

文学源于生活,需要生活的宽度、广度,还得沉思。我很敬佩两位,我在农村信贷部门工作二十七年,但是至今我还没有写出信贷的作品。正是基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我们文学院每年都有一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培训班,曾经邀请过田老给我们做讲座。我的体会是,没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没有对世界观的感悟,甚至文学痴心、奋斗痴心,写不出来《痴心》。《痴心》是对河南文坛的丰富,就像鲁山花瓷一样,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大家只知道钧瓷、汝瓷,很少知道鲁山的花瓷,《痴心》就是文学的花瓷。这是第一个感悟。

第二,它除了文学价值,还有时代价值。刚才田老说社会标本的价值,我觉得也更有意义,它是用文学的形式写了河南炼钢及耐火材料的发展史,有着社会的参考价值,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重建重生,就是河南工业简史生动的标本。从研究社会学角度,这一点甚至大于文学。我不太专业,有待于专业人士更进一步探讨。

第三,提点建议。《痴心》可进行一下瘦身术,精简一下,70万字,就现代生活的阅读经验,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可以说如果没有对文学的赤诚,很难坚持下去。像《白鹿原》,我记得是40多万字,《羊的门》也就是30多万字。包括田先生的小说,也就是20万字左右,没有超过40万字的。不妨以后瘦身一下,缩减到三四十万字,利于大家传诵。再一个是扩充术,形式上不妨做一个延伸。你这个非常丰厚,但是做的还不彻底。一根黄瓜你光生吃,有点可惜,还得拍黄瓜、调黄瓜,醋熘黄瓜,酱油蘸黄瓜。其他领域上如果机会成熟了,不妨再延伸一下,影视方面,有乐于投资的,可以做电视剧,甚至电影,甚至可以做河南的戏曲,不能一提就是做《焦裕禄》《红旗渠》这种题材,为河南戏曲注入新的东西。

我就谈这些,属于一个牙科医生谈论韭菜盒子如何炸法。

墨白(主持人):

谢谢冯杰。我曾经看过时任浙江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接受央视记者的一个谈话,记者说民企的500条胳膊扭不过国企的两条大腿,这两条大腿就是中石化、中石油。郑宇民举了个很有意识的例子,他说天下所有的女人胡子加起来没有一个男人的胡子长,他的意思是国企和民企没有可比性,央企是垄断,民企没有这种功能,特质不同。他说国企是酒,民企是水,这话很精典。我认为这是《痴心》背后的一个重大的话题。一百多年前西方出了两个马克思,一个是卡尔·马克思,他的《资本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另一个马克思·韦伯写了一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论证资本主义为何成功。他们的论断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一百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仍然存在,民企是水,是社会功能的体现,民营企业的灵魂就是市场经济,而国企是垄断,它的功能体现了国家意志,是计划经济。或许,这就是我们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企与民企的共存,我觉得是《痴心》无法回避社会背景。

下面,请卫绍生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卫绍生

(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省小说研究会顾问、研究员、评论家):

书在春节前就拿到了,因为手头杂事比较多,断断续续读下来。读下来之后有好多感受,与刚才各位先生讲的有很多一致的地方。

首先,对这本书的题材比较感兴趣,工业题材,刚才墨白先生说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也是工业题材,再下面是民营企业股份制等,但总体是工业题材的一本小说。在河南作家创作中,刚才冯杰先生讲了,我们主要是特点非常明显,河南黄土地,河南的作家主要创作是以农村、农民和农村生活为主,以三农为主。工业题材相对少,短篇有一些,长篇比较少。但是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靠农业只能满足温饱,要发展必须有工业。河南这些年发展很快,但是有时候一公布,比如说工资收入,前几天刚看了一个资料,我们还是比较靠后的,还是我们的工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工业发展滞后原因很多,读了这部《痴心》之后,我觉得很多的原因都写到了。现在整个发展环境,我们的一些制度制约等等,对于整个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看了这部小说之后,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小说所塑造的主人公。我们知道,文学就是人学,这是高尔基的名言。文学主要的描写对象、表现的内容,应该是以人为主。同时,作品的接受者、欣赏者也是大众。至于创作,更不用说。所以,从创作主体、文学的欣赏主体和评价主体以及主要描述主体这四个主体上面来说,都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人的脑袋太复杂了,现在很多计算机也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正是因为人复杂,所以当季健中这个炭素厂的领导者从企业的改革开始,到最后企业发展壮大,他所遇见的各色人等非常的复杂。里面的人物,刚才冯杰先生也说到了,若干种,若干类,确实是这样的。当然,这些人物的出现,实际上我理解,还是为了塑造季健中这个主人公。各种事件的描述,既是为了展示工业化或者工厂、或者工业化进程,同时也是为了塑造这样的主人公。季健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结合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我觉得有四个关键词是可以说的。

一是有担当的改革者。季健中的担当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小的时候,他劝说小伙伴采摘没有成熟的蒲公英;下乡做知青时,他质问偷吃防备狼扒子食物的云枭翔。为了让知青晚上能够睡好觉,他拿着麻杆冲出去驱赶狼扒子。正是这种担当精神,季健中白手起家,创建了鲁阳石墨矿,并在短短二年内使石墨矿一举成为鲁阳县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和利税大户。同样是这种担当精神,季健中临危受命,接受了出任炭材厂厂长的任命,出手整治一个已经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濒临破产倒闭的老厂。他深知,“鲁阳太穷了,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无论如何不能再被甩在后面了”,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研制出独家专利技术新型炭砖——陶瓷砌体复合技术,获得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并且一举拿下了北方钢铁厂五百多万的大订单。面对缺钱、缺人、缺技术的现状,季健中迎着困难上,动员职工集资三百万,大干一百天,保质保量完成第一个合同,一年一个翻番,使炭材厂起死回生。在企业改革中,他明确表示:“正科级可以不要,但职工的饭碗,说什么也不能用这种方式(指破三铁)砸。”县里的冶炼厂面临倒闭的时候,经贸委主任让季健中兼并冶炼厂,劝季健中说:“作为国有企业的当家人,要有这个担当呀!”“担当”二字触动了季健中的心灵,他果断地接下了这副沉重的担子。该担当的,季健中担当了;不该担当的,季健中也无奈地担当了。有一年的年底,县里法不出工资,只好寅吃卯粮,让季健中把明年的利润先交上来,为政府分忧,稳定大局。季健中很无奈,但也只好这么做。他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厂长,他必须有这种担当。

二是清正廉洁的管理者。人们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季健中干事创业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儿。炭材厂的新型炭砖依靠过硬的质量一炮走红,很快为炭材厂带来了新的订单,青峰钢铁来了,扬子钢铁也来了,一个个大订单接踵而至,订单的零头就超过了以往全年的业务量。正当季健中准备带来炭材厂干部职工大干一番的时候,突然祸起萧墙,前任厂长的老婆严瑾梅匿名把他举报了。严瑾梅的丈夫温来运是炭材厂的创始人,厂子破落了,温来运不干了。是季健中敢想敢干,让炭材厂起死回生,并开始红火起来。严瑾梅认为,“炭材厂是俺男人一手办起来的,现在不让俺男人干了,我就是要让别人谁也干不成”。于是,她写了诬告信。担心被人发现,她让女儿誊写两份,从五十公里外的外县邮局寄出,一封寄给最高检,一封寄给北方钢铁厂。来自北方钢铁厂纪检委和省高检的专案组,先后对季健中进行了严格的审查。真金不怕火炼,经过严格审查,上级部门没有发现季健中行贿取得订单的线索,更不要说事实了。通过这次审查,人们算真正认识了季健中这样一个清正清廉的企业家。事情过后,季健中又以德报怨,多方协调,使严瑾梅免于刑事处罚,仅仅给予开除留用两年、工资降两级的行政处分。

三是国有企业的掌舵人。

鲁阳炭材厂在改革大潮中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迅速壮大起来。季健中一手抓人才和技术,一手抓市场和管理,依靠新型炭砖——陶瓷砌体复合技术,很快赢得了客户,占领了市场。企业发展壮大了,其他问题也来了。譬如,由于一些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运行规律,在搏击市场中败下阵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雪上加霜,形成了不少企业三角债。鲁阳炭材厂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企业,货到了,却由于债务纠纷被告上法庭,账号被冻结了。一边是已经签订的合同,一边是供货后无法回款,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怎么发展?作为掌舵人,季健中忧心如焚,他跑贷款,借高利贷,对付上门来的税务人员,甚至还有黑社会。面对明枪暗箭,艰难险阻,从不服输的季健中咬牙坚持了下来,直起腰板挺了过去,带领炭材厂越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

四是市场经济的领潮者:在亚洲金融危机和三角债的双重挤压下,在官商勾结和恶人阴损的多方夹击下,炭材厂面临着停工停产的窘境,季健中也被免了官。为了完成签订的合同,为了把新技术传承下去,季健中只好另起炉灶,曲线救厂,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一家民营企业新星炭材厂。就在此时,他又被人告了,县纪检委调查组对季健中所谓的“九起”案件进行调查。虽然查来查去没查出什么,调查组向季健中表示道歉。但在季健中被调查的日子里,炭材厂兼并的耐火材料厂已经转手到别人名下,原来的工厂用地变成了商住用地,开始搞房地产开发了。已经停工停产的炭材厂,县领导也有转手开发房地产的意思。季健中洗刷了污名,准备通过破产改制等形式,着手救活炭材厂。在原炭材厂院里,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鲁阳恒星炭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了发挥“一黑一白”的优势,季健中又成立了双星耐火材料厂。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鲁阳海星炭材有限公司的牌子挂了出来。接着又有吉星有限公司挂牌。为了发挥综合优势,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季健中把这些公司联合在一起,成立了“鲁阳群星炭材集团”,开始了二次创业。二次创业虽然同样有说不尽的苦辣酸甜,有喜悦,有愤怒,有遗憾,有宽慰,但体制理顺了,责权利清楚了,努力的方向明确了,群星炭材集团在季健中的带领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于弄潮,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事业越来越兴旺。

长篇小说《痴心》写了许许多多人物,但屹立在舞台中心的,始终是主人公季健中。正是他的初心不变,痴心不改,有了党和政府关怀扶持,有了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鲁阳炭材厂才得以克服艰难险阻,越过激流险滩,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知名品牌,可以和世界同行一争高下的炭材企业。季健中为了他痴爱的企业和职工,铁肩担道义,笑对人生苦乐,展现出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也展现出大爱情怀。

因为方方面面很多,就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我想有上面这四个关键词。说是小说,我觉得《痴心》更多是纪实性的小说,有些人会把它定位为纪实性报告文学,但还是有不少虚构的成分,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以这个厂的发展为基础,以人物的成长为基础,但是有不少虚构的部分。总体感觉还是纪实性小说,人物的纪实,企业发展的纪实。这里如果能让虚构的成分更多一些,能够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空间,可能会更好一些。从阅读感觉来说,会有二度创作的余地,读者会有更浓厚的兴趣读下去。


南飞雁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作家)

尊敬的路程先生,朱六轩先生,出席盛会的各位前辈作家、学者、师长,各位文学同道:

值此全国人民喜迎二十大,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之际,我们以文学的名义在郑州雅集,群贤毕至,书香绕梁,共同就长篇小说《痴心》展开深入研讨,这是我省文学界的一次盛会,可喜可贺!我因故不能躬逢其盛,殊为遗憾,特此致歉并告假,并请希彬主席代为转达我的由衷感谢、热烈祝贺和真诚祝福。河南文学有着厚重而多元、现实题材的创作传统,文学豫军以乡土写作彰显于全国文坛,工业题材的创作一直是亟待突破的重点、难点。长篇小说《痴心》的问世,是河南工业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代表了我省工业题材写作的新高度,由衷地期待路程先生、朱六轩先生再接再厉,也由衷地期待各位出席盛会的师长、同道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推动我省文学的工业题材创作再上台阶,大放异彩!

(南飞雁因临时有事,请假不能到会,以上是他的书面发言)


闵虹

(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谢谢主办单位,其实我受宠若惊,我坐在这一边觉得惶惶不安,因为算不上学者,后来一直在行政单位工作,但是我可以申请加入亲友团。因为我在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做了两届委员,十几年,可能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河南的企业,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我这三十年有几十次去鲁山,因为我一直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以跟平顶山有很深的感情,去年我们还联合搞了“寻找《红楼梦》中最美汝瓷”大赛。很有意思的是,最后为了感谢红学家胡生,还有《红楼梦》电视剧的作曲王力平先生支持我们的活动,我给他们各送了一套鲁山花瓷,鲁山花瓷确实是平顶山鲁山一个品牌,所以我愿意成为这个品牌的亲友团,而且我有这样的资格。作为亲友团来讲,我的发言更多是一点感想和感悟,从读者的角度来谈谈我对这部书的一些体会。

我确实有这样一个感觉,这个书还是有点胖了,希望能够再减减肥。我认真的、断断续续用了整整十天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我把能引起我共情的地方都夹了纸条,用红笔画下来了。

首先,从作者角度讲,他和《红楼梦》的作者有相似的地方,都有作者亲身的经历,《红楼梦》就是作者的家世,人生的经历决定的。《痴心》也是如此,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他才能如此真实地把它讲述出来。而且这部小说有个特点,讲述者一直在场,他经常出来,甚至是替代主人公在发言,他所讲述的故事都如数家珍。而不同的是,作为《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不管是作者还是贾宝玉,他更多关注是人的个体,是对生命的追问,他对家国命运的安排,最后是梦幻灭。《痴心》的作者更多关心的是集体、是团队、是厂、是家国的命运,主人公更多追求的是英雄的情节、英雄的壮举。刚才袁凯声说到了,我甚至认为作者有一种英雄情节,而这种英雄情节在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也就是他奋斗的体现。所以他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但是屡败还屡战,直至胜利,他一定要实现他人生的价值,这个人生的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个体,而是家国的命运上。所以,主人公的形象更多诠释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就是中国企业家身上的家国情怀,我觉得作者写得非常的完美。

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是我非常有感触的一点,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他在改革开放这个宏大的叙事背景下来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冲突的。作者对季健中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有他自己的影子在里面,我认为这个形象是大禹式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儒匠式的,作者赋予他优秀的精神气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一直觉得,《痴心》像一个超长篇的报告文学,但实际上它确实又是纪实性的小说,为什么?因为主人公和人物群像其实也是高于生活的。用作者的话讲,其实他要写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拓荒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带有很多理想化的色彩。这是对于小说主人公,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一点感悟,也结合《红楼梦》的一点感想。

第二,这部小说是河南实体工业的创业史。我这些年很少读小说,尤其是工业题材的小说,我读的还是那个时代的,后来读得很少。很巧合的是,在读《痴心》的时候央视在播放《人世间》,它不是以工业题材为主的,但是它中间写到了,尤其是其中一个主人公周秉义,看着看着,我老把两个人混起来,他们同样都是身心疲惫的,都非常的坚韧,他们有相似的地方。总体来讲,我觉得这是河南工业题材的一次创举。

河南早已经不是农业大省的称谓,二十年前我们提出了工业大省,而现在真的是工业大省。我在财经委这些年,河南高精尖的企业我几乎全部都去了,包括歼20、东风设备制造,河南都有。特别是这几年,对河南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多次进行执法检查和实地调研,所以对这一点非常有感触。也就是说,实体工业其实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所以能把它以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非常感谢作者。

作为一部改革开放时期的创业史,它主要是以主人公的奋斗历程为主线来描写的,而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其实就两个字,或者四个字,两个字就是“救厂”,四个字就是“救厂、拼命”。这就是季健中从头到尾做的一件事,从风雪上任路到最后,他一直在救厂,一直在拼命。而这是中国企业家非常鲜活生动的写实,救厂之路的艰辛,也写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节点,小说主要有五个节点,这几个节点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正好是环环相扣。

第一个节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东风下,地方的传统企业需要改革,我们的英雄季健中应运而生,而这时候的厂子面临的就是三无:无人才、无技术、无市场,这是当时众多企业非常真实的场景。

第二个节点:企业改革之初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困境和风险。这个困境和风险可能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共性特征,生存需要产品的更新换代,但最主要的难点是人的传统观念的更新,是换代和人才、资金、政策环境。生产需要新产品、找出路,难点是小企业和大国企要进行博弈,而这个博弈当中,资金的支持、技术的力量、产品的质量、口碑信誉、人脉资源,小企业都处于弱势。但是不管是强势还是弱势,最重要落在钱上,所以所谓的救厂,其实主要就是季健中在寻找钱,一直到最后破产改制,走向股份制,走向混合制,他都是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小说对这点的要求非常真实。还有炭材厂的融资难、融资贵,其实,到今天为止还是制约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它一直是我们的痛点、难点,这部小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真实的描述,所以我觉得它不能叫报告文学,只能叫小说,在今天还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当中面临的风险,在改革的博弈当中,中国的企业家只有使命、责任和担当,但是没有容错机制,没有相对科学的研判决策体系,为他们提供法治意义上的安全保障。所以我们说什么事看看有没有先例,如果没有先例,在这种语境下谁甘冒风险,谁就要承担这个风险,险中求胜是国企改革中的常态,我想作为企业家一定体会很深,季健中经常在这样的险境当中求生。这点作者写得非常好,而这个问题到今天还没有解决,我们始终缺少包容的容错机制。

第三个节点,复活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再次面临困境。所有人共同经历的亚洲金融危机,在这个当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季健中面临的多重的困境,复活的企业成了唐僧肉,强行担保的被迫交易,地方苛税猛于虎,三角债,担保拖累,等等,而这些问题到今天依然没有解决,尤其在疫情叠加之下。在小说当中,季健中有一次伤感的长叹一声说:为什么企业这么难,我们如此精心,难道上天都没有看见?上天太忙了,他真的看不到。

第四个节点,破产改制,绝处逢生。季健中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很困惑,就在这种时候,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了。所以这个节点非常重要,它使中国众多的国企、民企都浴火重生,获得了企业发展非常好的一次契机。这是我对小说描写改革开放三十年节点的感悟。

总之,小说对实体工业创业历程的描写,都让我非常的感动,尤其是在小说当中,这个小说一直都很有张力,从头看到尾心里堵得慌,因为他一直在救厂,在拼命,他不能喘息,我也不能喘息。但是小说当中两首诗歌却让我有了这样喘息的机会,而且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在人物塑造上、情节发展上,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首歌的歌词就是季健中喜欢唱的:“人生百年好梦多,他说站直了热血汉子人一个,敞开了坦荡胸怀任凭说,做不了擎天玉柱跨海量,为何不化作铺路石一颗,长天里喊声兄弟手挽手,大地上留下脚印窝连窝,只为那写在心中梦一个,大丈夫咽下苦水当酒喝。”这就是英雄的抒情,这是画龙之笔。

还有小说的结尾有一个细节,在集团三十年庆典上有一个配乐诗朗诵,就是《痴心》,作者最后把这个《痴心》再一次浮现出来,这是全书的点睛之笔。这个只有0.1平方公里的厂院,我丈量了二十年,一年365天,一天丈量2遍。这是季健中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心声,我想也表达了作者对企业深深的感情。这让我非常非常的感动,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光这个结尾我看了不下五次。从这个结尾上来讲,确实再说点什么都多余了。

最后,非常感谢作者的呕心沥血,为我们奉献了这一部精彩的改革版的河南实体工业创业史,尤其今天的企业仍然面临这么大的困难,在内外压力的交织和疫情的困扰下,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在生与死之间倒下了,几千万家企业已经倒下了。所以,我特别希望季健中们继续为企业的生存而拼搏,也希望我们平顶山有更多的季健中们,河南有更多的企业有美好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明天。谢谢!


刘海燕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州大学学报》副主编、评论家):

我是今年第一次参加现场研讨会,而且有这么多朋友们、老师们在场。像刚才田老师说的,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三十年前我在郑大读研究生时,《莽原》李静宜老师去我们那儿约稿,评的是孙希彬老师的中篇小说《麦郎子》(音),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学评论。今天意外的是,孙希彬都是就坐在我的对面,这是三十看来第一次见到孙老师,我特别怀念那个时代的评论者和作家之间的关系,不见面,特别真诚的这种关系。我至今也一直希望如此,文学之间有这么一种纯粹和诚恳的精神,我读《痴心》也是如此。

《痴心》的作者路程、朱六轩先生我不认识,但知道他们在地方中小企业工作了50年,从工人到高级工程师,经历了各种阶段,亲历了不同时代不同节点企业的困局、发展与变化,这不是“体验生活”,而是他们的人生和命运;专业作家无论怎样,都不可能有这样丰富而百感交集的实在经验。这是企业家自己的创作,具有绝对的素材优势,所写经验具有可信赖性,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此题材领域作家们现实经验不足的缺憾。

也因为遗憾,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曾和作者路程(李健伟)先生通过一次电话。我认为,如果这些素材不以小说的方式(虽是纪实型小说),而以纪实、对话、访谈、实录等方式,更直接真实地呈现,留下一份真实的地方企业发展史,完成对一个时代独有的记录,不需任何虚构,这个价值和意义恐怕难以估量。当然,我也知道这样写的种种顾虑,李健伟先生身在其中更是明白。在电话里,李健伟先生对企业、对写作的饱含深情和诚恳,尤其是他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对企业发展的认识,他的专业精神和现代管理理念,让我有诸多感慨。那么多中小企业兴衰存亡,小说中鲁山县这个“鲁阳炭材厂”,风风雨雨几十年挺过来,不是偶然。

这部纪实型长篇小说《痴心》,详尽书写了我国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书写了一个基层企业家的创业史和奋斗史,为我们了解中国基层社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典型范例。在此题材领域,是一部能够激励人们奋进和提供深刻借鉴的现实主义力作。

这部作品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的命运与世界经济紧密相关。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作品里的鲁阳炭材厂,靠苦练提升专业技能,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扩大市场规模,管理趋向现代化、效益化,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中努力自救。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企业负责人承认自己的问题,改变保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教育员工:要想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就必须更新观念,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规范企业的生产过程。书中所写,也证明了走专业化路数,与国际标准接轨,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路径。这部作品应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了太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借鉴。

这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虽在题材的提炼、叙事的节制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但它所提供的丰富企业经验,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认知,除了给同行提供启示和借鉴外,也值得我们这些在书斋中的文学“教练”照一下自我——我们认识世界经济格局和企业的真相吗?我们仅以文学艺术的眼光来考量作品,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因此,在文学的意义之外,我更看重这部作品的社会学意义。

这部长达70多万字的长篇,是他们从企业生涯退休后所写,历时四年多,写得累到生病住院。为何要写?作者在书的封面上写:“谨以此书献给我国痴心于实体经济的人们”。同时,还有自青春时代以来的文学情结——50后一代人对文学存有的神圣感和热情,不然,这一般体力难以撑起的漫长写作,坚持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

今天早起来参加《痴心》作品研讨会的路上,和青年教授李勇、刘宏志谈了些关于现实和未来的悲观话题,我说,“我们得向企业家们学习”。他们面对生活时的坚忍,面对文学时的热情,在今天年轻人的身上已很难看到了。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