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重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特别被杨绛和钱钟书的神仙爱情打动。那些琐碎日常的文字和相处,真慕煞人也。 “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别的人。”这是钱钟书与杨降的顶级浪漫。 《我们仨》有两段文字是这样描写的: “钟书每和我分离,必然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阿媛回家后,我曾出国而他和阿媛同在家,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附上了阿媛的评语附识。” 钱先生果然掌握了爱情的精髓啊。生怕自己忘了那些日常琐事,钱先生事无巨细记下,在那个书信车马都慢的时代,时刻想着和杨绛分享他的所见所闻。 一个愿意分享,另一个愿意倾听,不正是爱情最好的样子吗? 分享欲和及时回应无疑是最高级的浪漫。春花夏荷秋月冬雪未必多美,未必我自己不能看,但是即使是普普通通的风景,一旦你跟我分享了,就是加倍的曼妙。 爱一个人,不就是事无巨细都想和对方分享吗?像杨绛和钱钟书这样的神仙眷侣,他们写信的内容未必多么“高大上”,但是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所思所想,在被记录下来的瞬间,就有了意义。 记得某明星在采访上说,“我就是想找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和我说话的人。”这个要求看起来不难,ta就是想找一个好好爱ta、每天在一起分享日常的人。 其实啊,如今多数人的生活都是疲于奔命,如果能遇到一个愿意听你分享一切琐碎、随时随地说废话、发消息不用字斟句酌的人,一定是幸运的。 表达欲和分享欲真的是很珍贵的,我愿意花时间和你分享普普通通的日常,你也愿意听我讲那些冒傻气的话,多幸运! “我刚才路过一条河,波光粼粼非常好看诶,我拍给你看!” “此刻天上的月亮好圆好亮,你赶紧抬头看看,你也把你那边看到的月亮拍给我看看呗!” “今天太幸运了,居然出门就碰到了一道彩虹……” “今天中午我吃的这家烤肉好好吃啊,下次我带你一起来吃。” “刚才我做的ppt被夸了,好开心哈哈哈……” “我刚刚看了一篇文章笑死了,妈呀,笑出满脸眼泪诶。” 吾等凡夫俗子,面对俗世间的俗事俗物,因为有了可以分享的人,那些俗事俗物便变成美景好物。这就是属于分享的浪漫吧! 我见春林盛、我见夏荷开、我见秋意浓、我见雪满天,它们透过我的眼睛、我的嘴巴、我的手机最后飘到了某个人的心里,ta的回应和倾听,使我在这个孤独的世界瞬间变得不再孤单,使那些普普通通的风景瞬间变得特别起来。 所以,分享欲就是爱意的体现啊。 人类不是一座孤岛,即便是再内向的人,一定也有分享的冲动和欲望。人类向来喜欢聊天,远古时期男人结伴打猎、女人三五成群采集野果时便喜欢聊天,分享欲其实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集体无意识。即便喜欢独自丈量世界的背包客,一定也会感觉“独自看到世间的美景而无人分享,真是一种让人沮丧的遗憾。” 爱一个人,就是忍不住想和ta分享你所经历的一切。你对一个人分享欲的丧失,同样也意味着ta逐渐淡出了你的人生。 我有个朋友Y,以前一直非常喜欢一个男生,她说,“我其实是感情里比较后知后觉的人,我比较迟钝,第一次发现自己喜欢上他,就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吃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忍不住想告诉他。那一刻我知道我完了,我一定是喜欢上他了……” 那个男生应该是不喜欢Y吧。 分享欲是喜欢的同义词,而分享欲是需要靠回应和倾听来延续的。Y说,我兴高采烈跟他分享我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他每次都是淡淡的一句“哦!”、“不错啊!”或者甚至是用表情符号来敷衍我。久而久之,我的失望一点点累积,也许我的分享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打扰吧,于是我的分享欲也一点点消失了。 Y很开心地说,“前阵子我发现我不喜欢他了!你知道吗,有天我吃到了绝顶美味的鳗鱼饭,但是我居然完全不想跟他说了!那一刻我知道我放下了,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替她感觉开心。没有回音的山谷,不值得纵身一跃。 余生漫长,一定要和你愿意分享而ta愿意回应、愿意听你说废话的人好好过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