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瘀血病十大成因

 tnj660630 2022-06-15 发布于江苏
Image

       我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最多。这是因为现代人逸多而劳少,血行缓慢,最容易以瘀血为患。临床有瘀血症状的患者占80%以上。

       传统中医书籍总结形成瘀血病机的原因,大约有气虚、寒凝、气郁、跌打损伤等,其实这远远不够。《内经》对于瘀血的阐述颇多,虽无瘀血一词,但有“血凝涩”“血脉凝泣”“脉不通”“恶血”“留血”“血著”等30余种近似瘀血名称的记载,并在一些篇章里谈到了瘀血产生的原因及瘀血造成的症状。在治疗上,《内经》提出了以疏决通导为主的基本原则。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者宜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去菀陈莝。”《灵枢·小针解》曰:“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以上记载可以认为是活血化瘀治法的理论雏形,形成了其基本概念,为后世医家研究发展活血化瘀理论、创制活血化瘀方药奠定了基础。

       根据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我总结中医瘀血的形成大约有以下几个类型:寒邪导致瘀血;气虚导致瘀血;气郁导致瘀血;血热导致瘀血;阴虚导致瘀血;痰浊导致瘀血;外伤导致瘀血;风湿等邪气导致瘀血;瘀血导致瘀血;错用药物或治疗不当导致瘀血。

       1.寒邪导致瘀血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内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性收引,致血脉敛缩而凝聚,此寒气引起瘀血之理也。

        寒邪导致瘀血所引起的症状颇多。一般的腰痛腿痛,寒邪是常见致病因素,腹中寒也可以引起腹痛,脉管炎脚趾发黑,寒凝血瘀常常是主要的病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多是寒凝瘀血。冠心病兼有寒邪者,症状多重。心肌梗死的发作多与寒邪壅盛有关,而且此种类型抢救起来颇为困难。《灵枢·厥论》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里说的应该便是寒邪夹凝血引发的心肌梗死。

Image

        2.气虚导致瘀血

       人体的元气是一切脏腑功能的原动力,元气一虚,百病滋生,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血脉,气虚推动无力,就可以造成血脉运行缓慢甚至瘀滞。

        清代医家王清任,气虚血瘀论之首倡者。王清任从脏腑和血管、气管的构造中体会到气血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以气血论病。在发病机制上提出“气虚归并”论,在辨证论治中提出“气虚血瘀”论。他也继承了气一元论的思想,以元气为人身动力:“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气血不畅则为疼痛或痹证。中风之本源也在于“元气不足”,“半身无气”则半身不遂;“气虚不固津液”,则口角流涎;“气虚不能固提”,则遗尿不禁;气虚不能“催大恭下行”,则大便干结不下。王清任指出气虚与血瘀的联袂关系,“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必停留而

瘀”“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愈瘀”。王清任创制了补气活血的名方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其“元气亏五成”,佐活血药以治疗。

       对于活血化瘀,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按瘀血部位和寒热虚实之异,确立了活血化瘀十四法。王清任以其对血瘀证的重视及治法的丰富,创立活血化瘀学派。

Image

        3.气郁导致血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郁者,不行也、其轻者气郁,重者血瘀。所谓久痛入络,常见有肝气不疏的患者,胁下胀满,久之必入血分,引起肝血停滞。一般的理气药是不能奏效的。臌胀病,轻者气滞血阻,重者气结血瘀、到血瘀阶段,往往已难治。

       临床所见,气滞血瘀常混合为患,治疗要分清是气滞严重还是血瘀严重,分别用药。严重之血瘀证者,常需要附加一些理气药,辅助治疗。

Image

        4.血热导致瘀血

        对于这一条,传统医书鲜有载者。有人认为,寒邪使人血脉收缩,血流缓慢,容易造成瘀血,这个容易理解。然而,热邪能使血脉沸腾流窜、流速加快,为什么也导致瘀血呢?

       我认为,血热则气血燔烁,不循常道,血液横逆流窜妄行,脉道窄而流速疾,不能畅行,必于某处积郁而成瘀滞,或溢出脉外而成瘀滞,其由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也属于瘀血的范围。治疗热入营血,清营汤用丹参、犀角地黄汤用牡丹皮,皆是这个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血热盛之病有瘀血证,用活血药宜慎之,不可太过,否则会引发出血。

        5.阴虚导致瘀血

       此条方书载之甚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最严重,因为阴虚血瘀导致的疾病,在现代来说发病率最高。各种疑难性疾病和严重的疾病,无不有其身影。糖尿病引发动脉硬化眼底血管病变和下肢静脉血栓,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颈椎、腰椎增生,肝炎、肝癌,股骨头坏死,尿毒症,红斑狼疮等,其病机都与阴虚血瘀有关。

       为什么阴虚能导致瘀血呢?我认为,这是因为阴虚则津液亏少,脉道不得濡润。脉道须得阴液的滋润,血液才能畅行,否则,血行必然涩之不畅,脉道失柔润,涩滞久之成瘀。理解阴虚瘀血的成因,也许对现代疑难症的治疗有一个新的认识。

Image

         6.痰浊导致瘀血

       痰浊导致瘀血,是临床常见的病机。例如脾失健运、肾精亏虚是导致痰凝,形成高脂血症的内在原因;嗜食肥甘厚味是化生痰浊,促成高脂血症的外在条件;痰瘀互结,沉积血府,脉道失柔,是高脂血症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机体衰老的必然转归。

       张仲景治疗心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以化痰通阳为宗旨,可见中医很早就注意到痰浊引发血瘀的病机。同时,中医也很早就注意到痰、瘀经常相互为患,互为因果。《医贯》云:“痰也,血也,水也,一物也。”津血相依,痰瘀同源,三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瘀血内阻,可致津液输布失常,或生痰浊,或为水患,所谓“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反之,痰浊阻络,气机瘀滞,血亦为瘀。而痰瘀日久,一方面可致气血运行不利,形成积聚、癥瘕,从而影响脏腑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可化生热毒,耗气伤阴,毒损络脉,进一步加剧瘀血、痰浊、气滞之患。

       《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应当重视的是,有许多癌症、臌胀,痰瘀互结是常见的原因。

        7.外伤导致瘀血

       从高处坠下或者跌仆损伤,导致肢体局部青紫,瘀血停滞。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经常只重视肢体表面皮肤的瘀血象,而忽视了人体内部的瘀血或出血,常造成严重后果。例如一些被车撞伤的患者,外部损伤也许并不严重,但是,过几个小时后患者却死亡了,这便是内伤瘀血或出血造成的。

       还应强调的是,人体外表的经络由于损伤造成了瘀血,如不能及时消散,瘀血能够沿经络内传到脏腑,引起脏腑相应的瘀血病变。武术的点穴,就是这个道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敲胆经可保健愈病,实际上常常会造成经络的瘀滞,内传脏腑,导致失眠、腿痛、腰痛、消化功能紊乱、颈腰椎疾病等,须引起人们的警惕。

Image

        8.风湿等邪气导致瘀血

      风湿邪气窜入经络,风性善行数变,湿邪重浊黏滞,壅遏经络,阻塞气血,久而久之,也可以造成瘀血疾病。因此,治疗风湿性疾病,经常要配伍活血通经络的药物,效果才好。中医有谚: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湿气久郁,重浊黏腻,久之血脉极易郁滞,湿瘀互结,最为难治。肝病日久形成肝硬化,妇女湿盛形成子宫肌瘤,都与此有关系。

Image

       9.瘀血导致瘀血

      瘀血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新的瘀血产生。譬如肝脏瘀血,年深日久,母病及子,导致心血瘀滞。肾脏瘀血,时间长久,由于表里的关系,可以导致膀胱瘀血。由于经络广泛的联系,此一经络的瘀血可以波及其他经络的瘀血。肿瘤的转移也与此病机有密切的联系。

       英国学者麦尔,格里夫斯所著《癌症:进化的遗产》认为,“在动脉中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属于克隆性生长”,并认为“斑块是从一个细胞发展而来”。这也算是瘀血导致瘀血的一个佐证吧。

Image

       10.错用药物或治疗不当导致瘀血

      在治疗某些出血病时,应用止血药过量可以造成血液瘀滞。所以,止血不留瘀是一条重要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中要慎重对待。气血虚弱而又瘀滞的病机在临床很常见,譬如肿瘤患者。补益气血和活血化瘀就成了主要的治疗手法。但是,如果不适当地应用大量补气补血药物,而疏通条达气血药不足,会使原有的瘀血病机更加严重,使胀痛更加剧烈。治疗虚瘀并存的患者,根据脉舌的征象,如何以适当的比例应用补益药和理气活血药,是考验中医师临床技术的重要问题。

                     ——《杂症治验秘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