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慢下来啊”,或许很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 逃离疯狂内卷的职场,不去理会满满当当的日程表。 只静静地,呆在自家的小花园,看一季花开,等一朵云来。 人间草木深,我心桃花源。 中国人的院子,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人暂时忘记心中的冗杂,在清风朗月花香的包围中,自由片刻,片刻永恒。 梁思成说过一句话: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了一个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 是啊,谁不想拥有一个小院,来安放内心呢? 于霞光起时,伴随鸟啼醒转;于暮色归处,枕着花香入眠。 花园虽小,容得下自由、爱和美好,就好。 如果有一间小院,我一定会和我爱的人,种上满院鲜花。 暖春,我们会为了一盆月季的盛开,而欢欣驻足; 盛夏,我们在夜晚,同赏月光如清水般,漫过粉蓝的绣球花; 清秋,我们在小院里,斟两盏桂花酒,于浅醉微醺中,探见秋日的原香; 初冬,我们一起拿着扫帚,扫落叶落花,共同期待着,来岁的丰盛和美好。 诗人余秀华说:
春花秋月,岁岁枯荣。 幸而还有一人,陪我在花令里数着时间,在小院里相伴流年。 熙熙攘攘的信息社会,想要静下心来,看一场花开,等一次花落,太难,太难。 但小院却给我们提供了精神憩息的园地,让我们能够与四季的繁华相爱,与爱人的温柔相依。 小小一方庭院,盛满融融花香,也盛满绵绵爱意。 若是有人来造访,我一定会开心地告诉对方: “看,我有满满一院子的好时光。” 如果有一间花园,我会把餐桌搬进院子里。 一隅风景,四方烟火气,幸福,便触手可及。 早上蒸一屉包子,热一壶牛奶,细嚼慢咽,让食物安然地落在胃里; 晚上烧一碟排骨,炒几碗小菜,和我爱的人,在院子里打着幸福的饱嗝。 作家白落梅曾说: “我亦可贪恋烟火,殷食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烟火气里的快乐,温热着我们的人生,也丰富着人间的四季。 如果可以,我还会在小院里,种一些瓜果蔬菜。 如此,便可以春来做青团,夏时酿葡萄酒,秋来晒柿饼,冬时烤糖心红薯…… 古人讲究“不时不食”,我也能在小院里,尝到最新鲜的一口四季。 人都是有归属感的生物,从喧闹的酒宴,回归自家的小院,哪怕吃得朴素,也能让生活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作家田维曾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小院生活: “藏在自己的小地方,做梦,餐云嚼雪,有简单而亮堂的快乐。” 在小花园里,物质虽不甚丰富,但至少拥有饱满的生活。 人的一天,总要有那么几个小时,是留给自己的。 晨光熹微时,目送着爱人和小孩,踏着阳光远行,便可以开始和自己相处的时光。 看一本书,哼一首歌,等一朵花开。 倦时闭上眼,感受阳光是如何穿透树梢,空气又是如何沁入呼吸。 钱钟书先生曾说:
放空的时间里,灵魂自由得像一阵风,抽离肉体,游走于天地之间。 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一朵花,绽开花瓣,汲取阳光的营养; 也可以想象自己变成一只果实,摇曳枝头,酝酿心里的蜜糖。 等到天色从浅蓝变成黛蓝,浮起几朵玫瑰色的晚霞,我爱的人,便要乘暮色而归。 在花园的小桌子上,切一只西瓜,整齐地摆好,让家人们一进门,就能吃到最水灵的甜蜜。 纤月晚霞庭院,炊烟笑语人家。 能够在小花园里,静享花开,安度流年,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电影《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里,老爷爷曾对老奶奶说:
岁月流逝,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 青丝被时光漂洗成雪,容颜被岁月带走年轻,但我们的内心,也会在经年累月的沉淀下,更加丰盈。 可以像林清玄那样,在小院里放只酒壶,盛满皎洁的月光,用文火温来喝; 也可以像陶渊明一样,在田地里带月荷锄,给花花草草,翻翻新土。 觉得太寂寞,就邀上二三老友,在小院里,唠嗑起年少时的种种。 那些旧时光里的、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足以让老怀甚慰。 张晓风说: “从山径的童话中走过,从烟岚的奇遇中走过,我知道自己是个好女人,好到让人想起少年,想起汗水,想起歌,想起收获,想起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一起看过日升月落,人间烟火,才知这漫长一生,是如此美好且无憾。 国语的发音里,庭院的“院”和愿望的“愿”同音,这真是一种美妙的巧合。 或许在古人看来,拥有一方庭院,也是毕生的理想吧? 在四方天地里,静待花开花落,坐看云起云舒,一抬手,就是属于自己的蓝天。 这样的生活,光想想,就让人心向往之。 有人说,中国人建造院子,追求的不仅是安身,还是安心。 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隔绝尘世喧嚣,一切都归于平和。 欣赏清风弄影,遥闻月送花香,再细碎的美好,都可以被无限放大。 余生所求,不过一屋二人三餐四季; 毕生所愿,莫若四海三山二心一生。 愿你也有属于自己的小花园,既能装下一院花开的浪漫,也能盛满柴米油盐的清欢。 作者 | 竹西,爱读书,爱生活。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