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尔扎克的小说(五)

 木杪栖白云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结婚是一辈子的事,而爱情只是短暂的欢乐;可是,当欢乐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婚姻却继续存在,并为双方男女带来某种利害关系,这种利害关系较之他们的结合本身更值得关心。所以,为了缔结一门美满的婚姻,也许只需要友谊,为了建立愉快的友谊,就要向许多人类的缺点让步。——《两个新嫁娘》

(二)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

1、《两个新嫁娘》

    这是一部书信日记体的小说,充满了说教的意味,读起来很是没有趣味。大抵所写的,还是关于青年的女子恋爱的问题,现在将书本后面的题解摘录如下:

    《两个新嫁娘》于一八四一年完稿,同年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在《新闻报》上连载,一八四二年由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同年编入菲讷书屋出版的《人间喜剧》十六卷第一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

    这部书简体小说,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和两种相反的结局。作者试图证明,家庭幸福的基础,是夫妇双方祸福与共的感情和对家庭义务的责任感,而不是狂热的爱或激情。路易斯沉溺于浪漫主义的爱情理想,结果给自己的两次婚姻都带来悲惨的结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勒内理智地对待现实,结果生活得幸福美满。

    虽然这是一部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但环绕着这两个年轻女子的经历,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贵族阶级的处境和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在复辟时代,贵族为了恢复在大革命中失去的财产,维持阀阅世家的显赫地位,往往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剥夺她们的继承权,让她们在修道院度过一生。

    关于书信日记体的小说,其实往往更能深刻体现的,是写信人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情感的表露,其实,也就是一场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这一类的小说,往往情节都不是很生动,可读性不是很强,显得十分枯燥。现在的作家,也越来愈会以这样的形式去创作。在这一类的小说中,我所阅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应该是丁玲所写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其中,丁玲女士完美地剖析了莎菲这一带有时代新女性特色的人物形象。其次,不得不谈到的便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歌德所写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的所有心绪都在他的一封封日记里流露了出来,是那样真切而又细腻地反映了维特的心理状况,其实就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心理状况。若是论书信小说里情节最为引人的,应该是布拉姆·斯托克的代表作《德拉库拉》,这部小说便是用书信日记体的形式,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其中对于伯爵吸食人血的描写,在不同的书信和日记中,有着不同的记载,且这种记载不是平行的结构,而是递进的结构,就使得小说的整体情节处在一种紧张而又刺激的氛围里,读起这本小说的时候,就像是在阅读莎翁的戏剧,内心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

    写到这里,不得不还要提到一部小说,便是威尔基·柯林斯的《白衣女人》。这部是通过小说里不同的人物的叙述构成的,实际上,与书信日记体的小说大同小异,不过是叙述的视角变得更加多元化了。威尔·柯林斯在小说的序言里也曾说:

    我在这部小说中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就我所知)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在小说写作中尝试过。本书的故事通篇由其中的人物来叙述。在由事件构成的这链条中,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轮翻亮相,直至故事结尾。

    毫无疑问,柯林斯的这种实验是成功的,因为《白衣女人》这部小说在发表之后,广受读者的好评。就其内容来看,柯林斯所使用的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起到了与《德拉库拉》相同的效果,就是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这种紧张的气氛,与书信日记体的形式里所特有的心里体验以及感悟密切相关。当然也与小说特殊的题材与内容有着联系,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紧张的气氛赋予了这部小说最为精彩的意蕴,最为明显的表现便是,虽然我们阅读了一半就能猜到故事结局的大致走向,但还是会忍不住将其一页一页翻过。

2020.9.20 下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