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 中國當代詩詞大系 曾 永 義 曾永義詩詞選 曾永義,1941年生,台南縣人。國家文學博士,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2014年當選第30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並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諮詢委員、臺灣大學傑出校友、臺南一中傑出校友、新營高級中學傑出校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學術和教學範圍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說俗文學》《說民藝》《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曲》《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和《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歌樂基礎之建構》《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戲曲演進史》等二十餘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牽手五十年》《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和《椰林大道五十年》等七種。 戲曲劇本創作總計23種,包含崑劇8種,京劇8種,京崑大戲2種,歌劇3種,歌子戲與豫劇各1種,2016年集結18種劇本出版為《曾永義戲曲劇本彙編1:蓬瀛五弄》《曾永義戲曲劇本彙編2:蓬瀛續弄》;2021年與王瓊玲教授合作編劇之4種劇本集結為《人間至情──新編劇本集》。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2020年獲頒第31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詩 悼亡 一去十年何渺茫,人間無事不滄桑,思君自是千秋事,一念恩情一感傷。(〈酒中念許大哥常惠〉2010年9月3日) 詠史 漢文優詔欲崇經,駟馬蒲輪聘伏生。耄耋國師雖矍鑠,間關鳳闕怎屏營。鴻儒受業登門下,鼂錯傳薪得令名。道不逢時誰說與,深杯健筆自縱橫。(2012年1月10日) 故國遊踪 暖日清風新麥場,山村地戲正高昂。踏謠鑼鼓喧天響,面具羅巾雉尾妝。泥牆泥路泥村坊,老幼團團看作場。風俗宛然明故國,居民不改舊時裝。(〈貴州普定上官屯看地戲〉1992年1月) 蘇仙嶺上望郴州,山水不知今古愁。何必郴山護郴水,人間離恨自悠悠。(〈八十五年元月一日在湖南郴州〉1996年1月1日) 一路汪洋一路山,山折水迴自盤桓。人在汪洋巉壁裡,輕車直駕白雲端。 登臨眺望岳陽樓,不見煙波不見鷗。但有君山依綠野,周遭村落布平疇。二妃泣血斑痕在,千古傷心涕淚流。直駕輕車何駐足,滄桑不勝古今愁。(2007年7月11日) 無邊浩瀚棒棰島,聚會風雲興浪潮。自古英雄成大業,高才捷足自刁騷。(2018年4月19日) 棧道攀登步履危,周遭煙陣鳥飛迴。披襟展抱一長嘯,呼喝良朋快舉杯。(〈登華山〉2003年11月6日) 域外遊使 華燈萬點綴明珠,雅典望中漸有無。神殿殘頹留礎柱,愛琴海上似平湖。(〈愛琴海雜錄〉1998年8月21夜由雅典搭奧林匹克遊輪出發) 當空麗日下龍灣,一舸清風逐汗漫。海上桂林競韶秀,人間閬苑作奇觀。水晶影瀉涵沉碧,湘錦裙開舞盡歡。我自蓬萊巡至此,卻驚南國列仙巒。(〈越南雜錄〉2019年9月7日) 詞曲 水調歌頭 憶昔見卿面,彷彿識平生。心魂從此繾綣,長望月空明。不道嫦娥顧我,肺腑肝膽朗照,指日作鴛盟。山水自環抱,千古證雙星。○攜素手,相並舉,步盈盈。秦樓弄玉簫史,鸞鳳和銀笙。至意唯卿能解,身命唯卿堪託,奮志展鵬程,一嘯浩然氣,萬里海天青。 【黑麻令】《蔡文姬》 見莽天涯,招展著紅旌翠旌,對這氣蕭蕭、草青墓青。昭君呀!你應知慘惻惻、魂驚夢驚,都只為撕裂裂、寸寸柔腸,揉一片、秋聲怨聲。昭君啊!胡地笳,你愁聽怕聽,天上月、我則憂明懼明。都為這塞外幽恨,千萬古如此地淒清苦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