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啃老的事儿不少见,少见的是,一个读过9年博士的人在啃老。八零九零后啃老的事儿不少见,少见的是,一个七零后竟然也啃老。2015年的一天,一个被啃的忍无可忍的老父亲又开始发飙了。他的儿子叫李明亮(化名),已经37岁,2013年回到农村。在同龄人早就成家立业的年纪,他却“返老还童”,靠老父老母供养吃喝。就家里那破墙烂瓦的穷光景,本就烂泥扶不上墙,他还来火上浇油。不出去工作,不下地干活,守着一破屋子的书,每天翻来翻去。快40岁了,都还不是工作赚钱的时候,难不成要等到五六十岁、七八十岁?而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高学历儿子,不仅靠不住,还成了家里的累赘。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本该父慈子孝的父子,关系已势同水火。父母认为,儿子就是太懒,只不过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每天坐吃等死。只是他还有本能的自尊,不愿意当众说出来,哪怕透露出一点点信息,还遮遮掩掩。父母失望到咄咄逼人,妹妹哭泣着倾诉自己的付出,记者劝解他出去工作……当周围都是同一种声音,告诉李明亮他做错了的时候,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波动呢?看着节目中李明亮的一言一行,我对他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如果他没有受到过精神或者身体上的伤害,就根本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从读博开始,自杀的意念没有了,但他的身体又得病了。可是亲人们都看不见他得了病,只关心他怎么还不去赚钱。他们没有跟他一起想办法疏导问题,帮他走出现下的困境,却只是粗暴地逼迫他去工作。而跟他有相似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不能不引起警觉。今天,我带大家去看一看,李明亮耀眼的过去、一地鸡毛的现在、远景堪忧的未来。 1978年,国家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二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而来。许多人家的温饱问题还在水平线上晃悠,玉米杂粮还是不少家庭饭桌上的主角。计划生育政策还未实施,兄弟姐妹之间,小的穿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剩下的。这还是家庭条件不错的,再差点的,穿补丁衣服也没人笑话。就在这年,湖北一个不起眼的村寨里,一声响亮的啼哭,圆了一对夫妻的梦想:这个儿子,就是李明亮,要说起来,这孩子简直是个福星。凡是他看过一遍的书,再合上书本,他已经能快速复述下来。他这种一目十行的记忆能力,成绩不稳居全班第一根本说不过去。上学时,得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烂土墙,那可比过年贴年画儿长面子多了。但只要一说起儿子,只要邻居夸赞起来,他们脸上的笑,就挤成了一朵花。虽说家里日子穷一些,但有个聚宝盆一样的儿子,父母心里亮堂着呢。妹妹眼瞅着哥哥成绩拔尖,而自己的学习始终晃晃悠悠,徘徊在中等水平。对于哥哥那样的天赋型选手,那可不是她想追就追得上的。看着父母弓腰驼背,破鞋烂裤,天天土里刨食,艰难地供兄妹俩读书的窘况。看着一家人铆足劲儿供养自己,李明亮学习的劲头更足。后来,学校里的领导找他谈话,承诺他只要在本校读博,还将给他安排工作。一个无依无靠的农村娃,靠读书改变命运,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吗?但没人能理解,当初的李明亮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竟然直接拒绝了。果然,2004年,李明亮靠自己的本事,考到四川一所高校攻读博士。家里人颇为欣慰,父亲还摆了酒席,邀请亲戚朋友庆祝了一番。等几年后博士毕业,找个更有前途的好工作,一家人的好日子就来了。 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花了3000块钱快递费,足有50几袋的书。只是看看那些码得整整齐齐的书,就知道李明亮到底有多喜欢读书。妹妹对哥哥的付出,一直无怨无悔,即使成了家有了孩子,也是有求必应。他们都坚信,李明亮是家里的福星,只要博士毕业一上班,马上就能赚大钱。读博几年间,除去以前还过的,父亲还背负着三万八千块的外债。年仅65岁的父亲,因为过度操劳,从模样上看,已如80岁的沧桑老人。全身都是病,腰椎问题、冠心病、糖尿病、手部肿块……但他根本舍不得拿钱去看病,就那么忍着,实在扛不过去,才零零散散吃点药。他不羡慕邻居们盖起的精致别墅,也不羡慕别人儿孙满堂,这又算得了什么。他浑浊的双眼,已经看到了以后的红火日子,顿时精神抖擞起来。他又怎能想到,随着儿子的归来,他人生中的噩梦来了。这个早已贫困潦倒、摇摇欲坠的穷家,将被儿子拉入地狱。可儿子,怎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顾在幽暗昏黑的屋内,打着台灯读书。老两口实在不明白,一个大小伙子,能吃能喝能说话,好端端的,有什么病?前些年,靠着一股子年轻时的蛮力,父亲最先把家里砌成了水泥地面。别说水泥地面了,村里的人家,各种时兴的瓷砖、木地板,随处可见。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赚钱,结了婚、买了小汽车。李明亮年轻,个子比父亲高,力气比父亲大,竟然直言要掐死父亲。吵架打架先不说,最令父亲气愤和心凉的是,儿子竟然是个铁石心肠。一日,父亲头顶烈日在地里干活,竟被晒到中暑昏了过去。邻居们慌忙把他搀扶回家,可自己的亲生儿子,竟对他不管不问,都没过来搭把手。考博前夕,儿子还口口声声向父母承诺,以后要挣钱养家,孝敬他们的。那个志向高远的儿子不见了,只有一个颓废啃老的儿子。 眼瞅着儿子越来颓废,父亲越来越想弄清楚,儿子在四川读博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李明亮读博,用了9年,相差的那4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他不清楚其中缘由,但记得很清楚,是李明亮自己找来,强行要求办理的。之所以一直没有博士毕业,是因为他的毕业论文一直没有做出来。一个从小到大的学霸,一个求学路上畅通无阻的天赋型学生,怎么会做不出毕业论文呢?倘若因毕业论文不达标,推迟一年毕业,也不至于这么长时间毕不了业啊。观众都看得出,他被逼到无路可退的那种窘迫感、无力感。在工作人员的“左哄右骗”中,他终于肯透露出一点信息。他捂住嘴巴,苦涩地笑说到,自己一直都活在恐惧之中。初中的时候,他就感觉自己被死亡掌控,全身都被无缘由的黑暗包围。他表示,自己现在根本就不能出去工作,他在给自己看病。他看了很多的中医药书,也在给自己治疗中,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好。可当工作人员问他读博之后,为何性情大变时,他却吞吞吐吐再不肯说。听到这里,坐在一旁的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怒吼着奚落儿子。可是,自己近40岁的儿子,寄予无限期望的天才儿子,却以这样的结果,让他的人生成了悲剧。根据李明亮的这一系列言行,工作人员断定,李明亮的精神出现异常。果然,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李明亮读博期间发生的事情,冒出了头。 在心理咨询室,李明亮突然暴躁起来,他不肯吐露自己的心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李明亮带着哭腔,调整情绪,开始回忆过往的心酸。而室友,表面上跟他一团和气,但背后,却总在使绊子。在他准备睡觉的时候,室友总会用盆或是门,制造出声响。他睡眠很浅,只要听到声响,即使再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可以说,他的交际能力为零,面对这些事情,根本没有还击之力。每天最多睡三个小时,就再也睡不着,连走路都是浑浑噩噩,毫无精气神。随之而来的是,他的记忆力严重减退,以前的一目十行,变成连一句话都记不住。他感觉自己像被困在牢笼里的囚犯,从身体到精神,浑身都痛苦。他苦笑着说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就如同婴儿一样,既欣喜又害怕。他不是不想出去工作,而是他害怕面对社会,害怕与人交往。但读博期间的这个遭遇,就能让一个正值壮年的天之骄子,背负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造成精神失常吗?他从小生活的并不幸福,这种不幸福并不是来自家庭条件,而是孤单。 从小,他就被父母当成一个学习和挣钱的工具,从来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 在学校也是,他没有交心的朋友,感觉人际关系虚伪极了。 一个在这种环境和意识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已经种下人生悲哀的种子。李明亮犯“心理病”的突发点,正好是在准备进入社会的时候。所谓幼稚型人格,即过分依赖他人,内心缺乏面对社会和人群的勇气。人,一旦沾染上心理疾病,往往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治愈。而听过儿子的遭遇,父亲早已痛哭流涕,脸上充满悔恨。 既然儿子已经害病,原因也找到了,那父亲再不会强迫儿子出门工作。自从父子俩敞开心扉后,他们的关系变得缓和起来,家中也少了争吵。李明亮依然走不出曾经的阴影,依然还是个不敢走进人群,始终孤单的人。心理咨询师看到李明亮的家庭实际情况,主动提出,免费为他进行治疗。只愿他,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在家人的关爱下,早已走出心理阴影,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家庭和社会责任。通过李明亮的遭遇,折射出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事业必定也要打拼,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而且现在,因为社会竞争的加剧,心理问题开始困扰越来越多的人。一个人,一旦出现心理困扰,即使有再好的成绩、事业,最终,也有可能会被击垮,成为一个废柴。不要心存侥幸,也不要自鸣得意,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都是悄无声息的。但愿我们都扛得住,但愿我们看到的、感知到的这个世界,一直都是美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