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若微弱,逃不过小风的微抚,便随意地死去。匿在黑色里,当作附庸都像是一种多余。隐隐之中,轻易之中,成为一个被忽略的产物。野火,若强劲,冒出层层的浪。小风会被灼,失了魂灵。黑色的周围,会生出几束与它迥异的光,它的咆哮,一旦没了忌惮,这世上大多的杂草都会被燃成了灰。 ——人生中的某一瞬有时来讲又何尝不想野火呢? 我们来看这本书,就故事的情节来说是很简单明确的,并不繁文缛节。葛生、华生是一对性格鲜明的兄弟。葛生作为哥哥,面对父母的离去,早早接管了家庭,是这个家里当仁不让的主人。也许是因为他太早的处世,太早的面对生活的困苦,加之其生性的和善,使得他遇到事情总为着别人着想,总抱着妥协的态度,总想着息事宁人早早了之,即使有时这些事情是明显地对他不利。 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他有着一个“弥陀佛”的外号,也正是他“弥陀佛”般的性格,比他更穷苦的人认为他是真的“弥陀佛”一般,敬佩他的品行、尊重他的人格。但比他地位高的居心叵测之人,便将这种“弥陀佛”的性格作为了一种可供盘剥、可供玩弄的工具,在盘剥与玩弄不得时往往“弥陀佛”的性格就成了标榜正义的新工具。终究是所有的敬佩与尊重都难以与盘剥和玩弄相抗衡,葛生在步步地由一个本可以幸福、本有着花不完力气的人变得幸福渐渐黯淡、力气渐渐被疾病侵蚀。 华生作为弟弟,有着哥和嫂给予的无限关怀,也便显露着人最本真的善。他没有沉重的压力和肩负的职责,他的思想从根源里就不会像是一潭死水泛不起丝毫涟漪。正因为如此,在面对哥哥和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时,他敢于呐喊、敢于争斗、敢于将自己的力气花在对黑暗地挣脱上。 但他是微弱的野火,虽然也曾强劲过,但很快被黑暗所吞噬。他向不良的阿如老板、乡长傅青山等人发起过“猛攻”,也引起过那些不良之人的微微颤抖,虽然也曾有过另一团微火阿波,但到了最后还是无奈一同败北。他和菊香的爱情亦然如此,眼看可以成功的时候,却一次一次地被阿如老板的儿子阿珊打乱原本正常的节奏,菊香最后也倒戈在了阿珊的怀抱之中。 就这样,属于黑暗的一方相互勾结,织起一张巨大的不透风的网,在这个网里成为了蚕食一切的蜘蛛,吸允着在网里面“食物”的鲜血,汲取着网里面“食物”的营养,像是不知道鲜血和营养是可以枯竭的一般。在网里的“食物”,多半都是如同葛生一样静默地低沉不语,在寂静中沉沦,在侥幸中苟且,上天听着抱怨也会感到烦腻;剩下如同华生的,却只能当着一种附庸,随时逃掉,随时变节。难以多些作为,不敢敞开胸怀团成团去宣扬正义,抗争不平。他们所谓的呐喊比起妥协来更显露出滑稽的姿态。最终,也只能是黑暗得以骄傲地笼罩在天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