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革命文物之三 ——龙大道故居 ![]() 龙大道故居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茅坪镇上寨村。原龙大道烈士出生地老屋早年拆除,大门和围墙为建馆时新砌,现存故居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房屋平面呈“凹”字形,为一栋三间两层一正两厢一檐悬山顶木构楼房,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建筑面积418平方米。1991年维修正式对外开放。故居一楼辟有3个展厅,以文字、图片形式简介烈士生平事迹;二楼保存原有布局,陈列烈士生前用过的桌、椅、床等实物。龙大道故居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政府拨专款对故居进行维修、陈列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参观者2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龙大道,侗族,原名康庄,字坦之,贵州锦屏人。1901年10月6日出生于茅坪上寨村的一个小木商家庭里。父亲龙治藩,母亲王姜月。在他两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由继母抚养长大。1918年到武汉鹦鹉洲一所中学就读,曾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接受邓中夏、瞿秋白等人的革命思想教育。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刘华等进行工人运动。1924年秋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1925年冬毕业回国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5月,任中共上海曹家渡部委书记兼工人部部长。9月调到上海总工会组织部工作,后任中共闸北部委书记。1927年1月任上海总工会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3月任上海总工会常务委员兼经济斗争部部长。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的组织发动,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任闸北区指挥,带领工人英勇冲锋,取得战斗的胜利。 ![]() ![]() 他经常深入工厂,与工人共同劳动,进行革命宣传与组织,受到工人们的尊敬和爰戴,几次在工人掩护下摆脱巡捕的追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时,指挥工人纠察队进行抵抗,身受重伤,后转移至武汉。4、5月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率上海工人代表团参加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大会上控诉了蒋介石屠杀上海工人的血腥罪行。会后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化名赵庄去汉阳兵工厂组织工人罢工,不久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入狱。面对敌人酷刑和威逼,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久经过周密准备,带领几十个难友越狱脱险。同年冬参加中共汉阳县委领导,被选为湖北省委候补委员。 1928年3月组织遭破坏后返回上海。4月被党中央派到宁波,任中共浙江省委工人部部长。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务委员、代理书记,在杭州主持省委领导恢复改造各级党部,加强浙西、浙南党的领导。后仍任省委常务委员兼工人部部长,曾去温岭、温州等地检查指导工作。12月被党中央调回上海。1929年初,因革命需要,龙大道到安徽潜山、六安巡视,领导皖南一带(安庆、怀宁、桐城、东流、贵池等地)的革命活动。6月,前往江西景德镇开展工作只到年底离开。1930年初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8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任主席兼中共党团书记。曾参与领导浦东日华纱厂和闸北、虹口丝厂的工人罢工斗争。同年秋对党中央李立山实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进行抵制,受到排斥和打击。 1931年1月17日,何孟雄、林育南、龙大道等分别在上海东方旅社(现南湖旅社)31号房间和中山旅馆6号房间开会,研究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问题。由于叛徒出卖,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了龙大道、何孟雄、林育南等36人。先拘禁于老闸捕房,不久,被引渡给国民党政府,关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2月7日与林育南等2位同志在上海龙华惨遭杀害。面对敌人的法西斯暴行,龙大道等共产党人从容镇定,视死如归,与敌人顽强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大道等24位烈士的遗骨被移葬于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学习。 ![]() ![]() ![]() ![]() ![]() 来源: 锦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