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和羊肉的话,可能是因为价格相对来说更贵,每桌基本上只会上一道。要上的牛肉一般都是清炖牛肉,将牛肉切成片,汤里面会放些粉条、蒜苗等,味道很不错,不过需要在做的过程中,把牛肉炖地烂一点儿,太硬的牛肉在这道菜里吃起来会有些不太舒服。偶尔有人家的婚礼,会将清炖牛肉换成红烧牛肉。羊肉大抵来说要上的就是羊肉汤,嫩嫩的羊肉加上白萝卜、土豆等配菜,好吃极了,不过羊肉汤也是极其鲜美的,一碗饭吃个大半,再拿勺子舀些汤儿就着米饭吃,也是我们这里的一道“吃俗”。 还不可忽略的就是鱼肉,由于鱼的体型比较特殊,装它的盘子一般都是那种比较细长的,鱼上来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将其它的菜挪挪位置,把它“请”到最中间的位置去。人们吃鱼的时候,往往都很矜持,非要有人说句:“咦,怎么没人吃鱼?没人吃,我吃!”要么就是“咦~怎么没人吃鱼,大家都吃鱼啊。”这个时候才会有人开始打鱼的主意。吃着吃着,鱼的半身已呈现出了尸体状,大家便会齐心协力的拿筷子将它翻个身子。至于鱼肉要怎样做呢?我觉得千变万化都只是个酱料的问题,也就是说先把鱼被炸好放到盘子里,再朝它的身子撒上酱料。酱料不同,故而鱼的味道也就不同,一般的酱料都不会是很清淡的口味。我最喜欢的酱料在我们这里一般都叫做“色拉油”,但是这好像是某种食用油的名字。我在这里说说它的做法(因为这个在家里外婆会做,常能吃到),将番茄酱放到锅里面,打火加热倒水,再放些白糖和葱花之类的调味菜和调料,基本上就是了,味道甜甜的,又有些微弱的酸。总之,鱼肉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大家平常里都说鸡鸭鱼,但好像鸭肉我还没有在婚礼上吃到过,只是近些年来在酒店里参加的婚礼上,会上一道鸭肉,是将鸭肉炸熟后再切成块,旁边配一些蘸料,偶尔的还会上一些鸭脖。在乡下的婚礼上,我还没有吃过鸭肉。 到了这里关于肉菜的介绍就算完了,接下来是该说素菜了,但我思忖了许久,好像是不上素菜的。我印象里,可能要上的素菜有这么一道说不上名字的,大抵就是木耳炒鸡蛋吧,这道菜在大鱼大肉面前好像有那么一点没有牌面,往往都是剩下的,其余的素菜我实在是想不出来。 再介绍介绍汤,我们刚才所说的羊肉汤实际上来说就是一道汤了,清炖牛肉也可以算。我在这里要说的汤可能也是我们这里的一个特色吧,用我们这里的话来说汤里放的两样东西叫做“夹脂子”(上声、上声、阳平)、“面蛋蛋”(上声、仄声、仄声,面包车在我们这里也是这个名字),一般人们叫这道汤的名字就是“夹脂子汤”或“面蛋蛋汤”。对于前者的制作过程,我尚不知晓,不过和后者的制作过程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就说后者——“面蛋蛋”的制作过程吧。就是得先准备一些面,这个面得是那种很软很软的面,然后再把鸡肉切成小块掺到里面,包成一个小球,放到油锅里炸。工序其实并不是很难,一个人一会儿便能做许多出来,这个东西做好了之后,可以放很久食用。你过几天再吃的话,在锅里用热水烫一下就行。“夹脂子”也可以这样,在这里我想补充的是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类似的东西,叫做“甜蛋蛋”,和前两个差不多,不过是甜甜的,会做这个的人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街上买来吃,很便宜。 我们再来说这个汤,便是将“夹脂子”和“面蛋蛋”放到水里加热后,调一些韭菜、蒜苗、豆腐之类的蔬菜,再放些其它的调料,便就做好了。一般这个汤都是压轴端到桌上的,不过由于其很受欢迎的缘故,深得人们的喜爱,一会儿便会吃完。主人家往往会备一个铁桶(消毒工作定是有保障的),里面装的就是这个汤,拿个桌上不够了的话,会有一个人提着桶来加。有的时候,甚至要加好几回才够一桌人吃,添汤的人不时会调侃一番这桌人的好饭量。 关于菜的情况,大抵就是这样。一般情况下,一桌吃饭的时候,周围会站上一群“等饭”的人,也就是下一轮吃饭的人。主人家要是请来的人多的话,可能需要三轮左右,不过食材都是预备好的,大可不必担心不够吃的情况。下一轮要吃饭的人,看着上一轮吃过的人一离开座位,就会赶紧招呼着自己的好友忙去占位子。 有时候,一桌上坐的会全都是小孩子,最大一点的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他们围在一起特别吵闹,吃饭总是争先抢后的,是整个婚礼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偶尔的时候,在房屋上搭好的帐篷会被风吹开几道“口子”,露出一点阳光进来,照在人的眼睛上很不舒服。 与此同时,还有记礼的人,也就是记录交份子钱情况的人,他们一般会被安排在一个稍微僻静和温暖的地方,一个人记录,一个人收钱。记录的人一般都是些村里德高望重或者是会舞文弄墨的人,字迹定是相当娟秀。他们两个人坐在一个小桌上,桌上还会放着一盘烟、一盘瓜子糖果、一盘水果。我小的时候常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去做这样的记录工作,真是神气!有时候,还会在屋里面安排桌子,不过在这里面坐的都是一些关系很亲近的人。屋里的炕上相当的热,会坐上一圈老人,往往会有那么几个婴儿熟睡在其中。 接下来热闹的就要来了,大抵是十二点左右,新郎就迎娶着新娘回来了。我们沿着新娘的视角,新郎带着婚车车队过来时,鞭炮、礼花同时奏响。新郎带着他的伴郎从巷子里赶忙小跑到新娘家,新娘会早早地把婚房的门锁住,前面“放哨”的人一旦报告了新郎的车队要来的消息,甚至还要将大门堵住。堵门的,都是新娘的好朋友或弟弟妹妹,他们会向新郎问一些诸如:“你喜欢新娘子什么好处?”之类的问题,答不上的话,想开门?简直在做梦!答上了,也要调调毛病,总之门是不会轻易开的,新郎还有伴郎还要向门缝里塞几个红包。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红包的问题,新结婚的一对人儿,自然一些长辈肯定是要给红包的了,这个不必多说,婚礼上不给的话,等多年的时候,到家里去拜访,也会偷偷的塞上的。红包还要给弟弟妹妹,俗称叫做“压叫钱”,说白了也就是改口费吧。 新郎还有伴郎进入婚房里,新娘会把自己的鞋藏起来,就藏在屋里,新郎和伴郎就满屋子的找,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才能娶回家,要是赶不上十二点,就有些不太吉利了。当然,有几分钟的时间鞋子就会找到的,新郎给新娘穿上鞋子后,就抱着新娘(公主抱~)上婚车,新娘这时候的情绪是很复杂的。虽然,她们往往会被安顿在临走的时候不要哭,但难免离开总会带着悲伤,落泪也便是正常。搞得看着新娘长大的一些亲戚,这个时候的心情都会不好,最不好的或许就是新娘的母亲和父亲了吧。 新郎在去“抱”新娘的时候,这时候已经吃过饭的人,或者是没有吃过饭的人,大多人都还要坐着婚车再去新郎家里“逛逛”。看到没有座位的婚车,他们便会挤了上去,没有吃过饭的人,“逛逛”的时候也可以当做是去“补饭”,有的人来得晚,有时候就是专门抱着“补饭”的目的的。有的人去“逛逛”则是去吃第二顿,好让自己的份子钱有些价值。新郎将新娘抱到了婚车,随即也就出发了。新娘这边,人一下子就会少了许多,冷清了下来。 差不多时间就是在十二点,婚车会准时到达,和去娶新娘的时候一样,婚车刚一停下,就是一阵激烈的鞭炮声,还有礼花,两旁的人手里面还会握一把“五谷杂粮”之类的东西,有花生、大豆、小麦、玉米等,向新郎新娘的身上扔去。这个时候新郎要背着新娘了,一路上还要面对这么多人的阻扰,可是得费点力气。有的人还要在新郎的脖子上打几下(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寓意),总之到新郎背新娘进了婚房的时候,新郎的脖子上已是通红。 到了婚房,客厅里摆着新买来的家具,电视机会开得很大声,放着一些劲爆的音乐。炕上的被子里,也会偷偷塞一盆“五谷杂粮”在其中,新郎把新娘放下的时候,要让新娘“硌”一下才行。新娘子来了,小孩子们就会轮番跑到婚房里向她要喜糖,新娘便会从放糖的袋子里向每一双伸过来的小手放糖,小孩子们拿到糖后便喜气洋洋的跑了出去。 在以前的时候,是没有司仪来主持婚礼的,搞一些浪漫的仪式。故而,新郎把新娘背到婚房的时候,也就到了闹洞房的环节。各路亲戚这时候就会轮番过来,新娘新郎这时候还要向前来的亲戚们递烟敬酒。关于闹洞房的环节,一般不让小孩子进去,我能看到那种乡土气息浓厚的闹洞房的时候,也还是个小孩子,故而对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就不加以描述,即使描述的话也有失风度,污浊了这篇文章的生态,故而略之。 饭是吃完了,洞房也闹完了,酒场就要开始了。女人们这时候便将剩下的菜再挑出几样,再弄几道凉菜,当成男人们的下酒菜(在新娘家那边,也亦然如此,时间可能会早一些)。男人们屁股一坐到酒桌前,自然整个世界都有了,摇骰子、划拳,声音是一阵高过一阵,主人家的烟酒自然也是很快的就被耗费一空。不够了,便要再去买。往往每次婚礼结束,都会摞起许多的啤酒瓶,当然,也会有白酒瓶,可苦了收拾的人。也往往,每次都会有那么几个被灌醉的人,醉酒后的人最不让人厌烦的举动便是赶紧去找个地方去睡上一觉。若是那种酒风不好的人,醉酒后边开始胡言乱语,还伴随着一些危险的动作,很是让人讨厌。当然,也有搞笑的时候,我记得家里曾有位亲戚举办婚礼的时候,有两个男人醉酒后抱在一起莫名地大哭了起来,活像个两百来斤的孩子,让人忍俊不禁。 一般酒场一结束,整个婚礼也算是进入了尾声。主人家会将剩下的菜分给前来帮忙的人或者是一些亲戚,一般剩下的菜也还可以吃几天。男人们这时候大多都“睡着”了,不在状态,一系列的工作——桌子、椅子的擦拭及整理、扫地、倒垃圾等,多数都是由女人们完成。厨师们会把自己的工具都带走,算是完成了工作。新娘新郎的洞房闹够了之后,便要补充补充自己空空的肚子。我想写到这里再也就没有什么好记录的了,这篇文章在这里这样划上句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