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元帅聂荣臻回忆中苏科技合作中的波折

 兰州家长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中苏科技合作中的波折

文章图片1

  在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国防尖端技术的事业中,如何对待外国援助问题,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我们同许多国家都有科学交往,但一开始,交往最多的是苏联。所以,下面主要回忆一下同苏联科技合作中的一些情况。

  五十年代,苏联曾给予我国相当大的援助,很多苏联科学工作者和专家,在苏联共产党和列宁、斯大林的长期教育下,在中国工业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起步的时候,曾经给予了积极热情的帮助,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但是,苏联在援助问题上,由于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领导集团的错误思想指导,当时就有很大的保留,从一九五九年起,苏联在科技援助方面就开始卡我们了。到一九六○年,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完全违背苏联人民的意愿,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了一切援助。从而也更使我们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必须把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的立足点,完全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才能攻克各种难关,扎实、稳步地向前发展。

  一九五六年八月,我们趁李富春同志在莫斯科访问的机会,请富春同志向苏联政府提出导弹方面的技术援助问题,并提议我们派代表团去进行谈判。但是九月份苏联方面的答复,使我们大失所望。他们说,对中国的援助只能限于培养干部,而且只能接受五十名留学生。他们提出的借口是,搞这个必须先从培养干部开始。

  培养干部当然也需要,但苏方的答复同我们的要求相距太远,如果按照这个步骤,估计最少要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才能在我国进行导弹的研究工作。这就将大大推迟我国掌握导弹武器的时间,对我们巩固国防和提高技术水平都非常不利。通过苏方的答复,我们看出了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对我国发展国防尖端武器的态度,总的说来就是不想给。

  形势非常明显,我们面临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苏联的限制。

  我们怎么办?当时大家是这样分析的,我国虽然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很落后,但分散在全国各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目前在资本主义国家可以争取回国的留学生、科技人员也还有相当的数量,有的曾在外国参加过火箭方面的研究设计工作。只要我们确定了正确的方针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即使没有外援,也是可以独立进行研究的。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当时在空气动力学、推进机、弹体方面,设计像美国“诚实约翰”一类的火箭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当时最困难的是电子元件、器件和精密仪器、仪表设备的基础薄弱,研究生产赶不上研制尖端武器的需要。这方面有些东西我国当时是难以解决的。虽然如此,但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初期由于用量很小,可以通过贸易途径从国外进口一些。

  为此,我向中央和军委建议,一方面我们自己动手,积极筹备导弹、原子弹、新型歼击机等尖端武器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争取继续与苏联进行谈判,尽量争取得到一些援助。苏联同意接受五十名导弹专业留学生,我们还是尽量派出去。另外,我还建议,我们可以设法从西方国家购买一些元件、仪器,作为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借鉴。但这个计划,限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后来未能实现。

  今天,如果把我们研制尖端武器所走过的道路重新回顾一下,证明中央当时所确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在武器装备方面,把立足点主要放在外国援助或主要靠购买外国的产品上,那就不但不会这样快取得成就,而且必然造成研制工作的依附性,会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尤其一九六○年以后,苏联突然断绝援助,我们就会陷入困境。

  一九五六年十月,我在国防部五院的成立大会上,要求大家把“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研成果”,作为五院的建院方针,当即受到热烈的赞同。

  当然,我们的方针既强调了立足点应以自力更生为主,又不排除争取必要与可能的援助,我们不能闭关自守,也不能搞排外主义,只要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对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有好处,我们就不拒绝外国援助,而且还希望争取得到这种援助。

  一九五六年十月以后的国际形势,使赫鲁晓夫在新技术援助方面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对周恩来同志说:“是不是再和他们谈一谈,让他们援助一下,派一点专家,提供一些资料和样品,由我们自己搞。”

  周恩来同志说:“可以先找苏联顾问谈谈。”

  一九五七年七月,我遵照恩来同志的指示,找当时苏联驻中国负责经济技术的总顾问阿尔希波夫,提出希望苏联在尖端武器的研究制造方面,对我国给予技术援助。他听后热心地说:“我本人同意,待请示我国政府以后再予答复。”

  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日,我们得到阿尔希波夫的答复,苏联政府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他受权宣布,同意中国派代表团去苏联谈判。我随即将这个消息报告了毛泽东、周恩来同志。

  一九五七年九月,经党中央批准后,我与陈赓、宋任穷等同志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同以别尔乌辛为首的苏联代表团进行了认真谈判。历时三十五天,于十月十五日双方达成协议,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以下简称“十月十五日协定”),胜利地完成了中央交给我们的谈判任务。

  “十月十五日协定”签订以后,一九五七、一九五八这两年执行得比较顺利。虽然苏联只是向我们提供了几种过了时的导弹、飞机和其它军事装备的实物样品,交付了相应的技术资料,派了些技术专家,但这些,都使我们争取了时间,缩短了差距。

  不过,众所周知,这种援助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我们党坚决拒绝了赫鲁晓夫提出的侵犯我国主权,企图控制中国的要求,同时,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也逐步公开化了,苏联在执行“十月十五日协定”上也随之越来越后退了。

  一九五八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三日,赫鲁晓夫到我国访问,要我们答复不久前苏方提出的“关于建立联合舰队与长波电台的建议”,妄图控制我国,当即遭到我们的严正拒绝。一九五九年三月西藏达赖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这使中印关系顿然紧张起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集团,不顾我方提供的事实和提出的劝告,授权塔斯社于九月九日公开发表“关于中印边界事件的声明”,有意偏袒印度,把中苏分歧公诸于世。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借口当时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日内瓦谈判关于禁止试验核武器的协议,怕西方国家获悉苏联正在新技术方面援助中国,“有可能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因此,信中提出,中断若干重要援助项目,两年以后看形势发展再说。从而,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单方面撕毁了“十月十五日协定”。

  一九五九年九、十月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参加我国国庆招待会时的讲话,都影射攻击我们是什么“好斗的公鸡”。这一系列行为,预示着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我们预感到赫鲁晓夫领导集团片面撕毁所有协议的可能性已经为期不远了。

  一九六○年一月,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我在会上专门向中央汇报了中苏科技合作方面的一些情况。那时候赫鲁晓夫领导集团断绝援助的迹象已经更加明显了,米格21飞机和导弹的技术资料都卡住不给了。我在会上说,看来靠苏联援助肯定靠不住了,苏联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加以对我们不放心,所以在国防尖端技术上,对我们加紧限制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我们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基本意图,是在新武器装备的科学研究上使我们与他保持相当的距离,只同意我们仿制苏联即将停产甚至已经停产了的装备,他们正在生产或正在研制的新装备,是不会向我国提供的。对我国研究、设计、试验工作的援助,也局限在规定的几种仿制型号上。总之,他们想长期使我国处于仿制阶段,处于依附地位,永远落后他两三步。

  在具体做法上,一般生产技术资料可以供应,关键性的生产技术资料、研究设计和理论计算资料以及原材料生产技术资料,则拒绝供应;通用设备可以供应,专用和非标准设备、精密测试仪器,则拖延或拒绝;一般原材料可以给一点,越是特种的原材料越卡得紧。苏联来华专家方面,搞仿制的工艺专家还可以来一些,设计专家难请,科学研究专家干脆拒绝。一方面苏联业务部门为了学术上不丢脸,要派较好的专家来,一方面对他们的工作,苏联大使馆和国内又严加限制。来华专家大多积极热情,帮助我们掌握技术,消化资料,进行仿制等,做了大量工作,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中苏关系紧张以后,有的专家仍然表现很好,热心地从事他份内的工作。因此,当时我们建议,对苏联专家还是要热情对待,认真地向他们学习。

  中苏合作中另一个变化是苏联向我们要的东西多了。一九五九年苏方向中方要的资料为前五年总和的百分之一百八十以上。而且过去要的多是些中医、中药、种子、农业、手工业等我国的传统技术,一九五九年起,要的绝大多数是工业新技术、尖端技术和我国的重要资源、重大工程项目的资料。我建议,我们要严密注意这种动向,做好充分准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都同意我的看法。

  到一九六○年八月,苏联从我国撤走了全部技术专家。至此,“十月十五日协定”已经被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彻底撕毁了。

  随着中苏关系的这种变化,我一直在考虑我们在独立自主地发展科学技术上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同一些同志商量研究以后,我在一九六○年七月三日向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写了报告,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苏联在重要技术关键上卡我们,令人气愤,但气愤并没有用,一定要争口气。事情有可能这么一逼,反而会成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动力,会使我们更加坚决地在科学技术上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而不是指望外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要建设的设计、设备和技术大都是成套进口,这一段对我们很有帮助,使我们能迅速掌握技术,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科学技术上的依赖心理,有些同志总想伸手向人家要,无形中放弃了自力更生的方针。目前国民经济中一般技术问题大体上解决了,还有一些重要的环节尚待解决,只要我们努力是可以解决的。尖端技术方面虽然还差,但也已经从无到有,打下了一些底子。在科学技术上已经找到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路子。因此,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继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可能的。(恩来同志间时在此旁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国内。)显然他是赞同这一方针的。

  二、今后科技来往应采取新的作法。凡协议上有的项目,我们到时候就要询问,仍然要。但对方不给,绝不再催,挂上一笔帐。协议以外的新要求就不提了。对例行的年度中苏科技合作,也以少提为好。我方已经签字承担的义务,如提供苏方技术资料,接受来华考察等,在一般科学技术范围内,我们仍应按协议如约完成。对苏联专家,要贯彻中央所指示的方针,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多做工作。派留学生的方针也要从新考虑,对方限制重重,去了学不到什么新技术,因此,最近应少派,但不中断。

  三、独立自主,立足国内,绝不意味自己封锁自己。(恩来同志在此旁批:关于科学技术,一要,十分必要的仍然要提,他们不给,不强求。二学,留学生、实习生、研究生已经去的必须学好,不给学就不学。来我国专家,必须派人向他们认真学习,不教就不学。三买,凡可以购买的重要技术资料,应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千方百计地买到。四钻,不管要到、学到、买到与否,或者多少,主要还靠自己钻研,自己不钻,不仅不能有独特的创造发明,而且也不能把要到、学到、买到的用于实际和有所发展。)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历来对科研工作是积极支持的,他们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

  在五院工作的苏联专家于一九六○年八月十三日全部撤走。当时估计苏方根据“十月十五日协定”应该供应的试验设备、专用设备和导弹样品及技术资料,除已运到的部分外,尚未到的(特别是关键性的东西)再给的可能性不大了,会给我们造成相当的困难。

  我们开会研究了五院的情况,大家认为,由于苏联专家在时,他们从不帮助我们搞研究设计,现在撤走,基本上对我们的研究设计工作影响不大。设备、资料等方面的某些困难,根据五院已有的基础,也是可以克服的。这就使人放心了。

  我对五院的同志说:“这些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希望五院的同志坚决贯彻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埋头苦干,下决心把我们自己的导弹和试验设备研究设计出来,用中国的材料制造出来。哪怕时间稍长一些,钱多花一些,也要坚决定这条路。……五院在完成近程地地导弹的研制以后,应集中力量尽速搞中远程地地导弹和其它型号的导弹。”

  我还对他们说:“国内承担生产和试制的有关工厂,应该认清赫鲁晓夫领导集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以后给我们造成的困难形势,认真贯彻中央、军委确定的决心和方针,请他们努力配合国防科研工作的发展。”

  苏联专家撤走以后,五院的同志从上到下抓得很紧,很有力,所以科研工作受的干扰并不十分明显。

  以上就是赫鲁晓夫领导集团背信弃义,向我们搞突然袭击,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大体情形。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苏联撤走专家,迫使我们更快地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进入科研攻关新阶段,并获得了良好效果,这是我们科研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此,毛泽东同志曾风趣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