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 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论语》载,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讲的是鲁定公问,君主使令臣下、臣下侍奉君主,应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子使令臣下要以礼,臣下侍奉君主要忠诚。本章是接着上章讲的。即臣子事君若太尽礼,别人会说你是拍马屁,所以只要尽忠办事就好了,这就是事君最大的礼。忠,既不是单方面要求,也不是一味百依百顺,更不是作领导的走狗帮凶,而应是认真负责、尽职尽责。臣子做到忠的前提是,君王或言领导必须诚心为民、以礼待臣。 春秋末年礼坏乐崩,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政治社会呈现严重危机,首当其冲的是君臣互信危机,定公之问即为此而发。孔子认为,要恢复和谐的政治社会秩序,君当思所以为君,臣当思所以为臣,父当思所以为父,子当思所以为子。孔子及儒家认为,人伦关系是双向的,应各尽其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处理君臣关系的准则。若此,才能实现二者关系的稳定、和谐。这与后来一些人说的“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专制政治下的君臣关系是大不相同的。后世有些帝王对臣子和子民的欺骗、凌辱无所不致,而要求臣下和子民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和接受,这并不符合孔子和正统儒家主张的礼制。荀子曾有过“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说法,可见道义高于君父,此与后世所说的盲目屈从大不相同。 孔子答复鲁定公的话,言外之意是不要耍什么手段或片面要求属下如何做。你要属下尽忠,首应从自己诚心、体谅部下的礼敬做起。上面对下面尽心了,下面自然会对上面忠心。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忠心就出来了。展开说,父子、兄弟、朋友关系,都是这个道理,首应自己付出诚心,若对方对自己不好,也应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否则只会白费力气、徒生烦恼。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