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之时评【39】:​西子湖畔的网红松鼠

 思与远方1 2022-06-15 发布于浙江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西子湖畔的网红松鼠

文 / 薛智之 

●每每走到西湖散步,在湖滨中心广场一侧的大树围栏处,总有一群游客驻足观看着什么,这里有小松鼠出没,是著名的西湖网红松鼠观赏点。树干上、围栏处,都能看到几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它们忽上忽下,或望或食,没有一丁点的惧怕人群,甚至还主动向游客讨要食物;游客们更是兴致勃勃,有的拿着小食物投喂,有的向小松鼠打着招呼,有的端着手机相机拍摄,孩子们更是跃跃欲试想接近小动物,人们尽情享受着与小松鼠交互的快乐中......随着西湖环境的越来越好,小松鼠越来越多,也见惯了游客,落落大方与人共舞,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一次又一次的驻留,这里成为了西子湖畔一个别致的小景点、网红打卡地。

●西子湖畔的这群小松鼠可傲娇了,与其他地方的松鼠相比,它们有了不少的的优越性,它们食物多、不愁吃,不用跑来跑去寻找食物,每一只几乎都是胖嘟嘟的。仔细观察,西湖的这群小松鼠,最爱吃的食物是瓜子和玉米粒,还有香肠、爆米花、山核桃、毛栗子之类的,游客市民们拿每每拿着食物引诱它们,它们一边用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警觉地”看着树下、身边的人们,一边慢慢移动,伸出小爪子捞走食物,又迅速回到树上,有的干脆直接对着玉米棒啃了起来。小嘴巴一张一合地,“喀嚓、喀嚓”地享受着美食,四只小爪子紧扒住树干,长长的尾巴一举一收,样子非常的活泼可爱,给人们一种想亲近的美感。


●西湖景区是小松鼠经常出没的地方,以湖滨和苏堤最多。前不久,有一批志趣的大学生志愿者,设计了一个西湖松鼠的“鼠口调查”项目,8月中旬的一周时间里,35名志愿者在西湖边参与了调查,他们沿八条样带,步行环绕西湖三圈,总共目击了150次松鼠,初步了解西湖边松鼠的分布情况,并且手绘了西湖松鼠的分布图,足以说明松鼠的活跃程度。也有热心的市民们了解西湖松鼠的出没规律,湖滨:有3个松鼠定点喂食点,100%可以看见松鼠。苏堤:一条苏堤至少有六七十个松鼠窝。灵隐:常常躲在飞来峰、灵隐附近山林中。龙井:这里大树参天,松鼠躲得很高,观察松鼠的游客常常需要借张躺椅。

●西湖景区附近的小松鼠确实非常活跃,我们都感同身受。经常围着西湖游步道快走、散步的市民游客们,除了沿途诱人的湖水、花草、人文景色外,最常见的还是在路边、树旁游客对着松鼠拍照留影、嬉戏打闹的情形,还有上演喂香肠、爆米花、核桃,小松鼠们安然享受的和谐美图,好一派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交相辉映的美景。我有一好朋友,上班地点就在湖滨六公园附近,有时下班匆忙中忘记关上办公室的窗户,第二天一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的小零食,被晚上闯进来的小松鼠一扫而光,一次又一次上演着“松鼠盗食”趣幕。朋友们议论说,办公室被“松鼠盗食”是一种好兆头,一则说明办公室周边的环境好,二则是经常被小动物光顾意味着事业兴旺发达。


●西子湖畔的这群小松鼠也有悲催的时候,因为吃得好、少运动、身肥体胖,早已被附近的老鹰垂涎已久。就在今年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就在西湖边,一只网红松鼠被老鹰摁在了脚底,瞬间成为了老鹰的猎物。据说,当时在场的人不少,也有不少人录下了视频,目击者称,抓到松鼠的老鹰是灰黑色头冠,全身是灰黑色竖条纹,看上去真像是松鼠的天敌。很多市民游客听说后,都为小松鼠感到痛心,但又只能眼睁睁看着被老鹰抓获,实在无奈。可人、好端端的松鼠被老鹰虐食,这是天意?是自然现象?还是生态链?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老鹰捕食松鼠担心,这些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植入人心,美丽西湖边的植被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各种天然食物丰富,松鼠不仅越来越多,加上游客们的良性互动,小松鼠们个个都肥嘟嘟的,这也导致聚集到西湖边的猫头鹰、红嘴蓝鹊也多了起来。西湖边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小松鼠们会去吃鸟蛋,猛禽捕获松鼠、鸳鸯等小型动物,良性的食物链循环是西湖边生态好的标志。西湖生态专家建议,市民游客们一则不要刻意阻止猛禽猎杀松鼠的行为,二则不要无休止地去投喂小松鼠,与西湖的生物动物们和谐相处,这样才能让西湖生态系统稳定和完整,丰富西湖生物多样性,永远保持住美丽的西湖、世界的遗产。

●西子湖畔的网红松鼠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就是不要人为地过多干预和支配,由自然发展和沿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用专家们的话说,西湖的人与动物,看似非常和谐,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畸形的生态关系,人们宠溺着西湖的动物们,把它们养得白白胖胖的,胖成龙猫的松鼠、撑死的鸳鸯、还有被喂成湖怪的锦鲤,动物们失去自我觅食的天性,反而成了祸患的源头。我们投喂那些和我们亲近的小松鼠,会导致小松鼠渐渐失去了觅食的天性,这其实与爱护动物没多大关系,我们也该知道,离它们远点,静静地观赏它们,它们也许能过得很好。只要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只要我们不任意主观干预,西湖的生态会得以完整的保护,西湖依然会一如既往的美丽。


(薛智之0616,即日午,于杭州)


end

作者简介

薛智之,浙江人,业余爱好上网、阅读、习文,记录生活、交流思想、分享快乐!近年来先后公开发表文章数百篇。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