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天下黄花》(刘震云著)|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木杪栖白云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故乡天下黄花》(刘震云著)|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三)

第四部分:文化(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八年)

故事到了这一部分来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李家到了这里完全的衰落,领导村里的人变成了原先的贫民团团长赵刺猬和副团长赖和尚。他们本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一起吃“夜草”(晚上去一个寡妇家吃喝)。结果在一次吃夜草时,闹了矛盾,村里夜因此分裂成了两派。一派是赵刺猬领导的“锷未残战斗队”,一派是赖和尚领导的“偏向虎山行战斗队”。两个队分别管辖着不同的人,开展着不同的属于当时的一些政治活动。

村里这时候又冉冉升起了一颗新星,便是老贫民李守成的儿子李葫芦。他原是靠卖油为生,结果他具有着背毛主席语录的天分,在各种比赛中夺魁,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红人。他本来想加入“锷未残战斗队”或“偏向虎山行战斗队”两个中的一个,结果赵刺猬和赖和尚都舍不得给他一个“高位”,他觉得委屈了自己。正好这时赖和尚手下的两个“领导”卫东卫彪因一个女孩(路喜儿,原先做过土匪的路小秃的女儿)而红了脸,闹了矛盾,甚至还打了起来。卫彪便出逃了“偏向虎山行战斗队”,找到了李葫芦,两个有着共同的诉求,再加上李葫芦会背语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便成立了村里的第三个势力“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造反团”。

三个势力呈三足鼎立,都进行着各自的活动。这时,孙实根(原先的孙屎根)由于发过不当言论,被当作了走资派。这时候回乡住了几天,李葫芦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便生的一计,就是要对孙实根进行斗争,开批斗会。结果想出来了计划,却被赵刺猬实践了,便开了一次对走资派孙实根的批斗大会,孙实根没有多久就离开了村子。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村里三个势力的不断斗争。先是赖和尚让村里的小学老师孟庆瑞写斗争赵刺猬的标语,写了好几桶墨汁。赵刺猬又反过来斗争赖和尚,威胁孟庆瑞给他写斗争赖和尚的标语,给了他八桶墨汁,孟庆瑞夹在两股势力之间选择喝墨水而死。赵刺猬又派了另一个小学老师小胡去写反动标语,写的时候两方发生了冲突,对方均有人受伤。

另一旁“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造反团”的领导李葫芦坐山观虎斗,好不快乐。他买了一个大喇叭和扩音器,讲话、唱对歌,“锷未残战斗队”和“偏向虎山行战斗队”慢慢意识到了村里还有李葫芦的存在。

过了三个月,各地都兴起了“夺权”。即将过去掌权人的木头公章,用武力把它夺了回来,谁夺回来谁掌权。这时,赖和尚便想到了联合,他于是找到了李葫芦,李葫芦的手下卫彪本来是不答应联合的,可是赖和尚答应夺权成功后会给李葫芦革委会主任的位置,李葫芦一是由于自己势力的弱小,一是受不了权力的诱惑,选择了与赖和尚联合。

起先,联合起来的“偏向虎山行战斗队”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造反团”利用自己的喇叭和广播,“挑战”着赵刺猬,赵刺猬也慢慢有点害怕,还邀请赖和尚和李葫芦一起吃夜草谈和。结果赖和尚并不领情,斗争的暗潮已经涌动。

引发斗争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鸡蛋事件。村里的一对兄弟张砖头和张石头由于矛盾,虽然是一家人但是加入了两个不同的派别。由于家里的一个母鸡下了一个蛋,张砖头的老婆说是她家的母鸡下的,张石头的老婆说是她家的母鸡下的。两个女人就发生了争执,张砖头便扇了自己的嫂子一个耳光,把嫂子打晕了。张石头看到老婆被打了,没有选择自己一个人去报仇,反而直接来到了自己在的“锷未残战斗队”寻求正义,于是双方便发生了混战,“锷未残战斗队”大败而归。

第二个事件是由一头猪引起的,这次的混战由于赵刺猬提醒自己的部下该准备一些“家伙”。于是这次混战出了好几条人命。赖和尚、李葫芦以及其麾下的所有人马抬着尸体冲到了赵刺猬家里,赵刺猬在一片呼声中将木头公章扔给了赖和尚,赖和尚与李葫芦的“夺权”胜利了。

之后,赵刺猬离开了村子,住到了女儿家里。上面又派人调查这次事件,原先“锷未残战斗队”的金宝和冯麻子被带到了监狱。李葫芦本来自己是一股势力,虽然小但是存在着。他相信了赖和尚,搞了联合,结果在“夺权”成功后,才慢慢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赖和尚的一个玩物,他们的联合也开始了分裂。故事至此结束。

我们回过头看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吗?我个人觉得是好书,但不会是一本所谓的经典名著。以俯瞰的角度,书里描写了一个村子近百年的历史,都是我国在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所发生的大事情,将这些大事情融入到所写的农村中,对于展现一种历史的风貌无疑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语言的把控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自然婉转,娓娓而来,不令人厌烦,让阅读的人带着趣味不断地翻过一页又一页。同时,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大多都充满了戏剧性,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构思的细致巧妙,也增强了作品的一种艺术性。但美中不足的是,作品未能展现更高的深刻性,没有更多的体现在历史关键节点后隐含的文化内涵等,过于戏虐性的描述难免只会给人留下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激发不了更高层次的领悟。

文:王佳鹏

学习/创造/分享

分享生活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