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乌战争:勒索的人得到一时,共赢的人笑过一世(系列53)

 冬天惠铃 2022-06-15 发布于湖南
Image

哈尔科夫的一位姑娘盛装来到被炸毁的学校拍摄毕业照


加我



6月,是毕业的季节。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少男少女一样,战火中的乌克兰学生们,也迎来他们的毕业季。

先跟大家分享一组图片,他们是生活在乌克兰北部城市切尔尼戈夫的学生。今年正在迈入18岁的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城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成人礼。

Image
战争肆虐中,孩子在长大

Image
当初生活在这里的人,可曾与她们在街头擦身而过?

Image
我想到曾一个人,开着这辆小车上下班,回到后面的楼里跟家人共进晚餐

Image
俄罗斯军队曾猛烈炮击这座城市,试图令其屈服

Image
尽管经历了四个月的战争,2022届的毕业生还是毕业了

Image
他们的明天,还可以期待吗?

Image
他们在历史中探出头,会被未来的孩子看见

Image
他们被迫坚强,被迫“一夜长大”

✯ ✯ ✯

此时,不仅本该是学生们的收获季,也是大自然的收获季。

乌克兰广袤的黑土地上正翻滚着层层麦浪,穗子沉甸甸等待被收割。乌克兰表示,预计今年的粮食收成从去年的8600万吨降至4850万吨左右,几乎减半。

俄罗斯仍对黑海进行封锁,运送乌克兰粮食的轮船无法进出。联合国一直就此事跟俄罗斯进行斡旋,但一周两周三周过去,明显俄罗斯知道粮食武器的威力,不会轻易结束勒索。

Image
扎波罗热前线附近的一个乌克兰谷仓破烂不堪,未被使用,由于附近战斗仍在继续,无法进行收割

除了全世界人民的粮食,俄罗斯手上的筹码还有被俘士兵,尤其是被俘的外籍士兵。

几天前,两名英籍和一名摩洛哥士兵在“顿涅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法院”以雇佣军身份被判死刑。我说这是俄罗斯特意做给英国人看的,是给英国人的警告和陷阱。

今天(6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表示,要尽一切办法救两名英国人出来。然而,俄罗斯表示,英国并未与克林姆林宫进行通话。

只看后半句,会怀疑英国人只是嘴上说说,并未将本国公民的性命真正重视起来。但地球上每个看着这件事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公民是俄施加给英的政治压力,英政府必须谨慎处理。

俄罗斯的意思是,这事归“顿涅斯克人民共和国”管,我们只能帮忙调解、谈判。但是所谓的“顿涅斯克人民共和国”并不被西方所承认,一旦英国与之对话,就代表承认了对方是一个独立政权。这个口子一开,顿巴斯的两个被俄扶持的傀儡政权就向从乌克兰真正独立迈出了一大步。而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南部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多,这些地区假如在将来不管是通过公投、还是其它表面手段获得独立,最终都是俄罗斯大哥的地盘。喜欢看“一盘大棋”的人,想必会满意俄罗斯的这番“雄才伟略”。

Image
俄罗斯占领后的马里乌波尔

两名英国人的家人均提供了资料证明他们不是雇佣军,甚至都不是志愿者,他们就是长期服务于乌克兰军队,应该被当作普通士兵对待。其中阿斯林有乌克兰国籍,平纳与乌克兰海军陆战队签有合同。

第三位摩洛哥士兵卜拉欣的家人说,他本是在乌克兰上学的学生。卜拉欣这个配角最惨,就是被拉来陪跑的,总不能只审判两名英国人那么明显吧。也许被俘士兵里只有卜拉欣一个外国人,也许他就是被随机挑选的(但不能再挑选一个来自反应强烈的国家的公民,比如西欧诸国)。

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今天重申,英国应该联系进行了该审判的国家(也就是所谓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而非俄罗斯,不过如果英国愿意听俄罗斯的意见,那大家可以讨论。

Image


✯ ✯ ✯

俄乌战争进入胶着状态,近期并未有大新闻发生。为挽留期待看战争大片的读者们,各路写手齐显神通,有欢庆乌克兰反攻成功、取得巨大胜利的,有为俄罗斯迅速推进欢呼鼓掌的。而我又要“不合时宜”地写出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东部的乌克兰军队抵抗地十分辛苦,但俄军再一次没有实现闪电胜利。

北顿涅茨克很可能已经被俄军切断了,通向它的三座桥梁均被炸毁,物资供应和人员疏散都被中止,留在城内没能出去的人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不仅缺水少粮,且有随时被炮火笼罩的危险。目前约有500人躲进Azot化工厂内,这一幕那么熟悉,但北顿涅茨克的化工厂并不是堡垒般坚固的亚速钢铁厂。

Image
来自战争研究所
粉色为俄军占领区,粉色横线为俄军进攻区

俄罗斯今天发话,同意在本周三(6月15日)建立人道主义走廊,疏散被困于Azot化工厂内的平民,不过这条走廊的尽头是“卢甘茨克人民共和国”。俄军也向藏身于化工厂内的士兵提供了在周三投降的机会,但战斗在北顿茨克的有许多国际志愿者,两位英国人已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外籍军人投降的下场,更别提真正的国际志愿者们了。

Image
被猛烈轰炸中冒着烟的Azot化工厂

北顿涅茨克隔壁的利西昌斯克稍微好点儿,在炮火之中还能继续对居民进行撤离,当然这是极危险的行程,但人们愿意尝试。

Image

利西昌斯克的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炮火就在他们身后


泽连斯基继续喊话西方,乌克兰需要更多更强的远程导弹发射系统。乌克兰的武器够用,他说,但能给俄军致命打击的远程导弹没有。而俄罗斯方宣布,他们摧毁了大批西方援助武器。目前此消息还未得到第三方证实,如果是真的,那对乌克兰更加不利。

泽连斯基直接对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发难”。周一晚上在接受德国广播公司ZDF采访时,泽连斯基表示德国不应该试图平衡其在乌克兰和与俄罗斯之间的利益。

“我们需要舒尔茨总理确定德国支持乌克兰,”他说。“他和他的政府必须做出决定:不能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进行权衡。”

俄乌开战以后,德国尽管迅速暂停了“北溪二号”,并加入制裁行列,但在武器支援上一直慢吞吞。不仅外人看不过眼,德国的许多主要政客也指责舒尔茨在阻碍对乌克兰的武器输送。相信舒尔茨会很快对此作出回应。

德国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是其最大的软肋,普京比舒尔茨更明白这一点,就如同他明白英国政府无法眼睁睁看着两位国民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一样,他也明白联合国必须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吃饭问题。

Image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位于莫斯科的大楼

好的国际关系是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而非靠要挟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我们曾经迈入过那个阶段,但人类文明大概还不足支撑这种和谐,因为在进步这件事情上,总有差等生在拖后腿。

何止国际关系,行业竞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该基于互助合作的态度。老读友都知道,我经常推荐别的写手,因为我知道整个行业发展的好,我们每一个单独的写手才有机会继续写字,整个行业的文章水平上去了,就会有更多人愿意读公号,我们的字才能被更多人看到。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禁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不惜破坏规则,为了自己能多占、甚至独占。


结语

虽然我不喜欢“赢”这个字,不明白为啥凡事都要争个输赢。但双赢这个已经被玩坏了的词,还是有道理。只想着自己赢的人,永远只能赢一段,中国人都知道一句话——大家好才能真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