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启示录:非常时期,更见商业竞争力。未来胜负,今日已定

 纪实文学素材库 2022-06-15 发布于浙江

导读:

疫情趋于平稳,形势开始好转。

2020年开年的这场疫情,对各个行业的打击和损失,已经现实产生。

而疫情营造的特殊环境和消费模式,对于所有的一线餐饮的打击是最直接,也是伤害最大的。

从疫情爆发信息公布那一天起,所有的餐饮的运转都被按下了“暂停键”,餐饮行业火热的“年旺高峰”也被瞬间冰冻。

但是万事都有例外,在这次疫情中各个国外的洋快餐品牌(主营品类是汉堡炸鸡薯条的)的却没有被暂停,特别是外来品牌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的营收还保持了相对增长,我们以麦当劳为例:

截至1月底,虽然已关闭湖北数百家门店,但中国仍有近3000家麦当劳餐厅正常营业。而其近日公布的成绩单,亦说明其目前一切OK。

1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麦当劳营收53.5亿美元,净利润15.7亿美元,二者都略高于上年同期。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洋快餐品牌不止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外品牌,国内还有德克士,华莱士这样的国内品牌。

疫情期间的营收不用问了,折损50%以上是大概率。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而杂牌(小品牌自营)的洋快餐店,就算没有疫情,生存周期也就6-12个月。

本身就没有什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不列入今天的讨论了,

文章图片5

今天这篇文章,和各位朋友一起聊一聊在中国的几个洋快餐品牌,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在经营上表现出来的差距。

文章图片6

疫情过后,谁能活的更好?

阅读本文以下讨论内容请文明理智,尊重客观。

-本文不含任何广告和引导,请放心阅读,如有帮助,欢迎收藏。

-本文除标明引用部分,均为本人原创,谢绝断章取义无脑摘抄和伪原创搬运,转载复制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首发头条号。

PS:写不出来要搬运我也拦不住,至少带个我的IP我就不计较。

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假如本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一个小小的点赞动作就是最大的动力。

为了避免一些无脑喷子的恶意谩骂,先声明,本文不是为洋品牌拍马溜须,只是对于竞争力的研究和探讨,不喜欢看就速速关闭。

一、非常时期,所有的差距都被放大,所有的缺陷都能致命。

曾经外国洋快餐品牌可谓是高端消费(笔者80后人,同样年代的应该都有感触),到今天已经算是非常普遍的基础消费,当然这个和收入水平还有眼界的增长分不开。

但是不管消费感官的如何变化。

以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市场地位来说,在过去的20年里面,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这在以中国为背景的餐饮市场来说,算是一个奇迹。

大概是2018年的时候,有个叫赫畅的年轻人创立了一个叫“黄太吉”的煎饼果子品牌。

号称要做中国的“肯德基”,结果还没过完2019年,就销声匿迹了。

同样的还有真功夫,永和大王这样的老字号本土餐饮品牌,都不是对手。

更不用说洋快餐的中国品牌华莱士(中国福建)和德克士(中国台湾)了,就不在一个量级了。

比不过就是比不过。不管好听与否,这两个洋快餐品牌,已经是餐饮行业的金字招牌了。

(汉堡王来的比较晚,不过表现和营收也不错)。

结合这次疫情,我只说一些被特别显露出来的中国洋快餐品牌暴露的一些问题:

1、卫生细节差距太大:

疫情期间,所有的堂食(在店吃饭)都取消了,只能上门打包,和外卖。

肯德基麦当劳,门店服务人员不减,卫生措施到位,送餐管理标准化适应疫情全面完善。

而华莱士(本人实地亲测),连现场收银的工作服,都满布污渍,除了口罩,基本没有防护手段。

德克士,相对于华莱士要好一些,但是和肯德基麦当劳相比,还是业余。

大家可以看一下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非常时期卫生相关的介绍:(下图)

特别要提出的,是“0接触配送”,就是洋快餐品牌首发的,而不是美团和饿了么。

这种适应能力,是差距之一。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2、非常时期,标准化的差距更大。

餐饮标准化,是洋快餐品牌给中国餐饮上的第一课,可惜,20年都快过去了,连个皮毛都学到。

不要嫌弃我说话难听,中国餐饮的品质完全要看心情。

你在北京吃麦当劳肯德基,和在香港,深圳吃,基本没有口感,环境,服务和品质的差距。

闭着眼睛吃,除了知道是洋快餐,你吃不出是哪里做的。

而华莱士德克士就厉害了,想吃到正常的,还得看地段,看位置,看心情。

特别在这次疫情时期,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没变味吧?

有兴趣的朋友去试试华莱士和德克士?

炸鸡缩水,包装简陋,服务态度恶劣,把过期劣质的食材再加工销售……

更有特色的差距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在疫情期间没有什么价格变动(人均25左右),反而华莱士套餐价格有了明显涨幅(人均22)。

说句不好听的,这吃相真的不好看。

品质做不起来,还一心想要别人的利润。

特别在疫情下,这样的消费体验,决定了一些门店未来的生死。

你可以赚我的钱,但你不能以次充好,你可以赚我的钱,但是你不能趁火打劫。

艰难时刻,还重利轻服务,这样的餐饮哪里来的活路?

二、凭什么洋品牌洋快餐能在疫情环境中坚持开业?这背后的逻辑值得中国餐饮思考。

面对疫情,餐饮业纷纷关闭堂食,发力订单外卖,而这里面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肯德基、麦当劳,他们不光少有的在运营线下门店,更多的应该关注他受本次疫情冲击非常之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是什么给他们动力和底气,在非常时期坚持经营?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洋快餐的标准化,从应对的历史中延续(03年非典经验,反应迅速)。

2、中国餐饮学不会的“标准化”

3、“线上配送”不依赖平台(自行组建配送,专业形象),“线下经营”不依赖时段(24小时营业店)

4、盈利的同时,兼顾企业担当(特别在武汉疫区,门店关闭不停业,为医疗单位免费送餐,其他品牌有捐款,但是捐款这事儿吧……)

小结:并不是要鼓吹洋品牌洋快餐,而是在非常时期的商业观察和思考对比。

对于中国的餐饮,特别是一线餐饮,更多的应该是痛定思痛,取长补短。

真心希望未来,能有“标准化”,有担当的中国版的“麦当劳”中国版的“肯德基”的出现。

本文为个人在疫情期间所思所想整理,不求转发收藏,如有缘有幸,得您阅览,欢迎文明留言,畅所欲言。

最后一张图,送给还在水深火热,核心疫区的湖北各位朋友,武汉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重大,这座城市是我工作过,学习过,爱过的一个城市。有我生命中重要的导师和好友在武汉,在今天的工作中,也有来自湖北的同仁好友。

天佑中华,武汉加油!战疫必胜!

早日恢复,国泰民安!

文章图片15

防控疫情的狙击战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尽管这个过程我们遭遇着各种苦痛、煎熬、焦虑和心伤,但是也一定会有感动,感激和感恩。心中有光,则无所畏惧!

当外界巨大的不安笼罩时,人更容易向内看,更容易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怎么活,什么东西对自己不可失去。我们无法重启2020,但可以重启自己的生活。

惟愿大家平安喜乐,待到摘下口罩时,我们一同在阳光下欢呼雀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