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着冷的秋,我坐在桌前静静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随着电影情节的流动,曼妙的阿尔卑斯山如画般地在我面前展开,绵延的群山、辽袤的原野、汩汩的溪流……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的视野。在这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后,还娓娓上演着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她自小就失去了父母,她的姨妈在抚养了她五年后实在无力,就把她送到了住在山上的爷爷家。海蒂的爷爷是一个孤僻的人,住在山上并没有朋友,村里的人并看不起他,甚至还造谣他曾经杀过人。但当海蒂——他的亲孙女突然地闯入了他的生活后,他寂冷的心也仿佛受到了感化,慢慢地深爱上了海蒂。而海蒂在到了自己的爷爷家后,每天和一个牧羊人家的小男孩皮特一起去山上放羊,面对眼前的大好风光显露出了孩子的天性,沉浸于其中。 到了后来,海蒂的姨妈安顿好了自己的生活后,决定将海蒂送往一个富裕人家。海蒂于是告别了爷爷,到了城市之中。她所来到的这个家庭是一个极其讲究礼仪和规矩的家庭,女管家对海蒂这样一个不懂礼仪、规矩甚至不会认字的女孩子十分厌恶。而这个家庭的女儿克拉拉由于自己得了病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走路,常常孤独地处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海蒂的到来给她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她们也迅速地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虽然在这里的生活是许多人所仰慕的,但却难以消除海蒂对于爷爷家的那种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回味。她的内心永远无法真正的满足和快乐,于是便被送回了爷爷家,过着从前的生活。而对于失去海蒂这样一位好朋友的克拉拉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她因此又一次陷入了无边的孤独之中。为了消减克拉拉的孤独和朋友离去的悲伤,克拉拉的奶奶决定将她带到海蒂的爷爷家,让克拉拉在这里生活几天。 就在这几天中,克拉拉领略到了在城市高楼中无法看见的秀美的自然风光并重新得以投入友情的怀抱,她有了从未体验过的开心,并无意中站了起来,和正常人一样走起了路。故事的结尾克拉拉的爸爸将克拉拉带回了家,虽然她又要和海蒂告别,但这次告别却不是含着悲伤的。 这部电影的内韵其实也有很多。首先一个就是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特追求,海蒂的爷爷在海蒂听闻有关自己的评论时,就对海蒂说事实就在眼前,为什么总要听别人说的呢,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海蒂选择了相信爷爷。正是因为如此,两人之间的隔阂才慢慢消融,海蒂才留在了爷爷身边。当克拉拉的奶奶来到了海蒂的住处,送给了她一个没有写任何字的本子,让海蒂将她写满,但海蒂却并不高兴,因为她想要写故事的梦想在课堂上曾被同学们嘲笑过。但克拉拉的奶奶却说“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别人说什么。” 另一个内韵就是自然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冲突,这一对冲突在电影里显然是自然生活获得了胜利,也就是要我们去回归自然。当然自然生活和城市生活究竟哪一种更好,我认为是一个不会有答案的问题。我们看到生活在城市中的克拉拉虽然不用忧愁穿衣吃喝,但她的内心世界却是空虚和寂寞的,空虚和寂寞就导致了她是不能真正的快乐的,无法快乐的人生是缺少着什么的。而生活在自然风光中的小男孩皮特显然吃喝穿戴都不能得到满足,但他并不会因此忧虑,学习知识也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他的一生放羊可以看作是贯穿始终的一件事情,但他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也同样是带着一种无知的。而今天的我们要倡导回归自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更多的需要倡导的是一种内心的回归,由城市中的快节奏、忙忙碌碌回归到平和冲淡,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澄净,或许便是最好的回归。 而海蒂带给我们的,是要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会不同的适应方式,“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其实每一个糟糕的环境,都可以让它过的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