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阿族 2022-06-15 发布于浙江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这三本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百家姓》也被认为是传统蒙学的三大读物之一。那为什么《百家姓》有这样的地位呢?跟着小谱来看看吧。《百家姓》在我们看来记载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但是它还具备了解有多少个姓氏功能之外的其他含义。

《百家姓》是代代人的传承。根据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考证:《百家姓》“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我们能够得知,《百家姓》是北宋初期一位杭州的无名书生所写。后来在南宋时期变得普遍。南宋诗人陆游在给诗作《秋日郊居》做注时称“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类,谓之'村书’。”《百家姓》自被撰写出来到清朝以来,经历了多次的编纂,无论是名家修改,还是钦命御制,这都代表着《百家姓》在历史进程中的传承。《百家姓》中姓氏数量的增加也昭示着阶层意识强化的趋势。据明末大儒顾炎武编写的《日知录》中显示,春秋时期,姓氏不超过50个。汉朝时,《急就篇》列出了130个姓氏。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命温彦博定了193个姓氏。
进入宋朝,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收集了2300多个姓氏。元朝建立后,史学家马瑞临的《文献通考》中有3736个姓氏。在明朝,文献学家王圻编著了《续文献通考》,姓氏增加到4657个。这些姓氏数量增长的趋势表明姓氏范围的扩展,这跟社会制度是息息相关的。古代实行宗法制,身份地位由家族继承决定,贵族继承权利,平民继承财产,所以姓氏的发展跟阶层观念密不可分。姓氏也暗藏文化的传承。现在有说法叫作书香世家、世代行医等等,这都是家族事业的传承。在这样氛围的熏陶下,古代极易出现以家族为群体的文学家等。

比如说著名的“三苏”,就是苏洵、苏轼、苏辙,前者为父亲,后两位是儿子也是兄弟,这个家庭氛围关系密切。再者如王导、王敦等贵胄重臣;王羲之、王献之、王戎等文人墨客。这都是家族姓氏的力量之一。《百家姓》在古代作为启蒙读物,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孩童识字,更是能让他们在姓氏的浩瀚中找到家族、文化等的内涵。正所谓“以小见大”,读懂百家姓也深需些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