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生命验证的一场君臣情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6-14 发布于北京

摘要

如果说君臣关系“飞鸟尽,良弓藏;野兔死,走狗烹”才算是正常,那对于海陵王知根知底的萧裕,能获得如此待遇,可算是一个奇迹了,甚至连“杯酒释兵权”都没有,一直稳居朝中,尽掌大权。

这说明即使是病夫狂人的海陵王,也需要一位真心认可自己的知己。

上篇文章(病夫治国:明明是个皇帝,死后却被称王)说了说金朝第四任皇帝海陵王的那点事儿,有朋友留言,说这样一个病夫狂人,既能建立伟业,又如此暴虐臣民,他的心理素质太强大了,简直是强大到了“没有朋友”的地步。

确实,像这种人,非我们普通人所能比拟与想象,但要是说他心理素质能强大到“没有朋友”的地步,倒也不尽然。

虽然他是天下一人的皇帝,虽然他有着病态的心理,但他毕竟还是一个人,他也是需要朋友的。

比如萧裕,就是他的一个真正的朋友。

但做皇帝的朋友,特别是做这样一个病夫狂人的朋友,萧裕也很难。

萧裕是帮助海陵王发动政变、谋权篡位的重要一员。

在海陵王上位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海陵王篡权集团”,这其中包括大臣完颜秉德、唐括辩、萧裕、徙单阿里出虎等,海陵王上位后,这些人几乎都被以“谋逆”之罪被海陵王杀害,萧裕也不例外,最终难免一死。

但萧裕的死,和其他人大为不同,直接映射出海陵王与萧裕不同寻常的关系,换句话说,其他人都是海陵王上位的工具,只有萧裕,海陵王真的拿他当朋友了。

萧裕本是海陵王父亲宗干军中的一员将领,此人见识不凡,而海陵王素有大志,二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倾险敢决,亮结纳之,每与论天下事。裕揣知其意,因动海陵举大事”。

“裕揣海陵有觊觎心,密谓海陵曰:'留守先太师,太祖长子。德望如此,人心天意宜有所属,诚有志举大事,顾竭力以从。’海陵喜受之,遂与谋议。”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要共同实现海陵王志向这个基础之上的,萧裕敢于鼓动海陵王发动政变,而海陵王则深感自己遇上了知己,终于有人承认自己的才华,能够理解理解自己的宏伟志愿。二人一拍即合,从此萧裕成为了海陵王篡权道路上重要的伙伴,也是海陵王的盟友知己。

在海陵王的帮助下,萧裕迅速升迁,担任了兵部侍郎的重要职务。

海陵王的才干与野心很快受到金熙宗的怀疑,而把海陵王一度调离朝廷,在这期间,萧裕“同知南京留守事,同知北京留守事”。

也就是说,在海陵王不在朝内时,萧裕却还把持着两大行政区的大权,使得海陵王虽被怀疑,但其实力并未削弱。

在经过一系列的谋划之后,海陵王成功发动政变,杀了熙宗,自己上位,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清除皇室成员的行动。

这场背绝人伦、残酷无情的清洗,萧裕也深度参与其中,甚至“亲自奔走与捏造罪名,制造伪证,进行诬陷”,“萧裕为其出谋划策,制造假证据,甚至亲自审讯”。

这些记载进一步证明了二人关系的密切,萧裕也因此升为左丞相。

在海陵王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推进各项改革之际,萧裕依然是其一位得力助手,处于海陵王政权的核心。

如果说君臣关系“飞鸟尽,良弓藏;野兔死,走狗烹”才算是正常,那对于海陵王知根知底的萧裕,能获得如此待遇,可算是一个奇迹了,甚至连“杯酒释兵权”都没有,一直稳居朝中,尽掌大权。

这说明即使是病夫狂人的海陵王,也需要一位真心认可自己的知己。

一个人的心理再强大,也不可能强大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而萧裕,对海陵王自然也是以知己相待。

但是,毕竟是和皇帝做朋友,萧裕这一路走来,心中也不免惴惴,所谓高处不胜寒。

萧裕早已位极人臣,他本人“任职用事颇专恣,威福在己,势倾朝廷”,这反而形成了一种反作用力,也就是激起了另外的官员对萧裕的挤兑。

想想也难怪,萧裕为海陵王做了那么多暴虐残忍之事,必定会有宗室人员看不惯,再加上他一人独得海陵王信任,大权在握,更使自己孤立。

于是,通过各种渠道,在海陵王的耳边,也渐渐有了反对萧裕的声音。

萧裕知道后,慌恐不安。

他太知道自己这位朋友的残忍手段了,不要说有罪,就是无罪,想杀你也就是碾死个蚂蚁而已。

但海陵王十分珍惜和萧裕的这份友情,他丝毫不为所动,甚至为了维护萧裕的声誉,而把对萧裕颇有意见的自己的弟弟和妹夫调离出京。

但海陵王并没有把这个重大的宗室人员调动的安排和用意告诉萧裕,大概他认为,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啊,一点小意思,就不用当面告诉你了。

但恰恰是这个举动,使萧裕误解了海陵王的用意,处于惶恐之中的萧裕,认为这是海陵王将要问罪自己的前奏,他认为海陵王把自己的弟弟和妹夫外派,是要安定外围,以拘捕自己。

“裕不知海陵意,遽见出其亲表补外,不令己知之,自是深念恐海陵疑己”。

萧裕直觉地以为海陵王要对自己动手了,毕竟,那么多同他一样拥立海陵王的人都已成鬼,自己又怎能仅凭着和皇帝的一点友情就逃离这鬼门关呢?

萧裕也不是善茬,越琢磨越不对劲,算了,自己本是辽王朝宗室,干脆发动一场反金复辽的政变吧。

在慌恐之中,萧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消息传来,“海陵信裕不疑,谓白答构诬之,命杀白答于市”。

海陵王根本不相信萧裕能反,认为是在诬陷萧裕,直到抓获了萧裕,“海陵使宰相问裕,裕即款伏”。

萧裕被抓,直接就承认了反叛之举。

“海陵甚惊愕,犹未能尽信,引见裕,亲问之”。

到了这时候,海陵王还是不确定,就亲自去问萧裕,于是出现了史上少有的君臣坦露心扉的一幕——

裕曰:“大丈夫所为,事至此又岂可讳。”

萧裕说,这事儿确实是我干的,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

海陵复问曰:“汝何怨于朕而作此事?”

海陵王看来很伤心,他问萧裕,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怨恨我以至要谋反?

裕曰:“陛下凡事皆与臣议,及除祚等乃不令臣知之。领省国王每事谓臣专权,颇有提防,恐是得陛下旨意。陛下与唐括辩及臣约同生死,辩以强忍果敢致之死地,臣皆知之,恐不得死所,以此谋反,幸苟免耳。太宗子孙无罪,皆死臣手,臣之死亦晚矣。”

萧裕的回答倒也坦荡,你什么事也和我商量,惟独你把你弟弟和妹夫调离出京这么重大的事情不告诉我,我早知道有人天天在你耳边念叨我要谋反,我以为你这是要对我采取行动了呢。况且当年拥护你上位的我们这些人,曾相约同生共死,但后来他们都死在你和我之手,我害怕我将要获得和他们同样的下场,所以索性反了。而且你们皇室宗族那么多人死在了我手上,我这次死,也算是应该的了。没什么可说的了。

海陵复谓裕曰:“朕为天子,若于汝有疑,虽汝弟辈在朝,岂不能施行,以此疑我。汝实错误。太宗诸子岂独在汝,朕为国家计也。”

又谓之曰:“自来与汝相好,虽有此罪,贷汝性命,惟不得作宰相,令汝终身守汝祖先坟垅。”

海陵王此时想必内心已崩溃,就这么一个知己,还被知己乱怀疑了,他说,你实在是怀疑错我了,我心可鉴日月啊,再说残杀宗室,并非你一人之举,那是我为了国家安定才做的啊。

又说,我们相知相好,你虽然有了谋反的罪,但我不要你的命,只是你不能再做宰相了,你回老家养老终身去吧。

一代狂人、病夫海陵王,面对谋反之罪的萧裕,竟然如此顾念二人友情,也算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裕曰:“臣子既犯如此罪逆,何面目见天下人,但愿绞死,以戒其余不忠者。”

萧裕怎么说呢?他说,我是臣,有谋反之罪,你不要顾念什么,你一定要杀死我,这样可以告诫那些不忠于你的人。

萧裕想必此时已放下心中芥蒂,面对这位君王、知己,此时自己已有谋反之罪,还能替自己的朋友做什么呢?也惟有一死了!

海陵遂以刀刺左臂,取血涂裕面,谓之曰:“汝死之后,当知朕本无疑汝心。”

海陵王知道事已至此,已别无他途,竟然以刀刺自己的臂膀,用自己的鲜血涂抹在萧裕的脸上,对他说,你死了之后,就知道我根本从来没有怀疑过你了。

裕曰:“久蒙陛下非常眷遇,仰恋徒切,自知错缪,虽悔何及。”

萧裕于是发表了临终感言,我们是多么好的朋友、知己啊,可自己错就是错了,悔恨也已无用,就让我用自己最后的死,来为你做最后的一点事吧,你要拿我当反面教材,去震慑那些不忠于你的人!

海陵王就这样失去了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的知己;而萧裕,作为皇帝的朋友,用这样的方式,检验了自己与皇帝的友情。

只是,一切都结束了!

做朋友,最好还是地位相当,平等对话,否则,一为君一为臣,除了君臣之礼,这个朋友如何拿捏,实在是难。纵然是萧裕,也不免有惶惶之感,直至用生命验证了一场友谊,才算释然死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