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泡脚,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了

 秋荷荷 2022-06-15 发布于海南
图片

泡脚养生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的《肘后备急方》。

古人有多爱泡脚?

“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是中国历代最长寿的皇帝,89岁乾隆的养生秘诀。

文人才子苏东坡也爱泡脚,他曾言“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日余,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图片

在苏东坡《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中有一句,“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意思是主人劝我睡前泡一下脚,结果倒头就睡早上听不到钟鼓的响声。

我们经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容貌,却不知“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足部有多重要呢?

1、足常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自血液从心脏泵出,通过各条动脉从头到脚向身体各个部分输送养分,而脚则是这条主通路的终末端,脚还承受着人体的全部重力,所以足部的末梢循环状态决定了整个人体通路的健康程度。

正因为重力作用,加上是循环的终末端,这里特别容易产生淤堵,循环不畅,影响全身。

2、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各个脏腑紧密相连。中医里的足三阴三阳经是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六大经脉,分别在足部交汇。

图片

足三阳经(胃、胆、膀胱)的末端终于足部,与足三阴经(肝、脾、肾)的始端相交汇于此,一共有66个穴位。

如果足部的经脉淤堵受寒,身体相应的部位便出现问题。不仅如此,足底部更是布满了人体各个部位的反射区,是我们人体健康状态的信号灯。

3.足部最容易感受寒湿之邪。俗话说“人老足先衰,脚寒百病生”。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足部为人体之阴,同气相求,是寒邪最易侵犯的部位。

身体有寒表现为手脚怕冷,喜暖恶寒,怕吹空调,精神虚弱,面色苍白等。同样,湿气性趋下,其质重浊,正因为湿邪有下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下部,足部就是其一。

夏季湿气正令,感受湿气后最易阻止脾胃,出现胃口差、犯困、没精打采、容易烦躁等表现

泡脚的好处有哪些?

《黄帝内经》记载:“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

图片

俗话说“泡水洗脚,胜吃补药”,泡脚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放松身心,促进睡眠,还能促进气血运行,散寒除湿,行气化瘀,促进新陈代谢,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

泡脚还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沉渣,起到清洁作用,推陈致新

当然泡脚的好处远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局部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脚部疲劳,去脚气死皮,对一些腿部的劳损疼痛也有一定改善。

长期坚持泡脚,会慢慢体会到身体的改变,手脚不怕冷了,不容易感冒了,女性经期反应减少了,食欲恢复了,睡觉香了,整个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泡脚也是最经济实惠,副作用最小的养生方法,仅需一盆热水加一点中草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的痛苦。

如何泡脚?

1.选择合适的泡脚桶
泡脚盆或桶没有特殊的限制,塑料或者木桶皆可。应选择适当深度能够过膝盖的器具。
泡脚的药物

2.建议搭配中药比单纯泡热水更能散寒除湿,通经活络。
随安堂泡脚丸是当代“懒人”的福音,对于工作繁忙的一代,此泡脚丸既免去自己搭配药物的繁琐,又解决了使用药包产生药渣的问题。
泡脚丸配伍了最适宜泡脚的5种优质药材,蕲艾,老姜,花椒,当归,甘草。
图片
(随安堂泡脚丸)
其中蕲艾是艾叶中品质最好的一种,温经通络效果最好;搭配老姜、花椒、当归加强了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效果;加入甘草能够去脚部死皮,让双脚光滑细嫩。
将以上药材通过现代工艺提取有效成分,压制成小丸子。每次泡脚只需要扔进水里,不过几分钟泡脚丸就开始分解冒泡,带有淡淡的中药清香,双脚感觉滑滑的,简直不要太舒服。
图片
(融化效果)

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常备泡脚丸,就能轻轻松松泡个脚,享受极度放松舒适的过程。让泡脚变得简单,方便。

3.泡脚的时间
建议在晚上9点之前泡脚,一般泡15-30分钟,微微发汗即可,不建议时间太短或太长。

4.泡脚的温度
水温建议在40-50度之间,亦或选择自己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即可。水深可以泡到脚的上巨虚穴

泡脚不适宜人群: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泡脚会加重心脏负担。
2.糖尿病注意水温,否则容易烫伤皮肤。
3.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闭塞的人泡脚会加重症状。
4.有高血压的人泡脚水温不宜超过40度,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引起血压升高。
5.足部皮肤有溃烂、烫伤、病变的。
6.老人不宜泡太久,否则出现心慌、汗多等不适症状。
7.三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宜泡脚。
广州随安堂 交易担保 放心买 泡脚丸10包 小程序
百日筑基,泡脚泡上100天效果更佳。为了自己的健康,赶紧行动起来坚持泡一泡吧!
图片
望你越来越健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