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7爬天都峰
2022-06-15 | 阅:  转:  |  分享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
,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一、导入新课17爬天都峰dū爬走近作者黄亦波,1937年
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华丰字模厂工人,曾参加上海工人文化宫文学创作讲习班学习,后调入少年
儿童出版社任编辑,《小朋友》编辑室主任,《儿童诗》丛刊副主编,副编审。作品:诗歌《阿布加和中国医生》,散文诗集《远方的礼
物》《阳台上的小客人》等。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情况。二、整体感知会认字
级链攀相辫呵jíliànpānxiàngbiànhē会写字哩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级链颤
攀辫呵念猴鲫假日抬头云彩石级铁链发颤sìjūbiànliànjí字词学习
鲫鱼纪念辫子鼓舞居然似乎汲取年纪奋力白发苍苍笑呵呵hē(1)编儿歌法区
分。争()要说话,言字中间夹;()别要用刀,中间是点撇;编成小()子,丝线在中央。(2)在语境中区分。扎着小
()子的小姑娘,参加了()论会。会后别人让她分()两种事物,她立即认出来了。ABBCA
CA.辨B.辩C.辫同音形近字填空。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1.吸取、吸收。()
2.笔直陡峭。()3.头发苍白,形容人苍老。()4.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5.
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汲取笔陡白发苍苍发颤鼓舞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课文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到天都峰——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课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
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终于登上了天都峰的事。1.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陡”。三、认知贯通(1)课文介绍了
在什么时间、爸爸带“我”去干什么?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时间:______地点:_______人物:_____
__和______事件:_________假日黄山爸爸我爬天都峰(2)理解“爬”。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字
?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
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都峰的_____和_____,从_______突出了“我”的________
_____心理。陡侧面畏惧、犹豫高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难的情
境。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作者用“爬”而不用“登”了吗?“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1)画出老
爷爷和“我”的对话。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怀疑了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2.学
习课文第3~5自然段。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
实际上是指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思考:“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3.学
习课文第6、7自然段。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我”()向峰
顶爬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奋力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终于“终于”是经过“奋力”
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爬呀爬从“爬呀爬”可以想到爬上峰顶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4.学习课文
第8、9自然段。(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因为“我”虽然年纪小,但却能坚持不懈,这给了
老爷爷很大的信心。“居然”说明老爷爷爬山前是多少有些顾虑的,并对自己现在能爬上天都峰感到意外。(2)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勇气。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