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有召城之称,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座免名召’之说,且'大召不大小召不小’,但在大召小召之间,位于现玉泉区石头巷北端的席力图召,才是这里古召庙之最,并拥有着辉煌的历史。如今小召仅存牌楼,寺区改建小学,风光早已无存,大召、席力图召则隔南大街为邻,堪称古召双壁,是来者青城寻召必去之所。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牌楼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山门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菩提过殿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大经堂与御碑亭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大经堂 席力图召中文称延寿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初名古佛寺,规模很小,如今在召院西侧美岱召北的古佛殿,还能看到它的遗存。由于有了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渊源,寺院逐渐壮大,成就古归化城召庙之首。据载,明万历年间,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部主阿拉坦汉之邀,前来宣教佛法,喇嘛希体图葛布鸠随行并将'般若经’译成蒙文。万历十六年达赖三世圆寂蒙古,应遗嘱喇嘛希体图葛布鸠选定阿拉坦汉之孙为转世灵童,即后来的达赖四世云丹嘉措。后希体图葛布鸠护持达赖四世举行坐床礼,并教授佛学佛法,被尊为'席力图呼图克图’,即'法座首席活佛’,其居住寺院古佛寺便命名为'席力图召’,希体图葛布鸠成为席力图活佛一世并开始了席力图召活佛转世传承。席力图召开始大规模扩建,由原来的汉式建筑变为汉藏结合,大约历经四十年的不断努力,至清康熙年间有了殿舍七七四十九间规模,奠定了席力图召今日形制。 如今经过修葺的席力图召规模依然,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菩提过殿、大经堂、大殿,其中大经堂与大殿连体而建。大经堂两侧对称建东西跨院,西院依次建美岱召、古佛殿,及观音、度母、护法殿,为席力图召初建雏形,尤以古佛殿汉藏结合,与大经堂结构相仿,同样大气壮观。东侧为长寿塔院,院便是乾隆年间所建长寿塔。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长寿塔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长寿塔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长寿塔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长寿塔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长寿塔 ![]() 呼和浩特席力图召长寿塔 长寿宝塔是为席力图召九世活佛而建,建塔缘起是因前面七世、八世皆因病早夭,以塔而供奉长寿佛,保佑活佛及喇嘛僧众健康长寿。 席力图召长寿塔为一座覆钵式喇嘛塔,用汉白玉条石雕砌而成,通高15米。塔筑于条石砌筑方台之上,外有石栏维护,栏柱、栏板雕刻精美,并有石级登上塔台。塔基方形石砌,现用经幡包裹,侧面雕刻的火焰、立狮、仰莲座及盘龙角柱都已无法看到。下部塔身方形五层叠砌,逐层收减,底层侧雕花纹,上四层侧面雕满经文。上部覆钵体塔身,周围雕有缨络花饰,正南设火焰形佛塔龛,雕有莲座、佛教八宝、彩云、祥龙多种图案,色彩外绿内兰白色点缀。塔刹石刻刹杆串十三相轮,上承铜制鎏金宝盖、日、月、宝珠,宝盖悬挂铜铃,下有云纹耳饰。 席力图召长寿塔塔身通体白色,纹饰五彩,加之雕刻精美,结构灵巧,不愧白塔中之佳作,且为内蒙古区域内同类古塔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