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方】脾胃虚的几个经典补益方,每个方各有侧重

 mxb08 2022-06-15 发布于黑龙江

I导读: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珍散、七味白术散、八仙糕、桂枝汤、小建中汤。

(1)补中益气汤

由李东恒创立的调理脾胃的名方。该方具有益气健脾作用,适合于治疗脾胃虚弱,纳少便溏;具有益气升阳作用,适合于治疗内脏下垂;具有甘温除热作用,适合于治疗气虚发热。

组成: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加减: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2)四君子汤

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药物少而精。费伯雄是晚清孟河名医,治序上倡导“平淡出神奇”,特别赞赏“四君子汤中正和平,为补方中之金科玉律”。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两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若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烦渴,加黄芪;胃冷,呕吐涎味,加丁香;呕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倍加白术、姜、枣;脾困,加人参、木香、缩砂仁;脾弱腹胀,不思饮食,加扁豆、粟米;伤食,加炒神曲;胸满喘急,加白豆蔻。

(3)参苓白术散
该方出处同上。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入食物中药,更加平和,适宜于慢性病长期调理,巩固疗效。

组成: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用法: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用: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4)七珍散
为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所载,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山药、粟米等。许叔微肯定了七珍散的功效,“调理脾胃,日三四服,十日外饮食倍常”。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黄芪(蜜水涂炙),山芋,白茯苓(去皮),粟米(微炒),甘草(炙)各一两。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七分,日三四服。

功用:开胃,养气,进食,调脾胃。

主治:伤寒、疟疾、中暑得愈之后,不思饮食。


(5)七味白术散
该方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创,为李东垣《脾胃论》收录。方由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葛根等组成,最适合治疗小儿脾虚夹气滞之纳少泄泻病证。

组成:人参(6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甘草(3克),藿香叶(12克),木香(6克),葛根(15克)。

用法: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或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消渴中气亏虚证。

(6)八仙糕
该方见于陈实功《外科正宗》。由一味人参与山药、茯苓、芡实、糯米、莲肉、白糖、白蜜等八味食物类中药组成。八仙糕的本质是脾胃病的食疗方

组成: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子肉各180克,糯米1.5千克,白糖1.25千克,蜂蜜500克。

制法:将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子肉和糯米分别碾成细末并和匀,再将白糖和蜂蜜隔水炖烊,随即倒入以上细末趁热和匀,摊于笼内,切成条糕状,上笼隔水蒸熟。

功效:健脾强胃,调中补虚。

(7)桂枝汤、小建中汤
吴鞠通在《增订医医病书》序中说:“东垣喜立门户,舍建中不用,而易之以补中益气。虽补中益气用处不少,原从建中脱胎。”

现代医家祝谌予肯定地说:“桂枝汤实为健脾胃、和营卫的强壮剂。”

笔者认为桂枝汤正是通过补中益气来治疗气虚发热或虚人感冒的,小建中汤名曰建中实为补中益气。不过桂枝汤的主药是粥,小建中汤的主药是饴糖。此处不作展开,将另文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