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桂花》郁达夫著|“唯美”与“颓废”

 木杪栖白云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迟桂花》是郁达夫小说中极具唯美特性的一篇。小说以一篇长信为开头,“我”因此踏上了寻访老友的旅途去参加他的婚礼。到了他家之后,“我”被他的妹妹莲儿身上流露出来的“健美”深深吸引,并对她动了心思,却又由于她的纯洁使得“我”的“欲望”无比的低劣,“我”遂之向他“忏悔自己的精神犯罪” ,最后和他结为了兄妹。

  小说大量的描写了“包括桂花和翁家山的各种景物” 这种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随着“我”的视野的行进再一一的呈现,桂花是小说有着深意的隐喻,例如:早晨的空气,是在澄鲜的可爱。太阳已经升高了,但它的领域,还只陷于屋檐、树梢、山顶等突出的地方。山路两旁的细草上,露水还没有干,而一味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和入在桂花香中……

有时在这种景物的临摹中带入了“我”的心绪,有时心绪是欢欣的,有时是低沉的,使得小说充满了美感。如:

烟霞洞我儿时也曾来过的,但当这样晴爽的秋天,于这一个西下夕阳东上月的时刻,独立在山中的空亭里,来仔细赏玩景色的机会,却还不曾有过我看见了东天的已经满过半弓的月亮,心里正在羡慕翁则生他们老家的处地的幽深,而从背后又吹来了阵微风,里面竟含满着一种说不出的撩人的桂花香气。

月光下的翁家山,又不相同了。从树枝里筛下来的千条万条的银线,象是电影里的白天的外景。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的许多秋虫的鸣唱,骤听之下,满以为在下急雨。白天的热度,日落之后,忽然收敛了……我独立在庭前的月光亮里看不上几分钟,心里就有点寒竦竦的怕了起来……

“我”在小说中,处在“欲情净化”的过程之中。“我”是个被莲儿、翁则生及他的母亲感化的形象,莲儿实际上是一个不幸的人,她的婚姻是一场灾难,而她的哥哥翁则生则是身上缠着病,这兄妹俩并不是纯粹的幸福。然而莲儿内心的澄净让她的那种不幸在小说里没有演变成为一种悲剧,她的哥哥、母亲对她都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包括“我”在内的虽然对她起过“邪念”的人都不得不去忏悔自己的过错。这样的一份人性的内在的温情在充满诗情画意的临摹中,让小说的唯美性有了内涵,有了里与外的结合。

而如果再深入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在唯美的表现下还隐藏着一种颓废,翁则生从名字来看,就其实暗示着一种“生命的再次勃发”,“这一方面,人到中年,百事原都看得很透,又加以十几年的疏散无为,'觉得在这世上任你什么也没甚大不了的事,落得随随便便的过去,横竖是来日无多了’, 有自得也有自嘲, 似乎是自然陶冶之功, 月下清谈往事兴致很高, 回到现实却'声气低了下去’, 其内在的抑郁逐渐显豁”。①“我”的“欲情净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救,“到杭州参加婚礼, 既是想逃避'煤烟灰土很深的上海’,也有借往事排遣现实抑郁的因素, 这种抑郁要么在田园清景中消失, 要么成为一个更硬的核鲠在生命中”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迟桂花》所展现的内涵即使唯美的,又是颓废的。(①、②:王力.寄意于象的人性净化之路——细读《迟桂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