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有两个王劲松,名字一模一样, 年龄仅仅相差一岁,都是演技扎实没有绯闻的实力派。 这两个王劲松一前一后走上演艺之路。 两人在事业上几乎没有交集,也从来没有合作过, 都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荧幕形象,成为圈内令人尊敬的前辈。 ![]() 先说1967年出生在江苏,年长一岁的王劲松, 父母都是普通职工,跟文艺没有半毛钱关系, 小时候父亲希望他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 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改变卖力气的命运。 但王劲松的成绩并不好,他也没有什么特长, 小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看露天电影。 每次有放映队下乡播放影片,他都会跑去看, 哪怕看过很多遍,台词都记住了依然兴致勃勃。 ![]() 高三那年,江苏戏剧学校到他的老家来招生, 他便偷偷去报名,结果真的被录取了。 回到家后父亲知道他要读戏剧学院的消息后, 气得想要揍他,父子俩僵持了一晚上, 父亲还是悄悄留下了五十元钱作为儿子的学费, 成全他这个表演梦。 1987年王劲松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 扛着行李来到南京,从车站一路走到了喜剧学院的门口, 从此开始了两年的求学生活。 ![]() 江苏的王劲松考上喜剧学院的时候, 黑龙江的王劲松还在一个啤酒厂打工。 1968年,这个王劲松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一名电工,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穷是王劲松小时候最深刻的印象, 每到月底家里的钱总是不够用, 父亲总要出去借几块钱维持生活。 ![]() 小时候一家人非常节约,当时家里有一盏白炽灯, 晚上照的家里很亮,但很费电, 到点关灯成为了王家松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同样希望他考大学, 以后出来找个好工作,但王劲松却想早点打工赚钱, 为家里减轻负担,身为长子的他早早就把责任扛在了肩上。 父亲帮他在家附近的啤酒厂找了一个工作, 王劲松的主要工作是过滤,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动作, 既枯燥乏味又非常辛苦。 ![]() 那时候王劲松最大的乐趣就是参加厂里的文艺晚会, 他喜欢登台给大家表演节目, 除了模仿电视上的小品外他还会自己想段子表演, 那个年代流行的霹雳舞、流行歌曲他也全都会。 几年啤酒厂的工作下来,王劲松对表演的热爱越来越强, 当他听说可以到北京进修表演时, 回家找父母商量自己想继续上学。 当时的他已经22岁,但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就这样王劲松一个人来到了北京, 顺利通过了北电的考试,成为了90级的大龄新生。 ![]() 在江苏戏剧学校王劲松的同班同学还有侯勇, 毕业后凭借《冲出亚马逊》红遍全国, 但当时却是班里最节俭的人。 当时他们这批学生都很穷,连菜都舍不得吃, 侯勇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发霉了都舍不得扔。 王劲松那时是班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放假的时候老师把他留下来免费补习台词。 当时学校的宿舍已经封闭了, 他为了省下宾馆钱每天晚上偷偷跑回宿舍住。 ![]() 因为害怕被巡逻的保安发现, 晚上他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上厕所也不敢上。 经过两年的学习后,王劲松顺利毕业了, 只不过找工作又成了难事, 他没有像同学侯勇一样进入军区文工团, 如同他父亲说的那样连个正经工作都找不到。 后来他看到当地一家剧院在招人, 只有两个要求,身高一六五以上,嗓门要大。 王劲松这两个条件都符合,还是表演专业的, 他被顺利录取了,但他并没有登台的机会, 最开始的工作是当搬运工。 ![]() 剧团经常要到各地去巡演,每次都要装卸各种舞台设备, 王劲松就干这个工作,根本没人在乎他学的是什么, 只是到处吆喝他扛东西。 当时王劲松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块钱, 不够租房不够吃,团长看他年轻勤快, 特批将单位的资料室腾出来给他住。 这个小房间只有几平米,书占了一大半, 这便是王劲松第一个家,也让他有机会沉淀下来看了很多书。 ![]() 后来王劲松才有机会登台从龙套做起, 慢慢熬成了配角、主角, 只不过当时国内戏剧、话剧市场正在急剧萎缩, 影视行业正在崛起,他的收入依旧少得可怜。 相比之下就读于北电的王劲松在事业上要顺利许多, 北电90级是个明星班,黄磊、姜武、贾妮、谢兰都是这个班的学生。 ![]() 王劲松和黄磊在大学期间住在一个宿舍, 晚上到点就关灯断电。 男孩子到晚上容易饿,他们便寻思着在宿舍里做点吃的, 便冒险从水房里引了一根燃气管到宿舍,晚上偷偷煮面条吃。 晚上熄灯后一个宿舍七个男孩在床上聊天、唱歌, 那样的生活比啤酒厂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但在大二的时候,王劲松的母亲病重, 他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已经卧床不起的母亲。 ![]() 王劲松从小到大都是个孝顺的孩子, 看到吃不下饭的母亲他心痛不已, 他每天编各种笑话逗母亲开心,哄着母亲吃饭。 但他的孝顺并没有换来奇迹, 母亲还是病逝了,他继续回到北京上学, 妹妹在家陪伴父亲, 从那时起回家尽孝和留在北京发展事业就成为了他的难题。 ![]() 王劲松同样赶上了戏剧市场萎缩,影视井喷发展的时代, 只不过北京各大学院对于话剧表演非常重视, 还有人艺、青年剧院、中央实验剧团这样专注演话剧的单位, 大部分影视资源也都在北京,见组面试非常方便。 在大学期间王劲松就参演了很多影视剧, 同学黄磊还和张国荣一起主演了电影《夜半歌声》。 每个学期同学们还要排练不同的话剧作品, 学术氛围非常浓,也是王劲松梦想中的生活。 ![]() 北电毕业后他被青年艺术剧院录取, 有了稳定的单位,既能演话剧,又能接演影视剧。 当时黄磊报考了北电的研究生,继续在学校深造, 这个念头也在深深吸引着王劲松。 在青年艺术剧院工作两年后他决定回北电考研, 但这个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父亲远在东北,虽然有女儿陪在身边, 但他对这个儿子非常想念,更加心疼儿子一边做创作一边工作, 只想让儿子有个稳定踏实的工作。 ![]() 王劲松这时也意识到父亲经常一个人在家太孤独, 妹妹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能事事周到, 最好的办法便是给父亲找个老伴儿。 在他的积极张罗下,父亲很快再婚了, 继母是母亲在世时的主治医生,对这一家人的印象非常好。 ![]() 王劲松把继母当成亲生母亲一样孝顺, 两人经常通话,他对父亲的生活也放心多了, 他也顺利考上了北电的研究生,回到学校继续钻研表演。 而江苏的王劲松还在剧团里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 当时有很多剧组到南京来拍戏, 他也获得了很多客串的机会, 既有稳定的工作,还能赚一点外快, 自以为生活非常舒适。 ![]() 直到有一次,王劲松在剧组认识了傅彪, 一个已经出演多部电影,算得上'腕儿’的演员。 傅彪觉得王劲松的戏很好,待在南京实在可惜, 建议他到北京发展,能接到更好的资源。 王劲松却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熟门熟路不愁吃穿, 到了北京还得到处去面试,拉不下面子。 傅彪却把他训了一顿,生拉硬拽让他来到北京发展, 并用自己的面子把他带到各个剧组, 逢人就介绍,这是我兄弟,戏好便宜,给个机会。 ![]() 王劲松就这样稀里糊涂得离开了南京, 来到北京继续当配角,最初他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依旧按照原来的方式演戏。 的确如同傅彪所说进入到很多更加专业的剧组, 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导演和演员, 但他的表演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的角色也没有被记住。 傅彪去世的时候,他曾对王劲松说:“你把老生演好,以后有饭吃。” 因为傅彪这句话,王劲松决定演好老生, 专心只把这一个类型钻到底。 ![]() 2005年,他出演张黎导演的《锦衣卫》, 他有一句台词说不顺,觉得非常不合理, 便想找编剧和导演改一下。 ![]() 结果张黎并没有改台词,而是对他说, 你把对手的台词记住这句话就顺了。 张黎的这句话一言惊醒梦中人, 王劲松这才意识到多年来自己只去体会自己的角色, 从那时起他便要求自己把对手的台词全都记下来。 这部剧拍完之后张黎对王劲松非常满意, 立马给了他另一个角色,《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监杨金水。 ![]() 在剧中有很多体罚的戏王劲松都要求亲自上阵, 既不找替身,也不讨巧,真实感受角色的历程。 这也是他第一个在荧屏上被记住的角色, 甚至获得了中国第一太监的赞誉, 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在京圈站住了脚。 而北电的王劲松已经研究生毕业, 和他的同学黄磊一样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老师。 ![]() 这期间王劲松也参演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在经典的家暴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 他饰演敲诈安嘉和的记者叶斗,最后反被杀害, 他的死让安嘉和开始疯狂。 王劲松和黄磊关系非常好,两人曾经是同宿舍的同学, 后来又都在北电任教,在黄磊转型导演后, 他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每部戏都会跨刀加盟, 在《夜半歌声》《天一生水》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 此外王劲松还参演过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陈可辛的《武侠》, 他合作了很多大导演,一线演员,但他始终是个配角。 并不是王劲松无法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角色, 而是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表演教学中, 演戏反而成为了他的表演体验。 从2002年起,王劲松便担任北电表演学院的副院长, 杨幂、刘亦菲、关晓彤、王俊凯都是他的明星学子。 ![]() 王劲松还是每一届北电招生的主考官, 这几年向往表演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每年的报名人数多达几万人,他就是那个百里挑一的考官。 开心麻花有一个演员名叫魏翔,当了好多年的配角, 终于在今年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熬成了主角, 当年他在艺考中形象不突出,情景剧表演时连搭档都没有找到。 但就是王劲松发现了这个好苗子,将他挑了出来, 成就了一个如今能够挑起大梁的男主角。 ![]() 另一个王劲松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他同样出演了很多小角色,戏份都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琅琊榜》中的言侯爷,《破冰行动》中的林耀东。 他的角色从古装到现代,从谍战到商场, 几乎没有他不能驾驭的角色, 他也通过自己的精彩的表演多次获得奖项青睐。 王劲松也曾经提出过年轻演员的问题, 在白玉兰大师课上,他批评很多年轻演员连台词都记不住, 台词没有错便沾沾自喜,对于表演没有深入研究。 ![]() 王劲松的话很快便登上了热搜, 他的话扯下了当今影视圈的一块遮羞布, 只不过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这样直言。 两个王劲松都从当年怀抱表演梦想的年轻人, 成长为了影响后辈的表演老师, 一个在学校培养演员,一个在剧组做榜样。 这两个王劲松还有一个共同点, 几乎从不参加综艺节目和访谈节目, 也从不提及自己的私生活,更不炒作博流量。 ![]() 如今影视黄金越来越好,演员的收入越来越高, 但王劲松这样的演员却越来越少,有两个还是同名真的是巧合。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前辈在, 才让演艺圈有了标准和标杆,也让观众期待有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好演员。 并不是高颜值、高片酬,当上主角就会被观众认可, 小小的配角也能被好的演员演绎成经典。 这两位演配角出身的王劲松,期待有机会能够合作一把。 ![]() 文|Nancy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