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蓬莱、烟台

 hsgzlgg 2022-06-15 发布于山东

坐船到蓬莱(船票23元/人)。

蓬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处胶东半岛北端,山海相连,风景秀美。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与中国西方昆仑神话相对应的中国东方蓬莱神话。三神山传说的流传,历代帝王海上求仙活动的兴起,奠定了蓬莱在中国东方神话中的策源地位,致使“蓬莱”二字成为“仙境”的代名词。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凡是称为仙境的地方,总喜欢以“蓬莱”命名。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蓬莱”这一特殊含义的名词,使用频率相当高,充分印证了神仙文化的广泛影响。蓬莱区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有着自己深厚的神仙文化底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蓬莱的山海景观是形,神仙文化是魂,相互融合,构成名胜中的精华,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可以说,“人间仙境”是历史赋予蓬莱的地域名片,古邑蓬莱则是一块神仙文化的活化石。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现开发为“蓬莱水城”。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
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 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别有范仲淹、崔颢、王勃的大手笔增色,而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别具一格,生动传神。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阁上原有一幅楹联:“九千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道尽了高阁之气势。阁四周环以明廊,是观海赏景、俯瞰古城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举目远望,可谓海阔天空,一片苍茫。人们常说江海的宽广,可以涤俗虑,洗肺肠,在这里你才会深信不疑。著名的蓬莱籍作家杨朔在他的散文名篇《海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绘,真实的表达了作者的切身感受。

想想登黄鹤楼的感受,觉得是文人骚客故弄风骚之作,认为蓬莱是人造景观,真正的“人间仙境”是长岛。

没有什么好说明的,直接上PP吧。














灯塔

冯玉祥将军题词












准备到烟台。正好是一辆轿车,好象是私家车,除我们外还有一个乘客,价格与中巴一样(20元/人),既舒适又快捷(二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也愿意。直接将我们送到烟台火车站。出于对解放军的信任,找到一家军人招待所(80元),后面就是食堂,条件尚可。晚上,逛了一下超市。买了一件衣服和海产品。烟台的苹果名不虚传,又漂亮、又好吃、又便宜、还特别香。这味道一辈子也忘不了!


 

烟台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渔业基地之一,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烟台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依山傍海自然资源独特,有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等。

 烟台,古称芝罘。烟台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二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这里的统治。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公元631年,日本第一个遣唐史也是从芝罘岛登陆。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海图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烟台。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公元1858年(清咸丰8年),中法天津条约开登州为通商口岸,3年后改为烟台,迄今为止,烟台开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芝罘”的来由缘于秦始皇,他一次又一次的到烟台寻找长生不老药,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当他第三次来到烟台的时候,就在烟台北面的一个小岛上,秦始皇仰天长叹:神灵啊,如果此次找不到长生不老药,我第四次就不再来了。果真是金口玉言,在他这次返回咸阳的路上就病死在一个叫沙丘的地方了,所以他第四次想来也来不了了。于是根据“始皇寻芝草,四次来不了”说便把当时的烟台命名为“芝罘”,芝罘的“罘”字是上面一个扁“四”,下面一个“不”字。所以“罘”字即为“四不”之意。

烟台山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最高海拔42.5米,总面积45公顷。于1398年,因为在山巅设烽火台防倭寇,烟台山和烟台市由「狼烟墩台」而得名,烟台山岗峦兀立,林木葱茏,清秀幽雅。这里不仅具有秀丽壮观的海滨自然风光,而且是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文物荟萃地,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保存良好,烟台山已经成为烟台最具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也是最能代表烟台游览胜地,是烟台的标志和象征。

游览烟台山,一是看自然的山海景色,二是探寻烟台人文历史和西方近代建筑艺术。山海景色给留下较好印象的是海滨、百年冬青长廊、丹麦的美人鱼。

原美国领事馆,现烟台开埠陈列馆。1863年8月,美国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馆,共两幢,东侧馆址为砖木结构,不规则设计,显得高雅明快;西侧的领事馆官邸为砖木结构、方形平台的地上二层楼房。该建筑设有东南双面外连廊,四坡顶带阁楼,阁楼为尖顶,中间为玻璃顶,红瓦中短檐;下面二层室内为吹拨共享厅,整个室内木装修多为曲线式装饰,顶部饰角与曲线天窗设计精美,位置适中,对整个建筑具有均衡作用。建筑外墙为清水墙面,配以红色砖牙线带和乳白色窗户及外廊护栏,尽显高雅,明快。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领事馆被侵烟日军查封。现在,美国领事馆官邸旧址作为“烟台开埠陈列馆"开放,围绕烟台开埠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生动地再现了自鸦片战争至1945年的80余年中,烟台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原日本领事馆宿舍,现钟表博物馆。日本领事馆及其公寓楼采用近代建筑设计风格,以简单的几何体组合手法设计制造,为砖混结构,室内分配合理,有地下室。整个建筑受欧洲新建筑运动影响,以实用为主,体现“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的特点。外墙无装饰,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墙面和窗子的关系,要求成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区别于折中主义的建筑形式,是烟台最早的此类风格的建筑。 同时,外墙的陶片帖面也开当地新建筑风格的墙面处理的先河。

我作为钟表匠的后代,对钟表有点兴趣。小时候就听老爸说起烟台座钟。烟台制造钟表已近百年历史,自1915年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在烟台成立第一家“宝时钟厂”后,我国的钟表工业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烟台“宝时”钟厂就造出了领先于世界的月球天文钟。这种功能复杂的钟,不仅能表示时间和阳历的时,分,秒外,还能表示阴历的晦,朔、弦、望等多种功能,这在当时世界造钟行业中属于先进。

1918年首批生产的宝字牌座钟。

1920年宝时造钟生产的首批自制机芯。

1936年德顺兴钟厂布帛的国内首创机械闹钟。

冯玉祥的题词。


日本领事馆旧址。

现已开辟为烟台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是烟台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艺术精晶。您从中可以领悟烟台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专业技艺及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里陈列展出的民间艺术品,设l0个展厅,展出了刺绣、蜡染、剪纸、年画及各种雕刻艺术品等共18个种类,约300件作品。

  

  

  

  

  

1867年,丹麦王国在烟台设立领事,建立领事馆。1882年,在烟台设立大北电报公司,从事商业通讯活动。1996年,丹麦领事馆旧址被公布为烟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市政府非常重视对领事馆旧址的保护和利用。2001年拨出专款,并责成烟台市文物部门对领事馆建筑和庭院进行了全面维修保护。在丹麦大使馆的帮助下,2002年完成领事馆复原陈列,恢复了领事馆历史原貌。2006年,丹麦领事馆旧址作为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对称式布局。底层石砌高台屋基,表青砖清水的外墙边框处理成图案状,几何图形组合,疏密有致,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屋顶较陡,有阁楼,其阁楼为尖顶外凸式,正好与下方入口的内凹形成对比。阁楼为木屋架外饰,做成“十”字花和菱形等图案,在阁楼尖顶四周及下边的构件上还施雕饰,至今保存完好。它还配以彩色玻璃镶嵌,显得华丽、工巧。木构件框架的暗红色彩被白灰墙面映衬,沉着典雅,这是至今为止烟台市唯一幢挪威建筑。

著名的美人鱼。

联合教堂旧址是烟台开埠后英国人在烟台山上开办的一所专为外国人(特别是专为英国人和美国人)使用的基督教礼拜堂。其建筑基本突出了欧洲的建筑艺术风格,屋顶建有阁楼,其顶部立有十字架标志,目前已被避为"烟台建设成就展览馆"。



那些建筑风格迥异,时代气息浓郁,体现各国文化差异,又不乏中西合壁的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形成了有特色的近代建筑群.我们赞叹当时的建筑工艺的精湛,设计的合理,我们也惊叹那些建筑直到今天还被完好的保存,个别失修的楼宇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得以修葺一新,基本恢复原貌.然而,我们应该把记忆拉回一个多世纪前,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那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见证,那是深深打在祖国母亲肌体上的殖民烙印!

东北角临海的龙台是断崖上一块不太规则的横断石,它独居群礁之上,潮起浪息间,洋溢一股驱山驾海之气。当地人说,烟台的山脉呈九龙盘绕之形,烟台人生活安顿、庶民富足皆因有龙神护佑。“神灵居住的地方,永远都在人们心里”,明天启年间(1621——1627)当地人为祈雨和保佑海上平安,在山顶建“龙王庙”,表达了感恩戴德的心愿。1860年6月法军攻占北京前曾登陆烟台,并将司令部设于庙内。

  

两边壁画。

  

人文历史中“燕台石”较有意思。它坐西向东,像一只燕子栖落在丛石墩台之上。关于燕台石,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很早以前,烟台山只是一座无名小山,山上树木葱茏,巨石参差。这里住着一位以打鱼为生的壮汉,被后人尊称为“守山神”。传说,玉皇大帝身边的侍女燕女神下凡人间,与守山神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双儿女。自此后,小山更加有了生机和灵气。不料,燕女神私自下凡成婚之事被玉皇大帝知晓,就派天兵缉拿燕女神。燕女神在离开小山上空时,将自己身披的斗篷从天空抛落下来,化成一形似燕身的巨石,栖落在山墩丛石之上,永远陪伴着自己的夫君和儿女。

每当“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之时”,成群结队的燕子,惟独对这座小山特别钟情,纷纷栖落在这块巨石之上,成为方圆百里独有的景观。为此,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画,并刻“燕台”二字于巨石之上。

“燕台石”由此而得名。这座小山,在那时就被叫做“燕台山”。这也是烟台山得名的另外一种说法了。有人称这石是烟台山的龙头!

  

  



 “燕台石”上的刻字,除了“燕台”二字之外,还有“一石岿然”四字。这四字可说是下面四句诗的注脚。诗曰“崆峒踞左,芝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接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这是1896年春夏之交,外地学者林丙修等人来此登游,见山下水域外国炮舰游弋,山上布满各国领事馆,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感慨悲歌,刻诗于燕台石上。在列强共谋瓜分中国的年代里,把这样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诗篇,刻于烟台山上,表现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据称,这石上的孔系外国领事所凿,他们觉得烟台人把此石作为神灵供奉,一定是这龙石有灵感,因而他们凿一孔,企图把这块龙石运回他们的国家,但是最终没有得逞。


百年冬青长廊。这条“冬青长廊“,已走过了近60年的风雨历程,经过一代代园林工人精心的修
剪和维护,形成了今天独特的造型和景致,也被年轻人惬意地称为“情侣廊”。

这块巨大的石头上四个盈尺大字“造化奇观”,字迹苍劲有力。在其下面还刻有清上杭文人丁锦堂由京师返棹之罘的观石题句:“一帆万里乘长风,壮志雄添海浪中。片石巍峨参造化,天工端不借人工”。

2003年3月,那天春雨绵绵,没有雷电,却听到轰然巨响,原是石船翻入海中!游人每每俯视它的遗容,疑窦丛生: 经过千百年暴风骤雨、惊涛骇浪的袭击,它岿然不动,为何在烟花3月的霏霏细雨中悄然离去?仰望高空坠石的落差,看夹在礁丛中的硕大体量,不知何日揭开神奇的谜底?

合壁石左右被耸立的礁岩所护围,好像是对面拍打不停的海浪,把它推到如今稍离水边的显赫位置。从侧面看,它像一堵墙壁,中间像欲开启的门缝,合而不接,启而又停;稍微远视,它则又像两块碧中泛黄的偌大玉壁,同而有异,异而同光,情人般地紧紧融合在一起。人们又称它“鸳鸯石”,引得不少情侣前来拍照留念,以表钟情。从正面看,特别是岸上凭栏俯视,合壁石则立显异影--它又像僧侣的两只手掌,双手合十,朝着北方,虔诚地作着祈祷状。于是,它又被称作“佛手石”或“和尚石”。



醉仙石是烟台山北侧海边礁石群东北角的一块巨石。站在海岸望去,宛若一位斜躺着的巨人,袒胸露腹,仰面支腿,枕着波涛,似睡非睡,又露着醉态,随着潮涨潮落,时而大水漫身,时而似悬浮波峰浪谷,恰似醉意正浓的老顽童惹浪戏水,自娱自乐呢。民间认为那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旁边的一片小礁石,又很象他的拐仗和酒葫芦。



合璧石、醉仙石前边的“母子龟”是海边一块象形石,她形同一翘首母龟,背负子龟,匍匐于山后海岸半腰。母子龟时而被风浪吞没,时而又在水雾中显现,身处险境,神态依旧 : 母视大海,在企盼,在等待,更似在思念和诉说……母龟原本是海龙王的干女儿,因她私订终身并生下儿女。龙王发怒,将其丈夫贬于海底深渊,母子逐出龙宫。母背着儿子被押解到烟台山断崖之上。因她希望有朝一日回龙宫与丈夫团聚,天天翘首崖上,一月月,一年年,风吹日晒,任其折磨,身体变成岩石,仍矢志不渝。这个传说寄托人们企冀团圆的殷殷之情。

这座供游人小憩和观横海景的凉亭叫做惹浪亭,其建筑风格融会古今,精巧别致,屹然翘立于波浪撞击的群确之上.远远望去,有时像游动于水中的画舫,有时像烟雾缥缈之中的空中仙阁。"惹浪亭",顾名思义,就是招惹浪花之意.登亭可饱览近海远山的美景.波平如镜时,您可聆听大海细语,感悟人生,浪急波涌时,您又可目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荡人心怀.这里也是垂钓的好去处,令人乐不知返.



山顶的烽火台已被拆毁,现仅存一段南北长15米、东西宽13米、高6.5米的台基。



1905年7月,英国人在烽火台原址建起一座灯塔,一直使用了80余年。1986年,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在原灯塔西侧,新建起了一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通体乳白。新建的烟台山灯塔,已被定为烟台市市标。

登上塔顶可眺望烟台全景。







这座悬挂在岩石之间的小木桥,就是烟台人常说的盟情崖桥.它是因地处烟台山"盟情崖"边而得名。两边挂满了同心锁。


从烟台山公园出来后,缓步游览到海滨广场。回视烟台山,白色的灯塔格外显眼。



滨海广场是一条集历史风情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步行街。景区景点为同济大学设计,将烟台百年的开埠文化整体开发。





闲步于海滨步行街,一边听涛,一边享受着惬意的漫步,沿路雕塑小品自然和谐;如果向南进入历史风情的老街,漫步其上,不经意间感受到近代沿海的开埠景象,许多19世纪的近代建筑中西结合,感觉非常漂亮。老街静幽而错落有致,转入一个庭院,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非常想体验一下当时居住在这里的人的感觉。


不知为什么,下午4点半,街道却空旷极了?




紧邻滨海广场就是第一海水浴场,有“沙软、滩缓、浪平、水净”的特色。



  

新火车站尚在建设中,站内显得十分混乱,给我一个极坏的印象。



这是网上搜索的新火车站。



真是天壤之别!晚上9:50到济南的火车离开烟台。
一天的烟台之行结束了。由于时间关系,许多地方没去,对烟台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只是感觉威海和烟台之行,太多的殖民地的痕迹使我心情很压抑,极大地影响了我所获得的视觉上的美感。下次再见也许能更好地领悟新烟台的风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