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 1992年农历7月的一天,一名男子从外面闯进屋里。 只见他一把拿起被子,就将屋里的小女孩卷得严严实实,然后再麻利把小女孩推到墙边去。 当时,跟小女孩一起待在屋子里的,还有小女孩的母亲。 母亲没有任何惊慌失措,反而很自然地站到男子身边。 男子就将手上的东西一捣鼓,"砰——"的一声,炸开了。 四周一片漆黑,小女孩从破了个洞的房顶看去,天异常的蓝。 可低头一看,自己的周围一片狼藉。 "妈妈,妈妈……" 女孩的呼喊没能得到回应,黑暗中,她摸到了母亲的腿。 女孩名字叫吴家雨。
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小女孩,23年后,宁可被骂不孝,宁可被各种流言蜚语攻击,也要打开父母的棺木。 吴家雨是湖北十堰人,在她的记忆里,她的童年就是孤独的,几乎没有爸爸妈妈的身影。 1990年的夏天,吴家雨的妈妈在江西太原打工。 因为想念孩子,就让丈夫吴世元带着孩子搭车到太原去。 于是,吴世元就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吴家雨出发。 同行的,还有吴家雨2岁多的弟弟,吴家燚。 当时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十堰到太原没有直达的火车,得先到武昌火车站中转。 吴家雨一家谁也没想到,武昌火车站会成为他们一家噩梦的开始。 当时的火车站人多,治安方面也不怎么样。 吴世元在武昌火车站中转的时候,发现自己钱包被偷了。 身无分文的他寸步难行,带着两个孩子滞留在武昌火车站附近。 为了赚路费,他就到附近的餐饮店打零工。 吴世元当时认识了一个老乡,叫江长涛。 因为忙,吴世元就把两个孩子交给他照顾。 这天,吴世元回家,发现家里的两个孩子只剩1个,只有女儿吴家雨,儿子吴家燚不见了。 江长涛对吴家燚说,要买糖给他吃,然后就把小男孩骗出去了,这是吴世元从女儿口中得知的。 听到这个说法,吴世元惊呆了,抓着女儿想都没想就追了出去。 在拥挤的火车站,吴世元只来得及看到江长涛抱着小儿子挤上了火车,扬长而去。 这一下子,吴世元像遭了雷击一般,他拖着女儿,拼命地挤上火车。 他沿着车厢一个个找过去,就这样一直找到终点站,吴世元也没有在车上发现江长涛和小儿子的踪影。 他怀疑,江长涛有可能在中间某一个站点下了车。 没办法,吴世元只能赶紧回武汉报警。 几乎没有多少悬念,江长涛的身份是伪造的。 加上90年代跟现在不同,监控还没有普及,一时半会儿的,找回孩子的希望几乎是渺茫的。 但是就跟全天下的父母一样,吴世元不愿意放弃对孩子的寻找。 他把年仅3岁的小女儿吴家雨送回老家,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帮忙照顾。 自己则跟妻子两人,开始了寻子之路。 一张地图、一个笔记本,是吴世元夫妻寻子路上最重要的两样东西。 他们沿着火车经过的站点,一站一站地找,在地图上把找过的地方都做上记号。 这样一找就找了两年,地图上的每一个记号,都是他们寻找的脚印。 他们把寻找孩子时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心情,都化成了笔记本上的一个个字,一滴滴泪。 过年过节,吴世元的妻子就会格外想念孩子。 会想孩子吃什么,会不会忘了自己,声声问着:“你到底在什么地方……” 两年多的时间,把钱用光了就打工,赚了钱就继续上路找孩子。 满怀希望地出发,背负失望而归,这样周而复始,内心的折磨和绝望让他们无法承受。 彼此只能互相埋怨,互相指责,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 1992年农历7月23日,吴家雨迎来了久未归家的爸爸妈妈。 这天,就在她跟妈妈待在房间的时候,爸爸突然闯了进来。 吴家雨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爸爸用一床被子卷得严严实实的,接着她又被一把推到了墙边。 反常的是,吴家雨的妈妈不但不阻止丈夫,反而跟他站到了一起。 一声爆炸声,吴家雨的世界被炸得支离破碎。 父亲跟母亲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些苦痛无法宣之于口,他们以最惨烈的方式,带着遗憾从这个世界离开了。 “我有一个弟弟。”这个事实,是吴家雨9岁的时候才知道的。 年迈的奶奶拿出了一个箱子,给了吴家雨。 她告诉吴家雨,这个箱子里的东西,是她的父母留下的。 也是在这时,年幼的吴家雨才知道,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她是有父母,有弟弟的。 只是,弟弟人贩子拐走了,而父母为也为此失去了生命。 吴家雨从箱子里找到了父母留下的地图和笔记,上面遗留的,不仅有岁月的痕迹,也有那两年,父母寻子不得而留下的泪迹。 吴家雨抚摸着笔记本,小小的心里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找到弟弟。 找到被拐的弟弟!这是吴家雨父母用了两年都做不到的事情。 对于还是孩子的吴家雨来说,更是几乎没办法完成的事情。 但当时的吴家雨没有想那么多,在她的心里,对家人的渴望,对家的向往,让她无论如何都想找到这个唯一的血亲。 她开始寻找弟弟。 吴家雨没有读几年书,家庭的巨变让她很早就明白生活的不易。 她15岁离开学校,开始外出打工。 进入社会之后,她接触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 但她心中最大的事,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弟弟。 吴家雨请了同厂一个姐姐,帮她在网上挂了找弟弟的消息。 弟弟被拐的时候只有2岁多,吴家雨那时候也才3岁。 加上没有照片,关于弟弟的信息真的是少得可怜。 怎么办,吴家雨只能靠两个信息来找弟弟,时间是1990年,人是在火车站丢的,耳朵上有个肉丁。 尽管这样的信息实在是太粗太泛了,但吴家雨没办法,她只知道这么多。 吴家雨在厂里工作,薪水不高。 做得好的时候,一个月也才四五百薪水,勉勉强强能养活自己。 但每个月只有这么点工资的吴家雨,为了找弟弟,却很舍得花钱。 她经常跑去网吧,付上一个小时一两块的网费,就为了看看网上有没有弟弟消息的反馈。 除了工作,找弟弟这件事成了吴家雨生活的中心。 吴家雨除了工作,几乎都把时间耗在找弟弟这件事上。 这一找就是5年,20岁那年,吴家雨遇到了丈夫。 两个人走进婚姻的殿堂,生育了两个孩子。 虽然已经有了渴望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家,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吴家雨却更加坚定了要找到弟弟的决心。 "那是一母同胞的弟弟,肯定要找到呀。" 在吴家雨心中,找到亲弟弟这件事,已经刻到骨子里的了。 她白天跟丈夫一起经营一家快递店,晚上就浏览网页,寻找弟弟的踪迹。 当时"宝贝回家"公益网站成立,这让吴家雨欣喜万分。 她很快就将自己知道的关于弟弟的信息上传到网上去,除此之外,还附带了父母的照片。 接下来,又是新一轮的等待。 与15岁那年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有更多的人帮助吴家雨寻找弟弟。 志愿者们在寻亲群里相互打气、鼓励,也相互帮助。 只要有相关的信息,都会共享,帮助彼此寻找失散的亲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家雨得到了第一次反馈。 有志愿者反馈,确实有一名寻亲者,经历跟吴家雨的弟弟有些相似,有可能是吴家雨的弟弟。 收到消息的吴家雨很是激动,她带着叔叔,跟那位寻亲者做了DNA检测。 结果令人失望!彼此的DNA不相符。 也是在这次测试中,吴家雨意识到,要想通过姐弟或者叔侄的DNA来确定亲缘关系,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是父母的DNA就不一样了,准确度会更高一些。 可是,吴家雨的父母已经去世了,要取得父母的DNA,谈何容易? 父母已经去世23年了,吴家雨又能从哪里来的DNA可以拿出来做对比呢? 除非,从父母的遗骸中尝试提取DNA,再来做检测。 这个想法一出现,让吴家雨看到了希望。 这是目前唯一能够更准确找到弟弟的途径,吴家雨并不想放弃。 但是,要从父母的是遗骸中提取DNA,就意味着要打开父母的棺木,这又有了新的困难出现了。 传统观念里,讲究入土为安,尤其在乡村这些地方,这些传统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吴家雨要撬开父母的棺木,从遗骸中提取DNA,不仅打扰了死者,更是对父母的不敬。 这样的行为在吴家雨老家,是很不孝的行为。 这样的现实氛围,给了吴家雨很大的压力。 一边是失散多年的弟弟,一边是老家乡亲的风言风语。 一时间,吴家雨陷入两难的境地。 经过一番衡量,吴家雨还是选择弟弟这一边。 她的想法很单纯,她觉得如果想要通过父母的DNA来找弟弟,就要尽快。 不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从遗骸中提取DNA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尽管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孝的,但吴家雨却认为,父母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找到弟弟。 现在只要有父母的DNA,就有希望能够找到弟弟。 她相信父母如果知道了,也会支持她的做法的。 吴家雨还是决定,要打开父母的棺木,提取DNA。 为此,她还需要跟年迈的奶奶做思想工作。 外人的流言蜚语,吴家雨可以不在意;但奶奶的感受,吴家雨无法忽视。 一开始奶奶是不赞成吴家雨开棺的。 一来,传统的观念让她不想打扰儿子儿媳妇的安宁。 二来,她并不想让吴家雨担上不孝的罪名,毕竟,人言可畏呀。 但决心找到弟弟的吴家雨为了得到奶奶的同意,跟奶奶认真地谈了三次,好不容易才得到了奶奶的支持。 时隔23年,吴家雨在重重压力之下,不管外面的流言蜚语,不管别人不理解的目光。 她很坚持,并且在有关部门的见证下,打开了父母的棺木。 法医取了吴家雨父母的牙齿和一小部分骨骼,送往专业机构进行DNA提取。 一开始,DNA信息的提取并不顺利,尤其吴家雨的父母已经去世20多年了。 他们进行了五六次的提取,失败了就继续提取,最终成功将DNA信息输入到拐卖儿童网上查询系统。 该做的都做了,吴家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等待。 DNA的成功提取,让吴家雨激动得一晚上没睡。 父母的DNA终于提取出来了,找弟弟的希望更大了。 可她满心的欢喜在杳无音讯的等待中慢慢冷却了下来,弟弟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难道真的就找不到吗? 就在吴家雨日益失望,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个电话的到来,让事情的走向发生了转折。 2017年2月,吴家雨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的人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寻人栏目《等着我》的工作人员。 对方说,在得知了吴家雨的经历之后,警方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帮助她寻找弟弟。 他们希望吴家雨能够来上他们的节目。 要说吴家雨内心没有想法,那是假的。 她其实很忐忑,谁也无法预料,参加了节目,是不是就能找到弟弟? 但是,节目组能够来找她参加节目,她也是真的觉得很高兴。 因为上了电视,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能够知道自己正在找弟弟。 哪怕节目组没办法帮她找到弟弟,也能帮她扩大宣传的范围,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在找弟弟,没准,就能找着呢!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吴家雨来到《等着你》节目组。 尽管内心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当真正参加节目,将手放在开关上的时候,吴家雨的心情还是紧张的。 她依然期待着,在门打开的时候,能够有一个人站在那里。 这样,她多年的寻找和等待能得到回馈,她多年漂泊着的亲情就能有处安放。 她想带着弟弟回去,看看他们一家曾经居住的地方,带他回去看看爸爸妈妈,告诉爸爸妈妈,弟弟被她找回来了…… 所以,当大门打开,看到门后面走出来的青年男子时,吴家雨再也坚持不住。 她大哭着奔向前方的人,大喊着弟弟,紧紧地抱着他。 她痛哭着告诉这个失散多年的弟弟:“好苦啊,我找得你好苦呀……” 吴家雨的弟弟吴家燚是被拐卖到福建省漳州的,改名为林艺辉。 养父母对他挺好的,家里面有4个姐姐。 被拐的时候太小了,林艺辉已经不记得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家的了。 但是他从有记忆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 踏入社会之后,他就想着要找到亲人。 可能真的是亲人之间的牵绊吧,就在吴家雨顶着压力,打开父母棺木的时候,林艺辉也在想方设法,要找回亲人。 当时,他在网上上传了他的DNA信息。 20多年的相隔两地,姐弟俩再次相见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了。 父母离世,曾经和和美美的家已经支离破碎了。 但好在,他们彼此之间没有放弃,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再次找到对方。 弟弟找到了,吴家雨如愿所偿,把他带到了父母的坟前磕头相认。 随后,两家人又各自回归了原本的生活。 一切似乎还是跟之前一样,但又是不一样的。 尽管吴家雨和弟弟依然相隔两地,一个在湖北,一个在福建。 但相认之后,彼此却能在心里知道,在远方,还有至亲在。 平时见面可能不太容易,可有事的时候可以不用自己扛了。 姐姐打个电话给弟弟,说说最近烦心的事儿。 弟弟打个电话给姐姐,说说周围发生的趣事儿。 家长里短,内心却是满满的,暖暖的。 吴家雨跟弟弟这样的结局,是幸运的。 可是,除了吴家雨一家,还有许多支离破碎的家庭还在期待重逢。 他们等待的结果,不一定是圆满的。 就像山东的庞光明,耗费16年,再见面时,才发现儿子磊磊已经被伤害致残了。 就像刚刚跟父亲孙海洋相认的孙卓,跟养父母感情甚笃的他,又该如何平衡养父母和亲生父母呢? 找不到孩子之前,父母在失去孩子的痛苦和对孩子的思念里饱受煎熬; 找到孩子之后,多年分开产生的隔阂和陌生,又该如何去打破呢? 我们常常沉浸在亲人相认那一瞬间的感动和欣喜,却很少去深究,这些曾经破碎的家庭,重逢之后,彼此间的那些裂痕该如何弥补? 如果没有人贩子,没有买家,也许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这些隔阂和陌生发生,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出现。 也许,要等到那天,再也没有买卖儿童,再也没有拐卖妇女。 再也没有人口交易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没有后顾之忧地放开欢笑吧! 愿天下无拐! 作者:朱小鹿&河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