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1年,中国因何婉拒苏联借的百万吨粮食?原来是翻译错了一个字

 退休老头吴工 2022-06-14 发布于北京

在我国建国之初,如果说能有哪个国家是在尽力帮助我们的话,那估计只有前苏联了。

我国和苏联同属社会主义阵营,并且我们还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尊苏联为“社会主义老大哥”,可以说是给足了苏联面子,而苏联的确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抗美援朝期间,给了我们很多军事贷款。

“一五”期间向我们提供了工业援助和指导,很多苏联专家放弃了优越的条件,来支援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短短几年内便发生了改变。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和苏联的关系急转直下,双方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早已不是曾经的“蜜月期”了。

对此苏联也做出了反应,那就是撤走了一切专家,勒令他们马上回国,并且开始了对我国“逼债”。

由于具体数目没有被披露,所以只能根据相关情况推算,苏联给我国的战争贷款、经济贷款和外贸欠款种种加在一起,大概在60亿到90亿之间,这笔钱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况且当时我们正由于自然灾害等问题,处于困难时期,哪来的钱还这几十亿。

1960年10月,我们当时的外贸部长叶季壮和苏联方面进行了口头商议,目前中国处于困难时期,这不仅是自然灾害的问题,也有苏联突然撤走专家的因素在里面。

叶季壮

所以对苏联的外贸订单要重新调整,至于贷款则考虑在1965年前还清,外贸欠款也会在5年内还清。

12月,对于叶季壮的提议,苏联外贸部长帕托利切夫表面上点头答应了谈判,说的是有事都可以商量,谁知一扭头,他就开始说我们中国要赖账,中国私自把外贸欠款的还款期限定成了五年。

面对帕托利切夫的如此行为,我们当真是万万没想到,堂堂苏联部长,竟然如此反口覆舌,也不知道是谁在耍赖。

不仅如此,帕托利切夫还对我们国家进行了“逼债”,要求三个月内就还清一切欠款,面对这种无理要求,我们国家当即给与了驳斥。

赫鲁晓夫

60年年底,刘少奇前往苏联进行了国事访问,此行缓解了我们和苏联的关系。

61年年初,赫鲁晓夫得知了我们中国还处于自然灾害之中。

有饥荒的情况,想到了确实应该缓和和我们的关系,再加上帕托利切夫的事情也的确是苏联理亏,便准备借给我们一百万吨粮食和五十万吨蔗糖。

这份外交文件传到了我们中国,却是被我们直接否决了。

原来,在这份文件中有一个苏联字母“B”,这个“B”在苏联文字里有往外给的意思,可以是“借给”,也可以是“贷给”。

在这里本来应该是“借给”的意思,但我们的翻译在翻译时翻译成了“贷给”,这意思立马就不一样了。

我们本来就欠着苏联的贷款,哪能旧债未还,又添新债呢?再加上我们和苏联之前就因为贷款的问题已经有一些不愉快了,此时苏联再说要给我们“贷款”,这意思怎么看怎么有点不太对。

经过一番思虑,周总理同意了这五十万吨蔗糖的“贷款”,但是对于那一百万吨粮食,却是婉拒了苏联:

“中国人民向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即使有一些困难,我们也可以先通过其他方式来筹措粮食,如果确实没有办法,我们会考虑苏联的相助的。”

这份回复被赫鲁晓夫看了之后,赫鲁晓夫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中国情愿出高价去别处找粮食,也不接受苏联的援助呢?难道中国人还在生苏联的气吗?

没过两个月,外贸副部长周化民前往苏联,确定蔗糖运送到中国的事情,以及这批蔗糖的“具体利息”,结果两下一对头,苏联方面直接愣住了。

利息?什么利息?我们这是借给中国的,没有利息啊。

周化民听了一琢磨,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赶紧给周总理发电报说明此事,一直到这时,众人才明白原来是闹了个大乌龙。

周化民

其实,这种翻译乌龙还不止这一次,苏联方面的翻译,也是因此闹过笑话。

1961年10月,我国和苏联之间关系再次坠入深渊,双方的矛盾逐渐白热化,苏联对我国又进行了一次次地“逼债”,

我国对苏联的这种行径也做出了回应,一方面是“勒紧裤腰带还债”,一方面则是就双方的领土边界问题开始了谈判。

我国在建国之初,就定下了“另起炉灶”的政策,以前外国和过去中国政府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不管是和满清政府还是和国民政府签的,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律不承认。

苏联在还是沙俄帝国时,便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大大小小19个不平等条约,拿走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不少土地,列宁执政苏联时曾经承诺归还,但是一直没有实施。

如今我们的“另起炉灶”加上列宁的承诺,这笔帐怎么都得算算了。

1964年,中苏双方就领土边界问题在北京展开了第一次会谈,这次会谈可以说是充满了火药味,苏联方面的代表趾高气昂地宣称:“苏联认为哪里是国界,哪里就是国界,我就是真理。”

对于苏联代表这种蛮横无理的说法,我方代表给予了充分地反驳,双方唇枪舌剑,争地面红耳赤。

但是说着说着,苏联代表却是一抬手打住了争执,直接向我方代表进行了抗议:“我们都代表各自的国家,请你们不要人身攻击,并且我们从来没想过入侵你们的四川,你们的甘肃省也不在我们手中…”

苏联代表越说越激动,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而我方代表则是一脸不明所以,谁骂你,人身攻击你了?这也没说四川的事情啊。

一番沟通之后,我方代表不仅哑然失笑,原来我方在驳斥苏方时,用了两个成语“作茧自缚”和“得陇望蜀”。

作茧自缚是说蚕吐丝做成茧,结果把自己包里面了,这里是在警告苏联不要再提无理要求了,而在苏联代表耳朵里就成了我们是在骂他们是愚蠢的虫子。

得陇望蜀是说拿到了陇地,又开始想要蜀地,这里是劝诫苏联不要太贪心,结果在苏联那里,成了他们拿到了甘肃,还想要四川,这可真是“冤枉了好人”。

这个乌龙,是纯属苏联方面的翻译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听到我们说话就直接直译了过去,这才让苏联代表有了这种误解。

这次会谈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双方最终也没有谈出一个结果,但从此之后,我国和苏联的局势就越来越紧张了,苏联也一直想出兵占领我国的珍宝岛和七里沁岛等地方。

一直到了1969年三月前,双方在边境地区大大小小的冲突爆发过四千余场,可以说全是苏联先挑起的,我国边境地区的军民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时至今日,苏联已经“作古”,而我国已然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一方大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传遍世界,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学习中国话,了解中国文化。

想来在这种大势所趋的历史选择之下,我们中国外交翻译方面会越来越简单,向世界展现出一个日益不同的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