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何得以写尽了爱情?(上)

 木杪栖白云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我认为,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那部令马尔克斯享誉全球的《百年孤独》要更加的精彩。当然,单论故事的情节来讲,《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很简单的,大抵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名叫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男人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深爱上了一位名叫洛伦斯·达萨的姑娘,他向她写了很多信表白,她也对他有意思,但最后她拒绝了他。反过来,洛伦斯·达萨嫁给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他们两人一直携手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阴,而后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去世了,但弗洛伦萨蒂诺·阿里萨在这五十多年的光阴里一直怀有对洛伦斯·达萨如同年少时

    总得来说,我个人认为马尔克斯所展露的这三人之间的爱情从大的框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浪漫的,一种是基于现实的。爱情是要浪漫的,有了浪漫爱情才不会至于枯燥,爱情才会富有趣味。同样,爱情也是需要基于现实的,零零散散的各种琐事,都是需要经历的,也都是不可回避的。当然,这里的爱情都是指成为了婚姻的爱情。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是一个很有浪漫和艺术气质的人,他很忧郁,爱读文学,会奏乐器,也耽于想象。他看到了洛伦斯·达萨便深爱上了她,但是他的那一身气质没有让他大胆直接地表露出他的想法(事实上,他这一生或许只大胆直接过了一次)。反而,他将自己所有对洛伦斯·达萨的恋慕都写在了信里,从几天一封到每天一封,他给她写诗,他每天都坐在那个长椅上为她弹琴,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充满了浪漫的色彩的。

    这样的浪漫在那样的一个青涩懵懂的年纪,它只是浪漫——充满了以供美好的幻想,所以这种浪漫不会是空虚的,不会是荒诞的。对于在那个年纪爱好幻想且充满童真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浪漫的求爱方式无疑会是拨开她们心扉的催化剂,或许这种浪漫的方式到了结婚之后,还依然会是美好的。记得在电影《绿皮书》中,托尼·利普的妻子收到了托尼·利普从外地寄来的信,便开心到快要落泪,与她的女伴们毫不吝啬的分享,甚至她们一群女人在一起感动。可见,女性是比较感性的,常会被这些看上去有点天马行空的东西所轻易感动,甚至折服。

    所以,洛伦斯·达萨在感知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这一系列的举措后,她瞬间为之沉沦,她的心可以说是完全被他俘获了。但是,在这里马尔克斯又写出了女孩的羞怯一面,她是爱他,但她故意装作不爱他,所以洛伦斯·达萨一直过了很久才给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回信,慢慢地两人才建立起恋爱的关系。

    而在这基于浪漫的爱情里,又有着冲动的一面。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只是一个穷小子,洛伦斯·达萨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有钱人家的女儿。总之,爱情让他们俩人忽略了他们两人之间所存在的隶属于物质层面和家族名望层面的差异性,他们都是带有一些冲动的。

    最为深刻的是,这种基于浪漫的爱情作者给予了他们一个毁灭性的结局,就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遭到了洛伦斯·达萨的拒绝,他遭到她的拒绝原因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他们俩人这基于浪漫的爱情太过于浪漫了,以至于他们两个人从来就没有单独的相处过,从来没有互相坐在一起扪心长谈过,他们太浪漫了——他们的爱情其实只是基于信,基于文字,基于想象。他们都活在彼此的想象里,在想象里他们彼此都光艳照人,高大伟岸,没有一点儿瑕疵,他们都是彼此的光。但等到他们一在真实的现实场景中一见面,便轻易地发现事实上那个人没有那么光艳照人,没有那么高大伟岸,且尽是瑕疵,与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形象相差甚远。所以,洛伦斯·达萨当时一看到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便直接干脆地拒绝了他,甚至直接选择了遗忘他。在这里,马尔克斯的描写是深刻的,它寓意了爱情是不能只耽于浪漫的,这很容易让爱情中的另一个角色变得理想化,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纯粹的浪漫,爱情实际上就是一场虚无。

    而洛伦斯·达萨与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爱情是基于现实的,也同样这种爱情正是大多数人的爱情。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看上了洛伦斯·达萨,便去追求她,用他尽可能的方式,甚至这其中的方式里含有着欺骗的行为。这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至少是少了一种纯粹的真诚。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有时候“浪漫”实际上是最真诚的,它凝结了深厚的感情,它凝结了沉重的情绪,它表现的有点儿虚无,事实上却是纯粹的。而有时候“现实”实际上是凝结了虚伪的,是很油滑的。这就体现出了无论是“现实”还是“浪漫”是要联系结合起来去看的,不能在其中有着偏执的看法。

    但是,这种“浪漫”和“现实”其实都带有着狂热——一种爱情的狂热,因为这种狂热,混杂了女性的感性,所以“浪漫”和“现实”在这里殊途同归。所以,洛伦斯·达萨最终还是接受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求爱。他们的爱情是门当户对的,父母在决定他们的婚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同样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爱情,这是他们的爱情基于现实的一点。

而正是由此,他们的爱情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他们也对彼此并不很是了解,但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已经结了婚。所以,他们的婚姻自一开始就注定是要有矛盾冲突的。

    小说里描写了他们婚姻中的很多矛盾冲突,比如在洛伦斯·达萨与自己的婆婆的冲突。洛伦斯·达萨也慢慢发现自己丈夫的身上有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习惯,比如吃茄子,洛伦斯·达萨很厌恶茄子,但自己的丈夫及其家人却对此充满喜爱。诸如这样的矛盾冲突在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眼里也有,他喜欢她,从一开始更多的是喜欢她身上的那种高傲的气质,但在婚姻里那种高傲不得不要“折腰”,归于平凡,她的一些从前的高大也在逐渐的低矮化。甚至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还出轨了,与一个黑人女子发生了关系。

    这些矛盾冲突实际上是很真实的,是婚姻里不能避免的,她是会让人丧失对婚姻、对爱情的信心的。比如洛伦斯·达萨在面对这些矛盾冲突时,一度有着无望的想法,只觉得她的婚姻里最快乐的时光是在他们刚结婚时的那次旅游中。而这种矛盾冲突正如在前文所说,是不能避免的,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契合的人,美好的婚姻都需要的是互相迁就,要学着化解这种矛盾和冲突,要学着更多的欣赏和包容你的另一半,婚姻才会稳定。正如胡维纳尔·乌尔比诺所说,婚姻里幸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稳定。所以,这便是马尔克斯在这一场基于现实的爱情里所告诉我们的最深刻的东西。

    当然,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和洛伦斯·达萨并没有因为这些矛盾冲突而分开,走向不幸的婚姻的坟墓里。他们两人正是一步一步地在迁就,一步一步地在包容,互相体谅。而有时候,婚姻里往往会有一些东西,本来就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促进婚姻的升华。比如性,比如孩子。我们可以在小说里感知到的是这两种东西都是他们两人的爱情的增温剂,尤其是孩子。美国作家劳伦斯有一部名为《虹》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描写了几代人从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过渡,但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孩子,让他们的这种过渡意识消解了不少,孩子也成为了他们对未来的寄托。而在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与洛伦斯·达萨的爱情里,孩子的出现显然也具有着这样的作用,使得他们的婚姻变得更加的稳定。

    所以,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与洛伦斯·达萨的这场基于现实的爱情,他们经历了一个由不爱到爱的过程。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会觉得爱情肯定是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是深爱,爱到麻木,然后再爱到彼此都死去的那天,甚至来世还要再爱。我们不能说这样的爱情是绝对不会存在的,但至少,大多数人的爱情都会像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和洛伦斯·达萨一样,经历一个由不爱到爱的过程或者说成是一个习惯对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些很强的包容性的,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现在的社会有着越来越高的离婚率,这无非就说明他们双方对于爱情里的另一方都没有包容性,也说明当下社会的浮燥性。爱情在变得廉价,人们都只是想着渴望得到那个人,渴望拥有那个人,却忽略了爱情并不只是渴望,并不只是拥有。爱情,应当是充满了美妙的,虽然我们看胡维纳尔·乌尔比诺与洛伦斯·达萨的爱情里有着矛盾和冲突,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们越来越在迁就对方时,越来越在包容对方时,他们是那么的可爱,爱情在那里所显露出的样子是那么美好。

世界这么大,

能遇见你,真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