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制氢是氢能产业最火热的环节。根据氢云链数据库,2021年全国氢能产业名义投资额超3100亿元,分产业链环节来看,制氢环节的占比最高,2022年一季度,新开工和开标的氢气项目就超过了70万吨。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后,国家发展绿氢方向明确,新增制氢项目中绿氢占比明显走高。绿氢项目引发了电解槽爆发式增长,新旧企业深入布局电解槽上下游环节,电解槽项目也进入了一个爆发阶段。 总体而言,国内电解槽正处于“量质齐升”的发展阶段。从相关绿氢项目来看,有大量项目处于前期工程招标阶段,随着项目的推进,年内电解槽需求或进一步走高;从企业披露的产品信息看,国内电解槽在单槽制氢能力、综合电耗上都实现了持续突破。 如图表1所示,氢云链统计了自3月以来的电解槽相关项目,其中包括有明确产能目标的绿氢项目。氢云链分析项目特点如下所示: 图表1 电解槽相关项目 来源:氢云链 1、碱性电解槽项目步入百兆瓦阶段。碱性电解槽是目前国内电解税制氢的主要方式。MW级的碱性电解槽项目已司空见惯,百兆瓦级项目快速出现,仅3月以来就有凯豪达150兆瓦(以产氢每标方耗电5度电计算,下同)项目、中石化260兆瓦项目、汉兴能源交付宝丰能源的125MW电解制氢系统。除了新增项目外,现有项目也有增量需求,如宝丰能源表示每年将新增3万标方/时绿氢产能,每年150兆瓦电解槽需求。 2、PEM电解槽以小型示范项目为主。PEM电解槽项目较少,仅有中石化中原油田兆瓦级项目、718所部分出口项目等少数项目。目前各地区对于碱性电解槽和PEM并没有进行差异化补贴,PEM过高的成本使得在推广上受到一定阻碍。 3、碱性电解槽性能持续突破。目前1000标方/时的电解槽似乎已经成为企业“标配”,单槽产能正向1500标方/时乃至2000标方/时发展;电流密度也从3000A/㎡-4000 A/㎡向6000A/㎡乃至更高等级发展。 4、绿氢主要应用于化工。从相关项目看,目前绿氢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属于现场制氢范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中由于储运等因素导致氢气成本高。 5、电解槽环节分工加速。市场上开始出现多家电解槽核心材料及零部件企业,意味着电解槽环节的分工开始加速,这也是产业走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此外,非化工区制氢管控放开有望进一步推动绿氢项目发展。由于法规限制,全国范围内的制氢项目基本被布置在化工园区,提高了氢气运输环节的成本,从而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年内越来越多地区开始探索、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后续绿氢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案例也将明显增多。据氢云链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河北、山东两个省级地区和上海临港区、唐山、武汉三个市级地区出台相应文件。 小结 市场方面,绿氢在化工领域的灰氢替代已经起步,国家顶层氢能产业规划的出台更是打响了绿氢走向规模化发展的号令枪。同时,2022年或将成为非化工园区制氢元年,绿氢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有望扩大,应用场景的拓展可能再次引爆电解槽市场需求。这无论绿氢还是燃料电池汽车都是利好。 企业方面,随着PEM项目往兆瓦级、碱性电解槽项目往百兆瓦级发展,电解槽市场进入新阶段,电解槽企业开始加大对技术和产能的投入,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作为氢能产业最火热的赛道,在市场角逐之下,谁将成为A股市场“绿氢第一股”也备受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