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节决定胜负,细节决定生死

 赤剑天涯 2023-03-29 发布于甘肃

作者:呆兔子

前言:时代在变化,我们也会老去,记住下面的一段话,如果有一天,即使我们停更了,但是大家碰到相同气场,相同气质的人,比如会念叨“人精算,天偶算,只要人还是战争的主导因素,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可测的......做有意义的事,无愧于祖辈父辈的浴血奋斗。我将无我,终不负脚下这片深爱的土地”等等的话语,不用说,肯定是我们的读者,是我们自己人,甚至不排除是我们换了个马甲在和大家聊天。

作者简介:参过军,教过学,擅长地缘战略研究和国际军事态势分析,喜欢旅游,到哪儿都喜欢用军事地形学眼光看风景。

细节,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往往都是决定成败甚至生死的关键所在。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军事专家”,永远也体会不到一只水壶的重量在极限状态下对一名战士的体能有多大的影响。也想象不到抢滩登陆作战时一双潮湿的军靴和一双潮湿的胶鞋谁更能获得战士的认可。

我坚信,一位对细节高度敏感和关注的军人,肯定拥有在战场上定人生死的能力。因为,在我的军旅生涯中,“细节”救过我的命,我也见过听过许多“细节”救人命的故事。今夜无事,就讲几个给大伙听听吧。

一个针线包的故事

我至今都很佩服当年那位元旦假期来部队突击检查战备落实情况的老首长,不苟言笑,眼神犀利,查的很细,训的很凶,但却让人心服口服。

当时全连静默的站在操场上,全副武装,齐装满员,连个请假的都没有,知道有任务,大伙儿都绷着根弦没敢放松。几个督查组的参谋将该查的都查了,没啥大问题,大伙儿刚想放松一下,老首长突然发话了,让每个人都把针线包掏出来,一一查验。

图片

我脑袋一蒙,督导组还查这个?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全连只有2人没带针线包。“再查,打开针线包再细查,看里面还有多长的线,还有几根针。”老首长对这一结果并不满意。最终,全连96人,9人的针线包是空的, 6人有针没线,3人有线没针,11人的线不足30厘米。老首长后面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战备就是为了战争而准备,准备的越细致,战场上活下来的概率就越大,不要小瞧了一针一线,当你的装备破损,甚至皮开肉绽时,它可是能保命的玩意儿。”他说,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就用携带的针线替身边负伤的战友临时将肚皮上的大口子紧急缝上了,在战友的惨呼声中,他成功的救回了一条命。他还说,从那以后,他的包里,什么时候都装着一个针线包。

一只步枪的故事

我站在哨位上,寒气从脚底直窜脑门。新营长来了快二个月了,终于想起了我这个驻守在技术装备库房边上的小小哨所。在哨所里,营长打开枪柜,很认真的查看着排列整齐的枪支。

他拿起一支81式自动步枪,眯眼看了看,问我,“每支枪的气体调节器都是指向0位吗?”我一愣神,想了想,肯定的说“报告营长,枪柜里所有枪支都是这样的,只有值勤站岗用的2支枪是指向1位的。”营长沉默了一会,训斥我,“这枪柜里的枪都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急处置用的,当战士拿上枪时,是要随时准备开枪的,哪还有时间去重新调节导气孔的位置?到时枪打不响,是真要出人命的。平时不注意这些细节,战时只能用人命去弥补你的疏忽。

图片

”快三十年了,“平时有疏忽,战时用命补。”这句话,仍让我记忆犹新。【备注:81式自动步枪气体调节器上的调节塞有一个T型槽,可分别对准0(闭气,用于发射枪榴弹)、1(小气孔,用于正常射击)、2(大气孔,用于严酷环境射击)三个数字,用弹壳底缘卡住槽口就可调节。

一只野兔的故事

晨雾霭霭,四周影影绰绰的,有些看不清楚。班长和我趴在小土坑里,用炮兵观察镜尽心尽责的观察着。眼前是一片稀疏的灌木丛,我俩的任务就是发现识别这片地域中的“敌人”身影,确定好方位坐标,再呼叫身后的榴弹炮火覆盖“敌人”藏身的地域。演习导演部故意把我们阻拦了一夜,凌晨才让我们红军前出侦察。而蓝军早在昨晚就潜伏进这片地域,伪装的很好,我们什么也看不出来。

一只野兔进入视野,我很兴奋,连忙喊班长来看。班长一看就没停下来,忙让我边观察边确定坐标方位,他在地图上不停的点划着。我很想笑,难不成要把这只兔子充当敌军报回去?兔子在一蹦一停的移动着,我每隔五秒报一个数。

突然,兔子在接近一丛茂盛的灌木丛时急停,随即转身向另一个方向急速跑远。我刚将这一情况说完,班长立即让我确定那丛茂盛灌木的准确坐标。我愣了一下,随即我俩四目相对,我一下明白过来了,那丛灌木肯定有问题,否则不会惊吓到兔子。

我再仔细观察了一会,感到那丛灌木比旁边的要高一些,密一些,尽管看不出更具体的东西,但我俩都一致认为,用炮火覆盖它,“敌人”肯定没跑。


当将这一坐标上报后,导调员很快就来了,确认我们成功发现了准确的敌情目标,而“敌人”并未发现我俩的存在,任务顺利完成。这只可爱的野兔,这个小小的细节,决定了一场战斗中敌我双方的命运。

一把工兵锹的故事

那是三十年前北疆阿尔泰地区一个冬夜,寒风猎猎,气温骤降到零下38度。荒野中,一辆解放牌军用卡车陷在了深及大腿的雪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了。我和驾驶员裹着军大衣瑟瑟发抖的坐在驾驶室里,全靠着发动机吹出的暖风抵御着严寒。汽油快没了,我们身上的热量也在一丝丝的流失着。得想点办法了,否则今晚就挂在这儿了。驾驶员犹豫了好久,终于说出两字:“拆吧”。

车坐椅后面放了一把小小的工兵锹,那是临出发前队长随手递给我的,说是这玩意好使,带着上路,有什么状况它能帮上忙。此时我冻的两眼直流泪,感到这真是“一语成谶”啊。我俩爬上车厢,轮流挥舞着工兵锹,将大厢板一块块的拆下来,把坐椅也拆了,在驾驶室里用脸盆点了堆火,熬到了天明。

正午时分,当看到远处开着拖拉机赶来的救援队伍时,我的手里还紧握着那把锃亮的工兵锹,正在拆着最后的两块底板。多年后,我看着在那夜因冻伤而留下多处瘢痕的双手,想着队长随手递来的那把救命工兵锹,内心仍然是感慨万千。

一张地图的故事

我在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的家里见过一张手工绘制的地图,1: 1000的比例尺,绘制的非常精细,在一块山地区域内每10米一个方格,进行了详细标注。距离、等高线、坡度、水泽、树木、道路、地名等等所有战场地理环境要素一应俱全。他说,当年他是营炮兵连迫击炮排的排长,在者阴山某阵地坚守了大半年。

他的排,反应速度最快,炮打的最准,用的炮弹最少,杀伤敌人最多,任务完成的最好。他说,当年配发的制式地图没有大比例尺的,地图上的地理要素也不全,很多部队都在凑活着用,但在坚守一线阵地的官兵手中,并不适用。

他说,这样的地图,他蹲在炮兵观察哨中不眠不休的标绘了整3天,一共有三张,两张给了由他担负火力支援任务的两个前哨步兵班,一张他拿着。前哨班的战士一看就明白哪是哪儿,因为每个大方格的地名都是战士们起的,用的都是当时最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小说和著名演员的名字。

图片

他说,他怕地图受潮受损,特意糊在了用弹药箱板拼成的背板上,刷了层清漆,挂在猫耳洞里,战士们当宝贝一样供着。他说,敌人一来,战士只需报一个人名,他的炮弹就能准确的砸在敌人的头上,无论敌人离前哨班的阵地有多近,他都敢开炮,战士们信任他,而他信任这张亲手绘制的地图。

他还说,后来敌人再也不进攻这两个阵地了,伤亡率太高,不敢来了。这也间接导致前哨班的战士们因无一伤亡,很少有立功的。但大伙儿都说值,没有遗憾。他最后说,“战前少偷懒,战时少死人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