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边两位大将,中间一位无军衔,却同时担任过两个大省的第一书记

 文史茶馆 2022-06-15 发布于河南

今天来介绍一张军中老照片。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在1947年的12月,当时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跳入外线,和陈赓领导的陈谢大军配合作战,纵横中原大地。

粟裕和陈赓,两位战神级别的大将,有了一段共同战斗的经历,也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合影。从合影中来看,陈赓比粟裕略高一些,粟裕性格偏内向,所以合影中他显得很拘谨,目视前方,淡淡而笑。

陈赓是个典型的外向性格,走到哪里都是笑呵呵的,合影中他笑得比较灿烂,毕竟打了不少胜仗,受到了中央的嘉奖。可这是在照相呢,陈赓居然没有看镜头,险些留下一张侧脸给我们。真是太调皮了。

建国后,粟裕和陈赓都被授予大将军衔,他们都是当之无愧,众望所归。说完了两位大将,请注意,中间还有一位呢?合影中总共是3个人,是谁站在了粟裕和陈赓的中间?

他叫曾希圣。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粟裕是湖南会同人,巧了,曾希圣也是湖南人,他是资兴的。陈赓毕业于黄埔一期,曾希圣也是黄埔军校的,他考入了黄埔四期,因为生病,中途辍学了,是黄埔四期肄业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曾希圣是陈赓的黄埔小师弟。他们还有一个相似性。陈赓曾经在上海,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做特高科工作,曾希圣也曾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做军委的工作,后来又到上海担任谍报科科长,负责情报工作。

曾希圣和陈赓一样,都是有特科经历的将军,都是战斗在最复杂的领域。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为党工作,需要灵活的机变和冷静的头脑,每天都像在刀尖上行走。

(曾希圣和陈赓)

上海的党中央遭到破坏之后,曾希圣就来到了中央苏区,担任军委二局军长,专门为毛主席朱老总等红军首长搞情报。他是红军的顺风耳和千里眼。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曾希圣也在新四军,他是第七师的政委,第七师最初组建的时候,师长没有到任,曾希圣一人可以说是既当政委,又当师长。

粟裕领导的第一师,是新四军最能打仗战功最大的一个师,曾希圣领导的第七师,则是新四军最富有的一个师,最有钱,为军部供应了很多军费。曾希圣和粟裕各有千秋。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曾希圣担任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原军区副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经略中原,同在中原战场,因此他才和粟裕陈赓留下这张珍贵的合影。

粟裕和陈赓都是大将,曾希圣呢?他没有军衔,在建国后的成就丝毫不亚于粟裕和陈赓。粟裕当过总参谋长,陈赓只当过副总参谋长,而曾希圣是首任安徽省委书记,一个大省的一把手。

(1958年,曾希圣陪同毛主席考察)

曾希圣还不是普通的省委书记。他主政安徽期间,1960年,山东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和中央经过研究决定,免去山东省原第一书记,由曾希圣去山东兼任第一书记。

问题是,曾希圣已经是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了,一个人同时兼任两个大省的第一书记,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遭吧,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充分说明,中央对曾希圣的能力是比较信任的,毛主席对曾希圣是非常倚重的。

有人和曾希圣开玩笑说,你现在不但是大忙人,而且也是大红人啊!接到任命后,曾希圣立即把家从合肥搬到了济南,把他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山东,直到山东省的工作走向正轨。

曾希圣忙完山东的问题,安徽这边又出事了,那几年,国家经济困难,天灾不断,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曾希圣的心情非常沉重,他立即给中央打报告,请求免去自己兼任的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他要回到安徽去,治理安徽的问题。

中央批准,曾希圣像一位救火队长,重返安徽。同时兼任两个大省的一把手,曾希圣虽然没有军衔,他的权力之大,地位之高,真的并不在粟裕和陈赓之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