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美食的书,做美味的家常饭

 素心人的事 2022-06-15 发布于上海

读美食的书,做美味的家常饭

读美食的书,做美味的家常饭

“我吃饭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必须要维系对生活的热情。”写在613日电影明信片上的话。

《每天一首古诗词》的日历,今天是苏东坡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才情兼具的坡翁——我简直要呼他“坡仙”了,尤其是夜半三更带着酒醉倚杖听江声,真酷。我知道,老饕不善饮酒,善烹饪家常美食。

我和学校两个小年轻同事有个微信的“三人群”,作为必要的工作交流之需,偶尔也会谈些有温度的话题,比如封控期间我们晒几张自制食物的美照,借此唤回一点生活的热情,以期将这沉闷的密闭真空期打发过去。

昨晚,线上会议的候场间歇,我们群聊提及舌耕之苦:一天的课下来,喉咙哑得说不出话了。而我只觉得琐碎枯燥,尤其是周五课后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补课。我告诉她们,实在无法排解苦闷,提早倒了半杯啤酒,边喝边讲,效果奇好——也不必担心被举报“酒驾”。她们俩各自秒回一串“哈哈哈”。我贴了一张跳舞的动画。突然觉得,我也挺酷的,学坡翁,装酷。

第6朵白兰花,第15条黄瓜

配着最近在看的纪录片《鲜生史》,唤起的何止是对生活的热情,还有对美食文化的热爱:我要吃文人笔下的菜,更想读文人写食物的书。自从物流畅通之后,接连下了两份购书单,第一单只一本书,已经读了大半的《文心雕草》;第二单刚收到没几天,《酉阳杂俎》《博物志》和《山家清供》。拿到林洪的《山家清供》,再去书架找出袁枚《随园食单》,属同一版本。

读《食单》的时候正是6月的夏天,让人念念不忘:高考查分的那晚,儿子的准考证留在市区的家,他独自坐一个半小时地铁回去拿准考证。我实在按捺不住激动又迫切的心情,随后也独自赶去地铁站,带着这本《随园食单》,路途上假装无事读书消遣。坐到宜山路和徐家汇之间,手机上收到了儿子发来的高考分数。我们再一起坐地铁回到郊区,夜色浓稠,那一晚几乎通宵未眠。

香煎老豆腐,用豆瓣酱调味

美食的书和美味的食物一样,能带给人美好的回忆。凝聚在那些细碎的吃喝小事上的记忆点滴,隔着多少年的岁月烟尘回望过去,让人欣喜又感慨。所以,我们要和亲密的人一起好好吃饭,吃好吃的食物,维系生活的热情,珍惜天赐的缘分。

我读书一半是因为饿,我想知道写书和被写进书里的人们都吃什么。另一半,是因为这种饿能引发我对生活的持续热情。

凉拌黄瓜,配了小半颗洋葱

园子里的玉米长出须须头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