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厉害的人,大都具备这三种愚笨

 梅娘说 2022-06-14 发布于江苏

浪漫的心境,你永远都值得拥有

文/匣子、江左梅娘

伟人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曾国藩: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意思是:“我对于近代的人,只服一个曾国藩。”

这真是极高的评价。

读《曾国藩传》这本书时,我也深深地被曾国藩征服。他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小镇青年”,出身平凡,资质平平,却能逆风而行,在波澜云谲的晚清官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实属不易。

他不困于自己的愚笨,执着地去学做圣人;他不拘泥于陌生的领域,勇敢地去求突破;他不怯于他人的流言,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从少年到青年,从壮年到晚年,他一生都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直至成功的彼岸。

在《曾国藩传》中,他曾在晚年总结自己的过往:

“人到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是的,很多人都说曾国藩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不管前方千难万险,他永远都不曾懈怠,永远都执着地向前,而在我看来,他的厉害,还在于:他的这三处愚笨。

01

面对强者如云,他“笨鸟笨飞”

说起读书,很多人都觉得并不难,但是对于曾国藩来说,却很难。虽然他很努力,但是开局却很惨淡。

十四岁开始的科场生涯,他屡考屡败。第6次落榜时,他的文章还被张贴出来作为负面典型,这相当于被全省示众。这被公示的屈辱,对曾国藩的刺激可想可知。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可能就此会一蹶不振,要不就陷入自我怀疑,彻底放弃了。但是曾国藩并没有。

他不断复盘自己的考试历程,改变自己的复习计划,变得比之前更勤奋,他坚信勤能补拙,更坚信:笨人有笨法。

他把历年的试卷,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同题作文放在一起对比。然后早起读,挑灯看,夙兴夜寐,日复一日。

在《曾国藩传》中,他还说了一番笨功夫的好处。

“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好一个“笨人有笨法”,历经6次失败的曾国藩,终于在第7次科举考试的时候,如愿以偿地考中了个秀才。从此,考中举人,进士,再进入翰林院……曾国藩好似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路高进,到了京城。

纵观他开挂的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是他这个笨人把笨法用到了极致,让自己的基础打得非常牢,所以才会在中了秀才之后,所向披靡。

进京之后的曾国藩也依然没有懈怠。他坚持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是否早起学习,睡前反思,以此来倒逼自己,不要停下笨笨的努力。

他深知自己天生钝拙,于是就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做任何事情都一步一个脚印,死磕到底,从不投机取巧,于是乎,他这只“笨鸟”,终于飞到了别人的前面。

02

成为众矢之的后,他学会装“笨”

进京之后的曾国藩,可谓是越努力越幸运,仕途一片坦荡,不断升迁。

在《曾国藩传》一书中,说到他进京之后为国立志的激情异常的澎湃,以至于都忘记了君臣有别,官场有道。

那时候,他奋笔疾书,日夜请奏,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满腹热血全部都投入到了为国效力上。

按理说,这样的臣子,天子不仅要亲之,还要信之。

无奈当年即位的咸丰皇帝,也只是资质平平之辈。曾国藩的一片“真心”与“睿智”最后都打了水漂。

而按照曾国藩的性格,他自然是不愿意放弃的,于是他幻想着可以通过奏折来敲醒皇帝,通过揭露官场的黑暗来警示皇帝。

结果他的“锋芒毕露”、“真知灼见”,不仅得罪了天子,更得罪了满朝的官员和重要人物,他成了众矢之的。

这一段时光该是他在京城里最暗淡的时光。而偏在这时,他又遭遇了亲人的离去,还被皇帝发配到地方去抵御太平天国的侵略,一时间,祸不单行,曾国藩可谓是压力山大。

怨天尤人几日后,求学时养成的自省思维,救了他。他开始曲线自救,学会弯腰,学会装笨,然后在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

他不再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示人,而是学会了“同流而不合污”。他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分析自己写奏折的用词用语,尽量婉曲。潜心的蛰伏,终于让他找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上奏之路。

一个人强大时,外在的诋毁和不认可,可能很难击垮我们。但当我们还不够强大时,它们却可能让我们元气大伤。此时放低姿态,学会装笨,可能是休养生息、韬光养晦的最好办法。

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低姿态并不是摇尾乞怜,更不是懦弱和畏缩;装笨并不是真的痴傻,不明事理,而是在避其锋芒,积蓄能量,保护好自己,以待时机。

03

面对陌生领域,他是真笨

在《曾国藩传》一书中,提到曾国藩做学问,坚持死磕,但是在干事业的时候,他是相当懂得变通的。

是的,面对陌生的领域,他是真的承认自己“笨”,然后再努力地去借力借势。

文人出身的曾国藩,在郁郁不得志之际被调配到地方,在百般无奈之下创立了湘军。

从做学问到带兵打仗。这可不是一般的跨越。

因此,在创立湘军之初,曾国藩吃了不少苦头。在与太平天国军交战的过程中,同样跌了不少跟头。

这时候的曾国藩沉住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又学会了两个字:借力。

他借助好友胡林翼在朝廷的话语权和兵权,不仅免于了生命之危。之后又与胡林翼一道攻占了安庆,借力于友人,让事业得以转折。

接着又借力于皇族萧顺,他才一步步崛起。获得两江总督的权力。

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洋人的新技术,新观念,他又学会了两个字:借势。

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空前革新,这是极具战略思维的人才有的格局和能力。

何为借力借势?其实就是当我们在某些领域还不擅长时,聪明地借用他人的力量和势头,以帮助自己完成目标。

荀子曾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说的就是,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通过借力借势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是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无法做一个完美人。在闯事业的路上,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能了如指掌。但是如果我们先诚恳地承认自己笨,然后再努力去整合资源,懂得借别人的优势和力量去用,那不仅能够避免走弯路,还能为自己的成功增加更大的筹码。

04

梅娘说

《曾国藩传》中,曾国藩曾说: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深以为然。

很多人总认为自己智商平平,没有人脉,更无资源,生活中也似乎处处是压力和危机,根本不可能变得出挑,要想出众,真的很难。

那么请你想一想曾国藩。

如果你的基础真的不好,那就在态度上重视起来,笨笨的死磕的精神不是人人都有的,当你愿意这么做,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如果你还不够强大,那就装得笨一点儿,隐藏好实力,等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时机到来的时候,你再去迎接也不迟。

如果你发现自己力量单薄,独木难支,那么遇到不熟的知识或领域,就要学会去借力借势。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善用资源。

曾国藩就像每一个普通的你我,如果他能,你又为什么不能?

晚年的曾国藩,依然勤奋有加,为自己的抱负孜孜不倦。他是晚清最后的精神领袖,他的故事鼓舞了许多人。而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成就大事者,我们真的可以学习一下曾国藩的这份踏实的晋级之路。

读罢全书,你会发现,他从普通人升级到圣人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不朽力量,激励着一路我们前行。

看完文章顺手右下角点『赞』或『在看』,把梅娘说设为『星标』,就可以每晚准时与我们见面了~梅娘在此表示感谢!

END

(喜欢我的文,就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吧,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