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年,耿飚指着一个人的照片问:像毛主席吗?叶剑英:真的很像

 文渊武海 2022-06-15 发布于江苏

原创

1976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失去了最敬爱的毛主席。

虽然毛主席的遗体最终被供奉在北京,可以时时瞻仰,但是从此以后广播、电视、报纸上再也看不到他那伟岸的身影了。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毛主席的英雄事迹,也为了让毛主席再一次“出现”在大家眼前,1978年国务院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下达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合适塑造毛主席形象的特型演员。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终20多位扮演者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放在了叶剑英的办公桌上。

“十亿神州外形酷似毛主席的人有,会演戏的人也不少,但是既像毛主席又会演戏的人却不多见啊!”有人感慨说。

选出一个最像毛主席扮演者的演员,不亚于指挥一次战斗,所以叶剑英特别谨慎。

他拿着放大镜一张又一张审查,坐在他身旁的耿飚微笑着等待他的下一步指示。

看着看着,叶剑英拿出一张“毛泽东”的照片离开办公桌,走到耿飚身边说:“来来来,耿飚同志,这个人你有他的资料吗?”

图|古月

耿飚指着照片问:“像毛主席吗?”

“像!真的很像!”叶剑英连连赞叹。

这个被叶剑英和耿飚都觉得很像“毛泽东”的人是谁?

命运之神的垂青

叶剑英拿出的这张照片正是古月的照片,他对叶剑英介绍说:“这人是昆明军区的一位文化干部,叫胡诗学,是文化部副部长胡可同志发现的。”

图|耿飚

看到叶剑英的态度后,耿飚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都详细汇报给叶剑英。

胡诗学是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古月是他给自己取的艺名,身高180公分,气度非凡,他的五官轮廓都和年轻时候的毛主席很相似。

古月的父母是为国捐躯的,从小失去父母的他也忘记了自己的出生日期。

在加入革命队伍时,党组织问他:“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生日是哪一天?”

他挠了挠头,不清楚自己的出生日期,好像是9月9日吧。

他从未想过这个日期会和毛主席产生巨大的联系。

因为长相酷似毛主席,所以不论到哪里,都有人对他指指点点,将他和毛主席相提并论。

事情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北京,胡可借到昆明军区检查工作的机会,来到古月的家里做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

当看到古月后,胡可发现他远比传闻中更像,若是由他来扮演毛主席,一定会非同凡响。

“其实今天我来,是想和你们商议一件事情。”胡可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

古月和妻子不知道胡可今天来家里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都静静等待他的下文。

“是这样的,中央决定挑选扮演毛主席的演员,这批文件已经下达到文化部和我们军区,小胡你看到了吗?”

“我知道的,看到过。”古月是昆明军区的文化科长,这种事情他自然了解。

胡可继续说道:“其实我看小胡就很不错,扮演毛主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若是能用心钻研这个角色,将形象塑造好,对你的前途,对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古月的妻子桂萍也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若是把握住了,丈夫后半辈子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我也觉得他很像,但是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我怕他胜任不了。”妻子桂萍有些担忧。

“不会可以学嘛!哪有人天生什么都会的,不都是一点一点学的吗?再说了你也可以教他嘛!”桂萍原本就是演员,教导丈夫演技再合适不过了。

图|耿飚(中)

而且演员只要肯下功夫去钻研所扮演的角色,虚心求教,用心琢磨角色的内心世界,哪怕是半路出家也未必比那些专业的演员差劲。

古月听胡可这么说,也挺兴奋,看来自己确实和毛主席的形象很贴合,要不然胡可也不会专门从北京来请他出山。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顾虑,这一次海选是从全国各地挑选的,范围之广,堪比大型选秀。

万一自己扮演毛主席的事情被传了出去,结果最后又不符合国家的要求,被筛选下来,那不是这一辈子的脸都丢尽了!这让他以后怎么出去见人?

但是部队不像其他地方,可以有商有量,部队的命令只能服从,况且古月自己也想试一下。

他在拍定妆照的时候,特地想了个办法。

云南省话剧团的书记那里正好可以试妆,古月觉得去她那里试妆,一来化妆师都不认识他,二来部队的定妆师和摄影师都是专业的,就算最后落选了也没关系。

可是没想到古月穿上话剧团准备的毛主席服装后,化妆师都没怎么进行面部处理,效果立刻就出来了。

就连化妆师都感慨,古月真的很像毛主席,基本上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古月看着化妆师如此惊讶的表情,也觉得挺有意思,请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一些照片,带回家里。

他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照片交给胡可带回了北京,然后就忙着出差的事情。

让他没想到的是,北京方面看到这几张定妆照,惊讶的程度不亚于化妆师,胡可觉得有戏。

但是最终决定选角的人,并不是胡可。

为了古月能够被顺利选上,胡可让古月将底片也一起寄过去,方便送到中央,请领导定夺。

叶剑英听说后,不禁哈哈大笑:“看来我们部队是人才济济啊!我们有责任爱护和照顾他们啊!”

他想到了苏联类似的事情,对耿飚说道:“苏联有一个叫史楚金的演员,也是因为和列宁长得很像,为了能让他高度还原列宁的英雄事迹,还专门给他模拟了列宁当年工作和学习的环境,让他深刻体验、熟悉列宁的事情。”

“我们这次选演员,就是为了让毛主席'活过来’,所以在选演员上要格外注意,他必须要深刻了解毛主席的事迹,收集毛主席不同时期的照片,唯有下功夫钻研,才可以塑造好领袖的形象。

图|毛主席

毛主席生前没有瑕疵,我们不能让演员成为毛主席的污点,这个人要好好培养。”

的确就像叶剑英所说,毛主席的外在形象可以模仿,但是他的内心思想和精神境界是没办法模仿的,唯有下功夫钻研,才能领会一二。

要不怎么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呢?

所以叶剑英在选角上才会格外慎重,希望演员能够多读读毛主席的传记和著作,给中国百姓留下一个伟大领袖的印象。

在了解完古月的资料后,叶剑英觉得他不错,不仅仅是外表像,还是军人出身,从事文化工作,素质方面也不会差。

叶剑英在他的照片背面做了标记,这个标记也成为了古月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钻研演技

相比于苏联对特型演员的培养,中国在这方面的培养和提高都相差甚远,基本上还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为了给古月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中央将他派到了八一制片厂,这里都是演技精湛的专业演员,古月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虽然凭借得天独厚的外形,古月获得了这么好的机会,但是他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学习。

他很清楚作为“特型演员”,自己只具备了“特型”这两个字,“演员”对他来说还很遥远。

但这就是他要努力学习的东西。

听说丈夫被选上后,妻子桂萍从遥远的云南给丈夫寄去了《斯坦尼拉夫斯基全集》,希望丈夫可以好好学习。

对这位诗坛巨匠,古月只是听过大名,但是从没有学习过他的著作,看着这么厚的书籍,他觉得像面对天书。

古月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他向妻子诉苦,妻子只是在信里将如何学习演戏说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虽然学习成为一个演员十分枯燥,但是有了妻子的陪伴,古月觉得这段时间一点也不难熬。

妻子不仅在信里鼓励他努力学习,还将这么多年自己的演员经验都告诉丈夫,希望他能够不负众望。

“最出色的表演就是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将演员转化为角色,揣摩角色的想法。

不要停留在单纯模仿角色的形体动作上,要找准他们的心理动作线,找到角色的核心,要把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

桂萍担心丈夫理解不清楚,都会讲述得很具体,很细致,每一个具体意见都像一把钥匙,为古月打开一扇艺术宫殿的大门。

在妻子的启发下,古月决定分三步走来模仿毛主席:

图|古月(右一)剧照

第一步,大量阅读毛主席生前阅读的资料,看毛主席的资料片,收集他的所有照片;

第二步,从资料中模仿毛主席的一举一动,力求做到逼真;

第三步,从自己对毛主席的体验中追求“神似”,他每天都会来往于图书馆,电影院,资料馆,了解毛主席的生平事迹;

大量研读毛主席的著作,近代史资料和表演著作;通过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毛主席的性格、为人处世和一些小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古月发现毛主席抽烟的方式很独特,毛主席的手掌很宽大,烟总是夹在手指中间,吸烟的时候,烟会放在嘴唇正中间。

古月也学习毛主席这样的抽烟方式,他们都说古月越来越像毛主席了。

越是一些小细节,古月越是认真练习,力求做到形似神也似。

古月的客厅里挂满了毛主席不同历史阶段的照片,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照片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第一次试镜头

第一次试镜的时候,有三位毛主席候选人竞选这一角色,他们拿到的剧本也都是同样的。

古月需要饰演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讲话的场景,要求不能观看其他扮演者的表演,只能自己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古月是第一个表演的人,虽然他做了大量的练习,可还是难免紧张,他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

当看到那么多人在片场准备道具,还架设了那么多摄影机、录像机,心里还是紧张得扑通扑通乱跳。

为了放松心情,他转身找到一个墙角,抽着烟,将准备好的表演招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当正式表演的时候,古月左手叉腰,右手抬起手心向外,在讲到“一定要逼迫他抗日”的时候,手用力向左面劈下去。

这个动作是毛主席独有的动作之一,随后又做出了“一推二拉三打”,都是毛主席标志性的动作。

图|毛主席

“停!”导演话音落下,古月也停止了表演,在一旁等待结果。

虽然在场的人都说他演得很像,但是古月却从镜头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要求再一次拍摄。

第二次的镜头中,古月扮演的毛主席形象更加鲜明了,而他也被选为最终的演员。

伟人复活

《西安事变》上映后,古月受到了许多观众的称赞,还有不少人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多出演毛主席的角色。

为了更加贴合毛主席的形象,他变了,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庄重,深邃。

说话语调也从一开始的快速、高亢变得慢条斯理,一举一动都向毛主席靠拢。

妻子桂萍觉得自己的丈夫正在慢慢消失,但是毛主席却“复活”了。

1990年,古月正在西柏坡拍摄《大决战》,这里面正好穿插了毛主席和小女儿李讷的戏份。

李讷本人也到西柏坡故地重游,缅怀父亲,当来到拍摄场地的时候,李讷一眼就从众多演员中找到了古月。

她显得那么激动,她觉得古月的一举一动都很像逝去多年的父亲,李讷赶紧将古月请到沙发上坐下。

古月知道李讷是想到了毛主席,就让她一直拉着自己的手,问了她一个问题:“我演的戏,你看了吗?”

图|李讷和毛主席

“看过,看过。”她仔细体会手掌的感觉,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毛主席牵着她小手的时候。

“对父亲的手,我的体验很深刻。小的时候我只能牵着爸爸的一个手指头,后来长大一点,就能牵着两个手指头。

就这样,他牵着我走到了北京城,你的手给我的感觉和父亲的感觉一模一样。”

讲到儿时的回忆,李讷脸上充满了泪水。

临走前,李讷紧紧握着古月的手,然后转身离开准备上车,突然间她又向古月跑去,紧紧抱着他,失声痛哭。

古月很能理解她,一直在她后背轻轻拍着,给予她力量和支持:“我能理解你,想哭就大声哭出来吧!”

古月饰演的毛主席,让观众都赞叹不已,而他也成为影坛的一颗新星。

谁能想到古月随口一报的生日竟然就是毛主席逝世的日期呢!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吧!

198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90诞辰的纪念日,为了纪念毛主席,中央歌剧院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专场演出,特意邀请了古月饰演毛主席。

演出结束后,在场的中央领导人和数千名观众都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有人找到古月说歌剧院院长找他,院长告诉他,是杨尚昆夫妇找他。

难道是演出出了问题?古月不禁在心里想着。

到了杨尚昆家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觉得这出戏十分精彩,想要见一见演员和歌剧院领导,设宴款待。

吃饭期间,杨尚昆提出了自己的两个建议,古月仔细聆听后回去就做了改正。

杨尚昆还告诉古月:“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我认识的毛主席从来不会拘谨,他不修边幅,任何时候都大度、坦荡、潇洒。”

古月忙说道:“我不过是假主席,您才是真主席,我不敢太过随意。”

“演员不仅在舞台上要像,更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培养自己对人物的熟悉感觉,平时模仿多了,表演才能习惯成自然,所以生活也要像毛主席。”

就这样,古月将毛主席的点点滴滴都融进生活中,为了以后出神入化地扮演毛主席奠定基础。

他的演艺生涯中虽然只塑造了毛主席这一个角色,但是却将毛主席的形象演绎得深入人心。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叶剑英的慧眼识珠。

图|叶剑英

为了不辜负叶剑英的一番苦心,古月想要将毛主席一生的故事都搬上荧屏,让大家了解伟人的一生。

但是这个远大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005年的7月2日。

因为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开人世,去世时只有68岁。

由于古月的敬业和专注,让中国百姓认识到了形象鲜明的毛主席,所以在他的告别仪式上,也有不少广州百姓自发前来吊唁。

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记忆和怀念却是无限永存的,古月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依然活在大家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