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能在各样的地方看到有人写的古诗,其中不乏有较为出彩的作品,但大多都是连七八流都算不上的大同小异的垃圾。我所感到悲哀的是,如今写古诗者众,但实际上许多的所谓“诗人”连最基本的文法都不甚明了,乱用虚词,不会对称,好以简单的叠词强行押韵,好以其穷苦的诗艺编织宏大的情感,不仅有太多现代的口语融于诗中,还有很多好弄玄虚者,卖弄蠢材,诗古也不古,白也不白,诗被玩弄成了“四不像”的东西。有的破烂诗匠好给自己的诗写个“注”,但实际上并无用典,也无僻字,以为不知其意者,实际上人们连知其意的欲望都没有。什么狗屁打着诗词学会旗号的组织,各样一屁不懂的专家大谈着自己贫穷的创作经验,还有以为写首诗就能够拯救世界一样的傲慢者,令人倍觉可笑。我的民族孕育出了如此璀璨的造物,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熏陶下成长,我们现在如此,以后还会如此。我们正在一条伟大的路上前行,需要我们有伟大的文艺。创作是需要积累的,日后我将会不定期的更新一些关于古诗典故、文言字词的内容,以供读者共飨。这里有大多的内容都是从网上所摘录的,还有一些是来自于平日的阅读中,有一些引用不当的地方已做修改,但难免会有讹误。我不过只是个搬运的工人,无言乎辛苦。 鹭鸶[lù sī] 也叫白鹭。唐·李绅《姑苏台杂句》:“江浦迴看鸥鸟没,碧峯斜见鹭鸶飞。”宋·文同《蓼屿》诗:“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 清·蒲松龄《日用俗字·禽鸟章》:“老鴇大於寒号鸟,鹭鸶长伴打鱼郎。” 鵀:rén 戴胜鸟。 栖鵀:《三国志·魏志·张臶传》:“ 正始元年,戴鵀之鸟,巢臶门阴。臶告门人曰:'夫戴鵀阳鸟,而巢门阴,此凶祥也。’乃援琴歌咏,作诗二篇,旬日而卒。”后因以“栖鵀”谓死亡的预兆。《八琼室金石补正·唐国子律学直讲仇道朗墓志》:“不谓栖鵀歛羽,俄叹沉舟之酷。” 愀惨:[qiǎo cǎn]犹凄惨。唐·权德舆《伤驯鸟赋》:“愿朱明之骏奔,忽愀惨以顦顇。” 顦顇:[qiáo cuì]亦作“顦悴”。形容枯槁瘦弱。汉·祢衡《鹦鹉赋》:“音声悽以激扬,容貌惨以顦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齐孝昭帝侍娄太后疾,容色顦悴,服膳减损。”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顦顇了玉肌金粉,瘦损了窈窕精神。”忧愁;困苦。《淮南子·主术训》:“百姓黎民顦顇於天下,是故使天下不安其性。”唐·柳宗元《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若宗元者,可谓穷厄困辱者矣。世皆背去,顦顇旷野。”清·黄宗羲《馀姚县重修儒学记》:“元舆忧道将陵,忍使阳明、闕里而顦悴於盛世乎?” 风怀:1.抱负,志向。《晋书·祖逖传赞》:“祖生烈烈,风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清·储秘书《甘州》词:“羡新诗似锦,风怀不减。”陈去病《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头角峥嶸洵可怜,风怀瀟洒亦神仙。” 2.犹风情。指男女相爱的情怀。元·方回《瀛奎律髓·风怀类序》:“晏元献《类要》有'左风怀’,'右风怀’二类,男为左,女为右,今取此义以类。”清·陆培《倦寻芳》词:“尘梦回首,未老风怀,抛落琐窗红豆。” 伊戚:语出《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詒伊戚。”后遂以“伊戚”指烦恼、忧患。宋·葛立方《咏春申君二首》:“一旦棘门奇祸作,自诒伊戚向谁论。” 媚靥:[mèi yè]谓女子两颊讨人喜欢的酒窝。唐·元稹《春》诗:“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宋·曾觌《鹊桥仙》词:“娇波媚靥,尊前席上,只是寻常梳裹。” 盍各:《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 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后以“盍各”指各抒其志。亦指志趣。南朝·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吾既拙於为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歷方古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之敢许。”唐·李峤《为朝集使绛州刺史孔祯等进大酺诗表》:“同盍各於二三,冀揄扬於万一。” 呫哔[tiè bì]:亦作“呫毕”。犹佔毕。后泛称诵读。明 李贽《王龙谿先生告文》:“先生以言教天下,而学者每呫哔其语言,以为先生之妙若斯也,而不知其糟粕也,先生不贵也。”清·乐宫谱《毛生》:“公等穷年呫毕,足跡不出三里外,宁知世路之嶮巇哉。” 切劘[qiē mó]:1.切磨;切磋相正。宋·王安石《与王深父书》之一:“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传》:“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清·叶燮《原诗·外篇上》:“诗道杂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义,因之而衰矣。” 2.磨擦。汉·扬雄《太玄·掜》“劘之於事”晋·范望注:“劘谓切劘。”唐·刘禹锡《砥石赋》:“沃之草腴,杂以乌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鼗:táo 鼗鼓是从北方偏远少数民族通过进贡传入中原。是小型鼓,有柄,两旁缀灵活小耳,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 鼗鼙[táo pí]鼗鼓与鼙鼓。二者均小鼓。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屈龙渊为锥钻之用,抑灵鼖为鼖鼙之音。” 砗磲(chē qú):次于玉的美石。《广雅·释地》:“蜀石、碝、玫、硨磲……石之次玉。”软体动物,栖息热带海洋中。肉可食用。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长可达一米,可制器皿及装饰品。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砗磲》:“ 南海 有蚌属曰硨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许,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者为贵。”指其介壳。古称七宝之一。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魏武帝 以玛瑙石为马勒,硨磲为酒椀。”明·屠隆《昙花记·西游净土》:“嵌珊瑚硨磲玛瑙,光射月轮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这洋枪队过完之后,还有一个押队官,戴着硨磲顶子,骑着马。” 颞顬[niè rú] :1.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2.口腔动时面部肌筋牵动状。3.针灸穴位脑空的别称。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八穴》:“脑空,一名顳顬,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 崱屴:[zè lì] 1.高大峻险貌。2.挺拔貌。高大峻险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崱屴嵫釐,岑崟崰嶷,駢巃嵸兮。” 李善 注:“皆高大峻嶮之貌。” 清 朱彝尊 《望摘星陀》诗:“蜿蜒众山伏,崱屴一峯挺。”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从容一骑蹴平沙,崱屴羣山夹道遮。” 挺拔貌。唐 李商隐 《骄儿诗》:“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明 刘基 《题赵文敏公画松》诗:“交加各轩翥,崱屴相倚立。” 清 吴廷桢 《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豪鹰崱屴毛骨异,敢以凡鸟题门枢。” 岌嶪[jí yè]:高峻貌。《文选·张衡<西京赋>》:“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峩以岌嶪。” 张铣 注:“岌嶪,高壮貌。”唐·杜甫《九成宫》诗:“曾宫凭风迴,岌嶪土囊口。”宋·陆游 《登城》诗:“九衢百万家,楼观争岌嶪。”清·谭嗣同《六盘山转饷谣》:“马足蹩,车轴折,人蹉跌,山岌嶪。” 危急。唐·李华《谢文靖赞》:“在昔苻秦,将霸晋邦,百万雷行,饮马长江 ,江淮岌嶪,力屈则降。” 宋 宗泽 《上大元帅康王札子》:“每思我 宋 本嗣无疆,今势孤危岌嶪如此。” 岝崿[zuò è]:山势高峻貌。三国·魏·嵇康《琴赋》:“互岭巉巖,岞崿嶇崯。” 晋·左思《吴都赋》:“虽有石林之岝崿,请攘臂而靡之。”急疾貌。《古文苑·黄香<九宫赋>》:“枉矢持芒以岞崿,迅衡风而突飞电。”章樵注:“枉矢,星蛇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然。岞崿,振激之状。其势迅速过於风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