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继续了,但居然有一位朋友想看。为了这位朋友,我努力把这篇构思好的长文继续下去。希望能有助于你的思考甚至行动。同时,建议先不要过度思维,这些问题非常深奥,过度思考会影响正常生活。思想是灵魂的监狱,过度使用,对我们的生命提升是一种障碍。后面我会谈到如何去正确体悟生命的终极提问,看完了再思考行动。先不要想太多。 1、“识”的存在状态 我们的生命由物理肉体和意识思维共同组成。习惯上,我们一般从肉体的物理活动状态,来推断意识是否活动或者停止或者分离,并且把肉体和意识的分离态界定为生命死亡。比如,看见人的眼睛在动,我们就感觉他在想什么;看见一个人睡着了,我们就认为他不会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看见一具身体破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死了。我们一直以来,只是以一种感觉来界定意识的存在与否,但作为生命主要表征的意识,它到底是如何存在的,我们自己一直都说不明白。古往今来,无数的智者从哲学、科学、玄学乃至神学,等等角度试图阐述,但是,至今依然如庐山云雾,远看有形有象,近观一团混沌。 客观现象是:意识与身体完全绑定,意识的存在完全依赖身体的物理形态。虽然有许多关于灵魂和鬼魅的传说,但至今,至少在三维物理世界,我们没有不可辩驳的不依赖肉体而存在的意识证据。就是说,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认为,意识只与自然活动的肉体共同存在。 反过来,针对人类和高级动物,肉体的活动状态可以认为,就是意识的展现状态。因为,正是意识在让肉体活动,没有意识支配的肉体是没有活力的。 因此,意识的存在可以这样叙述:意识与肉体完全绑定,虽然无形无相,但可以从肉体的活动态推断意识的存在。因为正是意识在决定着肉体的活动。 2、一个具体的思辨及思辨后的新发现 对于前面的叙述,有些人会有疑问,比如我们的心跳明显不是思想可以支配的,心跳似乎是肉体的自主行为,与思想无关,怎么能说活动态就是意识态? 这个思辨涉及了意识的界定问题。虽然我们的心跳不受思维控制,但从心跳非常平衡的力度和节奏来推断,必然有一种存在控制着心跳,不然不会这么适度而规律。这种存在也是“识”的一种,是一种更细微的生命意识,我们可以称其为“命识”。 从对于心跳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个存在。在我们生命体中,有一种不受思想掌控的东西,它控制着我们的心跳,还控制着我们无法抗拒的睡眠,以及我们身体的成长发育到衰老退化的绝对过程,等等。要看清我们的生命,首先要认识这种与我们的生命始终伴生且不受掌控的微细生命意识。“命识”是个人起的名词,只是为了表述方便,不要在乎用词,关键要发现和认知这种存在。从我们生命的第一个细胞的出现直到最终死亡,这种“命识”一直与肉体相伴。如果把它理解成自然规律,那就彻底错了。另外,假如我们习惯性地把难以解释的宏观共同特征都视为自然规律,那我们将永远无法超越自然更无法触及生命的真相。 要对“命识”作更深一步的认识,可以这样理解:命识是意识的微细态,意识是思维的微细态,思想是思维的成型态。这就像原子、元素、物质、物体的关系一样。原子对应命识,元素对应意识,物质对应思维,物体对应思想。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一直使用的思想,实质上是从我们的命识到意识到思维,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而且,这种成长与我们的肉体成长是一种互动关系,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协调统一,密不可分。 3、“识”与肉体是互动促生关系 这里,我们努力具体陈述一下。正是命识推动着或者说指挥着我们的原始生命体从一个细胞成长成了胎儿。这是一个超级复杂的过程,母体每天送来的营养元素,要丝毫不差地分配到固定的位置,才能在十个月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婴儿体。拿眼睛来说,从生物学上讲,眼睛的精美程度,是我们一直惊叹和惊异的,这个极端精密的身体器官,如果说能够没有规划的随意长出来,是个人智力断然无法接受的。科学家说这是基因在控制。那基因又是什么?基因本身精密而规律的双螺旋结构又是什么在控制?难道这又是自然吗?这显然是逻辑不通。有些人在逻辑不通时就强行归结为万能的自然规律,这本质上和一神论一样是拿上帝当幌子。 在生命的最初始阶段,命识与生命原始细胞互为一体。就像成年人的思想与肉体互为一体一样,两者是完全统一的(不统一的状态就是死亡)。生命最初始的第一个细胞,同样与最初的命识完全统一,没有命识的胚胎就是死胎。只是此时肉体物理形态相对简单,命识也相应得简单,生命展现的行为方式就只有细胞分裂,和营养吸收这些相对简单的状态。随着分裂的不断进行,营养的不断吸收固定,生命的物理状态越来越复杂,对应的生命意识也相应得越来越复杂。直到成长为胎儿,感知器官生成以后,与完整的精密肉体相对应,我们的生命逐渐成长出了感识。 4、从感识到意识的生成 感识是身体感知器官与非身体存在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是比普遍意义上的意识更细微一层的生命意识。感识的出现依赖正常的感知器官,没有物理意义上的感知器官,感识完全无从生起。比如对光线的感识就完全依赖眼睛,没有眼睛我们不会知道光线。同样,没有耳朵,我们不会知道有声音。我们把身体五种感知器官与外界互动所产生的信息,叫作五种感识。具体为:眼识对应光线,耳识对应声音,舌识对应液体,鼻识对应气体,身识对应固体和温度等等。光线、声音、气味这些属于与生命体相对立的外界存在,这些外在客观存在与身体的互动方式是不同的,引起的生命反应也是不同的。大脑在对这些刺激和反应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我们普遍意义上的意识。 严格来讲,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命识和感识,没有意识。此时的感知器官与外界还处于一种初步的互动状态,在逐渐地激活。大脑也只是把身体器官感知到的信息,简单的分类整理,并以生命记忆的方式存储在光线区、声音区等等不同大脑皮层。此时的婴儿处于简单的感知信息收集整理期,还没有做更进一步的辨识对比。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且同类信息不断重复刺激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进一步进行归类整理,在归类整理的过程中,产生了主动的对比分别。这种对比和分别,让生命体区别出了声音、光线、温度、液体、气体等客观存在的状态和差异。在这种对比分别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才开始逐渐成长。而意识完全成形大多要到三岁以后,所以绝大部分人的记忆都是从三岁才开始的。 总之,通常所说的意识就是我们的大脑对身体五种感知器官,所感知到的外界信息的对比和分别。有一个与身体器官的成长发育密不可分的成长过程,是逐渐生起的,不是遗传更不是突然投胎带来的。在没有形成感知器官之前,普通意义上的分别意识是不存在的。个人感觉,用佛学中的“分别心”来代表我们常说的意识更确切一些。我们常说的意识,其本质也就是对身外事物的对比和分别。而这种能力是在感知器官成形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逐渐生起的。 这里,我们隐藏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在通过意识来分辨生命以外的存在。“分别心”所分别的客体很容易理解,就是生命之外的物理及非物理存在,但“分别心”的主体或者本体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分别,是谁在分别?这个问题先放在这里,眼下先当作一种生命本能来理解,不作深究,随着我们的深入,后面自然会触及到。 5、意识的局限性 前面说了,意识是对身体器官所感知到的外界信息的整理和分别。完全依赖身体感知器官。而感知器官有很明显的局限性,这就决定意识分别性,也就同样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 比如,眼睛只能看见由红光到紫光的可见光,而光谱上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无穷的,但因为眼睛无法辨识,就导致我们的意识中只能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可见光,其它光我们不仅看不见,想也想不出它们的样子。手机信号就是光的一种,就没人能想象它长什么样子。声音也一样,超声波、次声波都是无穷的,耳朵同样也无法辨识。温度当然也一样,绝对零度或者一千度的高温我们都是无法体感的,当然也想象不出感受。更明显的例子还有,我们永远无法让一个盲人理解色彩,甚至无法给他讲述明白,除非让他恢复视力。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能在我们意识当中呈现的,肯定都是我们的感知器官辨识过的。感知器官无法辨识的存在,永远无法显化在我们的意识之中。例如,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草原的孩子,让他想象出大海的波涛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样对于一个没离开过海岛的渔民,大漠孤烟的情景也不会出现在他的意境里。 从感知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意识的局限性简单理解为感知器官或者感知能力的局限性,是肉体器官限制了意识的感知范围。但感知器官的局限并不能决定思维的局限。 神奇的是,从思维的角度观察,意识实质上又是无限的。 6、意识的无限性 有一个近乎无解的提问:到底是宇宙大还是我们的思想范围大?只要稍作冥想,我们就能觉察到,无论宇宙有多大,我们思想都能跟上它,甚至在意识中,还可以超越它。这非常的神奇,宇宙很神奇,更神奇的是,它居然能被我们的思想理解和追踪。难道我们的意识比宇宙还要更加精密复杂? 经过个人多年来的体悟和觉察,目前的认知是:在停止意识思维活动之后,我们的生命本真所展现出来的状态是与宇宙完全统一的。意识思维的无限性正是源于此。但生命的本真状态,并不是我们普遍意义上的意识。是它决定了意识活动的无限性,但其本身却完全排斥具体的意识活动。 7、意识需要体悟,不能辨析 最后想说的是,在没有真正体悟到生命真实状态之前,不要试图用逻辑推理来理解意识。非要理解,那就理解到以上六点就够了。暂且打住,不要再深入。因为无论如何深入,都是在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本身也就是意识,使用逻辑,也就是在用意识理解意识。这就像自己抓住自己的头发,想要努力把自己提起来一样,是做不到的。 真正能认识意识的,并不是意识本身,而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个本体。有一个超越意识及肉体的存在与我们的生命完全统一着,并伴随我们终生,是他在掌握着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肉体与精神的全部发展和变化。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我们的生命才会出现,并且成长衰老直到死亡,也正是他在借助意识辨析我们生命之外的存在。要知道,我们表面上所展现的这种规律而有绪的生命和意识状态,不是偶然随机出现的,认识掌控我们全部生命活动的这个本真,才是提升我们生命维度的关键。在想要理解意识之前,先要对这种存在有一个基本的认可。 我一直在用体悟这个词,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超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是直接用真我认知的,而这种认知是无法表述的。这也正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本意。语言文字是意识思维的另一种形态,用语言来描述本真,就好比用尺子量原子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如何认知和寻找生命真真正正的本来面目,这个,我们以后再慢慢细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